“大災之年奪豐收,科技支撐是關鍵”。陸良縣大潑村委會七組農民趙學文種的4畝水稻,雖因天干栽種推遲了一個多月,仍喜獲豐收。他採用密植、淺栽、配方施肥等一整套高産創建綜合配套技術,使水稻平均單産達750公斤,比常規種植增産50至100公斤。
記者在日前舉行的全省糧食生産主要科技措施工作總結會上獲悉,今年雲南省在遭受罕見自然災害的情況下,預計全年糧食種植面積達6600萬畝,增加100多萬畝,總産有望達到1646.3萬噸,連續8年增産增收。向科技要糧,大規模開展高産創建、推廣間套種、地膜玉米等10大科技措施起到了關鍵作用。
據了解,今年全省大、小春開展高産創建示範632片,示範和輻射帶動面積達到3266.3萬畝,預計增産糧食35.3萬噸;推廣間套種技術4004萬畝,預計增産糧食19.3萬噸;地膜玉米覆蓋栽培技術推廣實現較大突破,共推廣1006萬畝,大幅提高了玉米單産水平。此外,推廣水稻精確定量栽培123萬畝,開展測土配方施肥3066萬畝,推廣糧食作物良種3441萬畝,病蟲害等綜合防治9800萬畝次。10大科技措施促進全省糧食單産大幅提高,水稻平均單産提高9公斤,玉米平均單産提高40公斤。據測算,目前全省農業科技貢獻率達49%。
2011年,雲南省將進一步加大高産創建等科技措施推廣力度,重點推進整建制實施高産創建試點工作。(記者 張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