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0日下午2時,地鐵房山線、亦莊線、15號線首開段、昌平線、大興線5條新線同時開通試運營。5座新城進出市區的距離均縮短至1小時以內,“京津冀都市圈”初見端倪。
隨著5條新線的開通,北京市軌道交通總里程首次突破300公里,由228公里增加到336公里,超額完成“十一五”交通規劃。
比對新舊兩版北京市地鐵線網圖:原來,9條線網幾乎都集中在市區內,只有13號線孤零零地往北城劃了個半弧;現在,昌平線、15號線首開段、亦莊線、大興線、房山線如同5條放射線,與既有軌道串聯後,分別向著京城北、東北、東南、南、西南5個方向延伸。房山、大興、亦莊等首次開通地鐵。
新線還將以各種形式延伸,京城的“虹吸”效應逐步轉化為“溢出”。以近鄰河北省為例,未來3年將實施多個區域的交通基礎設施與北京全面對接。屆時,亦莊線有望“攜手”廊坊。
“4號線開通後就盼著大興線早日修通與它接上,但真沒想到一年時間就能貫通了,以後上班可輕鬆多了。”家住大興西紅門附近的市民張曉峰説,“原來90分鐘的車程現在不到60分鐘就能到。”
5條線的快速建設,是因為資金投入有保證。接近610億元的總投入,使5條新線從開工建設到開通試運營,一直保持著高速度。
高科技也逐步融入新線,尤其是大量使用國內自主知識産權設備成為一大亮點。亦莊線安裝了“國産大腦”,是首條國産化信號系統示範線,首次完成國産CBTC信號系統與車輛的接口;全國首批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産權的B型車跑上房山線,最高時速可達100公里,是目前國內時速最快的地鐵列車。
未來5年,軌道建設和開通還將提速。北京將有超過5000億元人民幣投入到支持優化公共交通及軌道交通的發展中,隨著“三環、四橫、五縱、七放射”的軌道交通網建成,原定的561公里軌道總里程有望再增百餘公里,尤其是市區內的地鐵將交織成網,每500米就可以找到一座地鐵站。
“市民乘公共交通出行的比例將提高到45%以上。”北京市交通委副主任李曉松説,屆時,北京將實現軌道交通日均客運量1000萬人次以上,運營管理也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