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2日至14日,2011年全國氣象局長會議在廣東東莞隆重舉行。中國氣象局黨組書記、局長鄭國光主持會議,首先傳達了回良玉副總理關於氣象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並作題為《轉變發展方式,提高服務水平,努力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優質氣象保障》的工作報告。
回良玉副總理的批示對去年氣象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認為過去的一年,全國氣象部門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履行氣象防災減災和應對氣候變化職責,加快推進氣象現代化體系建設,有效應對了一系列重大自然災害,有效保障了一系列重大活動,推動氣象事業科學發展取得了新成績,服務國家科學發展作出了新貢獻。
批示要求,在新的一年裏,全國氣象部門要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氣象事業發展方式為主線,著力在提高發展質量和提升服務效益上下功夫,著力在農業氣象服務體系和農村氣象災害防禦體系建設上見成效,著力在重大工程建設和體制建設上求突破,著力在強化基層基礎工作和統籌區域協調發展上抓落實,為全面完成“十二五”期間的各項工作任務開好頭、起好步。
廣東省副省長李容根出席會議並致辭。中國氣象局黨組副書記許小峰作會議總結。副局長宇如聰、沈曉農、矯梅燕,中央紀委駐局紀檢組組長、局黨組成員劉實,副局長于新文,原副局長王守榮出席會議。東莞市副市長李小梅應邀出席會議。
此次會議的主要任務是:認真貫徹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以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按照中央領導同志關於氣象工作的重要指示和國務院3號文件要求,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認真總結“十一五”時期氣象工作,科學謀劃“十二五”時期氣象事業發展,全面部署2011年氣象工作。
鄭國光在報告中,全面總結了“十一五”時期氣象事業發展的重大成就:重大災害和重大活動氣象保障服務成效顯著,應對氣候變化和開發利用氣候資源工作打開了新局面,現代氣象業務體系建設邁出新步伐,氣象科技創新取得新突破、人才隊伍素質顯著提高,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得到加強,事業發展環境得到明顯改善。
鄭國光指出,經過五年的實踐,我們順利實現了國務院3號文件確定的第一步奮鬥目標,完成了“十一五”規劃確定的任務,在推動氣象事業發展的具體實踐中創造和積累了新經驗:一是必須堅持發揮公共氣象服務的引領作用,始終把氣象事業發展與經濟社會發展緊密結合起來;二是必須堅持科學發展,始終把發展現代氣象業務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三是必須堅持科技興氣象戰略和人才強局戰略,始終把科技創新和人才隊伍作為事業發展的重要支撐和保障;四是必須堅持統籌兼顧,始終致力於提高事業發展的全面性、協調性和可持續性;五是必須堅持創新發展理念,始終致力於解決影響和制約氣象事業科學發展的突出問題,著力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六是必須堅持黨的領導,始終致力於增強領導氣象事業科學發展的能力。
鄭國光指出,“十二五”時期,氣象事業發展呈現出新的階段性特徵,加快推進氣象現代化建設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不斷壯大公共氣象服務面臨前所未有的需求,氣象事業發展仍處於大有可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要準確把握“十二五”時期氣象事業發展的總體要求: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中央領導同志對氣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轉變發展方式為主線,堅持公共氣象的發展方向,堅持把提高氣象服務水平放在首位,不斷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大力推進氣象科技創新,加強“四個一流”建設,不斷提高“四個能力”,構建整體實力雄厚、初具世界先進水平的氣象現代化體系,為經濟發展、社會進步、保障民生和國家安全提供一流的氣象服務。
鄭國光指出,2010年氣象工作取得顯著成績,主要體現在防災減災和氣象服務成績突出,應對氣候變化和開發利用氣候資源工作成效顯著,現代氣象業務體系建設深入推進,氣象科技創新和人才隊伍建設穩步推進,改革開放不斷深化,法制、體制、機制不斷完善,黨的建設和基層工作得到加強,謀劃發展和編制規劃取得新成果。
鄭國光強調,2011年各項工作要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轉變發展方式為主線,著力在提高氣象事業發展質量和提升氣象服務效益上下功夫,著力在農業氣象服務體系和農村氣象災害防禦體系建設上上臺階,著力在現代氣象業務建設和科技人才保障體制上求突破,著力在強化基層基礎工作和統籌區域協調發展上見成效,認真編制“十二五”規劃,為“十二五”時期氣象事業發展開好頭、起好步。
具體要做好以下九項工作:一要紮實做好氣象災害監測預報預警和應對防範工作。重點抓好氣象災害監測預報預警和應急處置。深入推進氣象防災減災體系建設。二要著力提高氣象服務質量和效益。突出做好氣象為農服務工作,切實做好決策、公眾、專業氣象服務和重大活動氣象保障,大力推進氣象服務業務系統建設。三要紮實做好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做好應對氣候變化科技支撐工作,加強風能、太陽能等氣候資源開發利用。四要紮實推進氣象預報預測業務和綜合氣象觀測業務。繼續深化氣象預報預測業務改革與發展,著力推進綜合氣象觀測系統建設,加強信息網絡和基礎資料業務工作。五要大力推進氣象科技創新體系和人才體系建設。大力推進氣象科技創新體系建設,加大氣象人才體系建設力度,切實提高氣象合作交流的質量和效益。六要全面推進氣象依法行政和科學管理。加強氣象依法行政,加強氣象科學管理。七要認真落實加強基層工作和推動氣象事業區域協調發展的政策措施。加強基層氣象臺站建設,推動區域氣象事業協調發展。八要大力加強氣象部門黨建工作和先進氣象文化建設。深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紮實做好氣象部門黨的建設,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大力推進先進氣象文化建設。九要認真做好氣象事業“十二五”規劃編制和重大項目立項實施。編制好“十二五”規劃,加快重大項目的立項與實施。
李容根在致辭中表示,在 “十二五”規劃起步的關鍵之年,廣東省將按照此次全國氣象局長會議的精神,加快推進珠江三角洲中小尺度災害天氣監測預警中心建設,進一步加強氣象防災減災能力建設,加快完善全省公共氣象服務體系,做好促進低碳發展和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加強氣象科技創新,強化氣象科技支撐,不斷提高氣象防災減災水平,推動全省氣象工作再上新水平,努力當好推動氣象事業科學發展的排頭兵,為廣東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安全福祉提供更加優質的氣象服務。
與會人員一致認為,此次會議準備充分、內容豐富、思路清晰、任務明確、討論熱烈。通過此次會議,大家形成了共識,提高了認識,增強了信心,明確了目標和任務,是一次發揚民主、凝心聚力的會議,是一次推動創新、謀劃發展的會議,也是一次推動科學發展、轉變氣象事業發展方式,努力實現新時期氣象事業發展第二步戰略目標的動員會議。
會議要求,全國各級氣象部門一定要增強憂患意識和責任意識,增強信心和決心,抓住機遇、開拓創新,求真務實、努力工作,全面完成全國氣象局長會議的部署和各項任務,努力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優質的氣象保障服務,以優異成績迎接建黨90週年。
會議強調,各級氣象部門要認真學習,統一思想,正確認識並處理好服務科學發展與推動科學發展的關係,長期戰略目標與階段發展目標的關係,長期戰略任務與當前中心任務的關係,提高氣象事業發展的全面性、協調性、可持續性,努力實現氣象事業又好又快發展。要明確任務,突出重點,按照這次會議的總體部署和要求,全面安排好各項工作,特別是關係全局的重點工作,力求2011年氣象工作“下功夫、上臺階、求突破、見成效”。要聯絡實際,分析問題,認真研究落實各項工作任務的具體措施,找準切入點,聯絡實際創造性地抓好落實,不要層層照搬,不要為轉變而轉變,要切實做到“六個更加注重”和“十二個促進”,通過轉變氣象事業發展方式,實現氣象事業科學發展,不斷提高業務能力和服務水平。要轉變作風,狠抓落實。通過深入討論、輿論宣傳等方式抓好本次會議精神的學習傳達,並創造性地抓好落實,在創新中出特色,在落實中創佳績,加強督促檢查,強化督查督辦,確保全年工作任務順利完成。
會議還就近期幾項重點工作做出部署:一要全力抓好冬春特別是春運的氣象預報服務工作。繼續做好監測預警和信息上報工作,加強高影響天氣的分析預報,落實部門聯動機制。二要切實抓好安全生産和穩定工作,加強領導,落實責任,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及時報告。三要認真抓好黨風廉政建設工作,認真貫徹落實2011年全國氣象部門黨風廉政建設工作會議。四要切實做好基層氣象臺站和困難職工的慰問工作,了解職工之所需,解決職工之所憂。五要切實做好編外用工管理,嚴格按照《氣象部門事業單位錄用編外用工人員管理辦法》(試行)的規定,開闢一條氣象部門用工新的途徑。六要切實做好氣象宣傳工作,要更加高度重視氣象宣傳工作,努力提高宣傳工作科學管理水平。加強學習,準確把握髮展主題主線對氣象宣傳工作的新要求;圍繞中心,切實發揮宣傳工作服務氣象事業發展大局的作用;加強溝通,多做增信釋疑工作;高度重視氣象科普工作,將宣傳工作與科普、文化建設密切結合起來。
會上,許小峰宣讀了2010年重大氣象服務先進集體、先進個人表彰決定,矯梅燕傳達了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和回良玉副總理重要講話精神,于新文作了氣象事業發展“十二五”規劃編制情況説明的報告。
會議期間,浙江、安徽、湖北和貴州四省氣象局主要負責人以創新工作為主題,結合工作實際,圍繞積極推進政府主導的氣象災害應急準備認證制度、依法保護氣象探測環境、建立部省合作長效機制推動省級氣象事業科學發展、創新氣象為農服務載體等作了交流發言。
會議還通報了2010年氣象部門綜合考評和創新評比情況。
全國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氣象局,中國氣象局各內設機構、直屬單位主要負責人和有關單位代表,氣象部門兩院院士代表、新疆生産建設兵團、總參氣象水文局、黑龍江農墾總局、黑龍江森林工業管理總局、中國鹽業總公司以及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成都信息工程學院等單位的代表出席會議。
中農辦、中組部、中編辦,發改委、財政部、國土資源部、交通運輸部、水利部、農業部、衛生部、審計署、安全監管總局、旅遊局、國研室、法制辦、中科院等單位的有關領導應邀出席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