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關於印發《中小學文明禮儀教育指導綱要》的通知
教基一[2010]7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教育廳(教委),新疆生産建設兵團教育局:
文明禮儀教育是培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和提高思想道德素質的重要途徑,是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環節。加強中小學文明禮儀教育,既是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的需要,也是培養社會主義合格公民的必然要求,是需要常抓不懈的重要工作。
近年來,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和中小學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的要求,在課堂教學、校內外活動、學校日常管理等方面進行文明禮儀教育,不斷豐富內容,創新形式,建設資源,建立機制,積累了經驗,取得了成效。面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對人的全面素質的要求,面對《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進一步加強中小學德育工作的新任務,迫切需要在總結各地經驗的基礎上,對進一步加強中小學文明禮儀教育提出系統性和規範性要求,不斷提高針對性和實效性。
據此,我部制定了《中小學文明禮儀教育指導綱要》,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進一步提高加強中小學文明禮儀教育重要性和緊迫性的認識,充分利用和開發文明禮儀教育資源,堅持和拓展文明禮儀教育的實施途徑,認真組織實施。
附件:中小學文明禮儀教育指導綱要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二○一○年十二月三十日
附件:
中小學文明禮儀教育指導綱要
加強中小學文明禮儀教育,對於提高中小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努力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提升全民族的文明素質,增強國家的文化軟實力具有重要意義。為貫徹落實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精神和《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若干意見》(中發〔2004〕8號),大力推進中小學文明禮儀教育工作,制定本綱要。
一、指導思想
中小學開展文明禮儀教育,要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切實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學校教育全過程,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美德和社會主義道德,吸收借鑒世界有益文明成果,遵循中小學教育教學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全面提高青少年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和文明禮儀素養,為他們文明生活、幸福成長奠定基礎。
二、基本原則
(一)堅持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徵,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科學規劃教育內容,使各階段教育內容互相銜接、循序漸進,改進教育教學方法,寓教于樂,增強文明禮儀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二)堅持知行統一。在教育學生學習文明禮儀知識的同時,引導學生在生活中不斷體驗和感悟,並主動踐行,把文明禮儀要求內化為個人修養和行為習慣。
(三)堅持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社會教育相結合。文明禮儀教育,不僅需要學校全體師生員工共同努力,同時還需要社會和家庭等各方面力量的協同配合,形成合力和良好氛圍,實現教育的最佳效果。
三、目標任務
(一) 總目標
讓學生知道中國是具有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禮儀之邦,禮儀文化源遠流長。讓學生懂得文明禮儀是當代公民必備的基本素質,是做人的基本要求。讓學生了解文明禮儀的基本內容,懂得文明禮儀是個人文化、藝術、道德、思想等修養的表現形式,是人們完善自我、與人交往的行為規範與準則。讓學生掌握基本的談吐、舉止、服飾等個人禮儀,以及在家庭、校園、公共場所等社會生活領域的交往禮儀,養成文明禮貌的行為習慣,做優雅大方、豁達樂觀、明禮誠信的合格公民。
(二)分目標
小學:重在培養學生良好文明習慣。讓學生掌握基本的禮貌、禮節規範,在學習、生活實踐中初步養成講文明、講衛生、講秩序、講公德的良好習慣。
初中:在培養學生養成文明習慣的基礎上,讓學生理解學習文明禮儀的意義。培養説文明話、辦文明事、做文明人的意識。培養熱心參與、友好交往的能力。能夠自覺規範自己的行為舉止,完善個人素養。
高中:讓學生了解禮儀的淵源和內涵,掌握做人做事的原則和方法,提高合作、參與、交往的能力,培養樂觀、豁達、積極向上的性格,形成對家庭、社會和國家的責任感,樹立社會主義公民意識。
四、主要內容
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確定文明禮儀教育的內容體系,體現科學性、系統性、層次性和實踐性。主要內容包括基本的談吐、舉止、服飾等個人禮儀,以及在家庭、校園、公共場所等社會生活領域的交往禮儀。
小學1—3年級文明禮儀教育的主要內容
(一)個人禮儀
• 知道常用的禮貌用語。
• 掌握正確的形體姿態,養成良好的坐、立、行的習慣,保持正確的讀書、寫字姿勢。
• 知道保持服裝整潔,愛清潔、講衛生。
(二)交往禮儀
• 能恰當、得體地稱呼他人。
• 懂得尊敬父母,對長輩有禮貌。
• 尊敬老師,尊重老師的勞動。
• 知道同學之間應互相關心、互相幫助,友好相處。
• 知道待客、做客的基本禮節。
• 遵守秩序,輕聲交談,不打擾他人。
• 遵守公共交通規則,不闖紅燈。
• 掌握肅立、注目禮、少先隊隊禮等禮儀。
小學4—6年級文明禮儀教育的主要內容
(一)個人禮儀
• 掌握問候、致謝或致歉等禮貌用語。
• 掌握微笑、點頭、鞠躬等常用體態語。
• 了解我國的傳統節日禮俗。
• 了解並尊重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
(二)交往禮儀
• 孝敬父母長輩。
• 學會傾聽他人。
• 知道餐桌上的基本禮儀,文明就餐。
• 掌握接打電話的禮貌用語。
• 做到集會時按時入場,遵守會場要求。
• 遵守公共場所的禮儀規範,做文明遊客、文明顧客、文明乘客、文明觀眾。
初中文明禮儀教育的主要內容
(一)個人禮儀
• 了解禮儀的基本含義,理解學習禮儀的意義。
• 掌握與人交談時的禮儀要求。
• 做到著裝大方、得體。
• 了解涉外基本禮儀。
• 掌握在公開場合發言的禮儀。
(二)交往禮儀
• 理解父母,懂得感恩。
• 掌握使用電話、電子郵件、手機短信、書信的禮儀。
• 做到集體活動時能遵守相關的規則和要求。
• 掌握拜訪接待的基本禮儀,能熱情、大方地與他人交往。
• 掌握與異性同學交往的禮儀。
• 能寬容、禮讓他人。
• 在公共場所文明交流,不干擾他人。
高中文明禮儀教育的主要內容
(一) 個人禮儀
• 了解禮儀的功能與作用,理解禮儀的內涵與實質。
• 理解禮儀與自身素養的關係。
• 掌握不同場合談吐和儀容儀錶的原則與藝術。
(二)交往禮儀
• 掌握各種場合介紹和自我介紹的禮儀要求。
• 掌握各種場合握手的禮儀要求。
• 掌握演講、辯論的禮儀要求。
• 做到在排隊、乘用電梯等公共場合與人保持恰當的距離。
• 掌握基本涉外禮儀。
五、實施途徑
學校要始終堅持育人為本,德育為先,將文明禮儀教育貫穿于學校教育全過程,注重提高文明禮儀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一)通過課堂教學使學生全面了解文明禮儀。充分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主陣地作用,小學《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初中《思想品德》和高中《思想政治》等課程中涉及文明禮儀的內容要重點講述。語文、歷史、藝術、體育等其他課程要根據本學科的特點,適時進行文明禮儀教育。有條件的地方和學校可利用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進行文明禮儀教育。
(二)通過學校日常管理強化學生文明禮儀意識。文明禮儀體現在學校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各地各校要根據《中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範(修訂)》和《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修訂)》的要求,結合學校日常管理,引導學生從身邊小事做起,注重文明禮儀,養成良好行為習慣。
(三)通過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營造文明禮儀氛圍。不斷開闢和拓展文明禮儀教育活動的空間,開展形式多樣的以文明禮儀為主題的教育活動。採取講故事、做遊戲、知識競賽、文藝演出、辯論會等形式,抓住重要節日、重大活動、校園典禮等契機,利用挂圖、黑板報、宣傳櫥窗、校園網站、圖書閱覽室等陣地開展豐富多彩的文明禮儀教育活動,充分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充分發揮學校團委、少先隊、學生會、社團組織、業餘黨校等團體組織的作用。
(四)通過社會實踐活動使學生踐行文明禮儀。有效整合社會資源,創新載體,結合公益勞動、社區服務、志願服務等社會實踐活動,充分利用文化館、紀念館、博物館、福利院、旅遊景點、部隊營地等場所開展文明禮儀教育,使學生在實踐中感受文明禮儀,踐行文明禮儀。
(五)通過教師模範行為引領文明禮儀。加強師德師風建設,規範教師文明禮儀,通過教師的身體力行、率先垂范,充分發揮榜樣示範作用,促進學生文明禮儀習慣的養成。
六、組織實施
(一)統一思想,加強領導。文明禮儀教育是中小學德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抓手。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要認真組織實施,整體規劃文明禮儀教育,將其納入年度工作計劃,保障文明禮儀教育所需人力、物力和財力,形成中小學文明禮儀教育的長效機制。各地可根據實際情況開展文明禮儀教育示範學校創建活動。
(二)全員參與,注重實效。全體教師要將文明禮儀教育作為教書育人的重要內容融入到教育教學活動之中,班主任、各學科教師和學校管理人員都應成為文明禮儀教育的實施者。要加強對教師進行文明禮儀教育的培訓,鼓勵教師積極探索,創新教育形式和方法,提高文明禮儀教育的吸引力和實效性。
(三)開發資源,豐富內容。充分整合和運用各地已有的教育資源,同時通過建設專題網站,製作多媒體課件、音像製品,編寫讀物等多種形式開發資源,豐富文明禮儀教育的內容。
(四)加強督導,完善評價。各地教育行政部門要把文明禮儀教育作為重要內容納入教育督導指標體系,定期對學校進行督導檢查。要把學校開展文明禮儀教育的情況作為工作考核的內容,並對開展文明禮儀教育作出突出貢獻的個人和集體進行表彰。把文明禮儀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指標體系。
(五)各方協作,形成合力。各地教育行政部門、教育系統關工委和學校要主動聯絡相關部門、社區、家長,協同配合,確保文明禮儀教育的一致性,形成文明禮儀教育的合力。鼓勵社會各界以多種形式開展中小學禮儀教育公益活動,重視輿論宣傳,在全社會營造良好氛圍。充分發揮老專家、老模範、老教師、老戰士、老領導等“五老”人員的作用。重視和加強研究,為文明禮儀教育提供科學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