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部門信息
 
農業部:力爭2015年水稻耕種收機械化水平超70%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1年01月22日   來源:農業部網站

    1月21日,記者從農業部在重慶市召開的2011年全國水稻生産機械化工作會暨育插秧技術培訓班上獲悉,“十二五”將加快推進水稻生産機械化,在2010年的基礎上,水稻機耕水平穩定發展,機收水平每年持續提高3—4個百分點,機械栽植水平每年提高4—5個百分點,力爭2015年全國水稻栽植機械化水平達到45%,水稻收穫機械化水平達到80%,水稻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超過70%,部分地區率先實現水稻生産全程機械化。

    農業部農業機械化管理司司長宗錦耀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目前我國水稻種植面積4.5億畝,總産量超過1.8億噸,種植戶1.5億戶,約佔我國糧食種植面積的30%、糧食總産量的40%和農戶總數的60%。發展水稻生産機械化,一可提高單産,採用機插秧,每畝比人工栽插可增産30公斤以上,如果我國機插秧水平每提高1個百分點,就可增産1.35億公斤;二可節約耕地,機插秧採用毯狀秧苗,可大量節省秧田並提高育秧工效,與常規大田育秧相比,秧池田利用率可提高8—10倍;三可防災減災,水稻機械化收穫可減少損失3%—5%,低溫乾燥可減少霉爛損失4%以上;四可省工節本,一般手工插秧1畝需要1.5個工日,而採用步進式插秧機和高速乘坐式插秧機作業只需要0.15和0.05個工日,分別提高工作效率10倍和30倍;同時機插秧每畝可節省30元左右,機械收穫可節省20元左右。由此看出,發展水稻生産機械化,對提高勞動生産率、土地産出率和資源利用率,增強農業綜合生産能力、抗風險能力和市場競爭力,保障糧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宗錦耀告訴記者,“十一五”以來,農業部高度重視推進水稻生産機械化,將水稻機收、機插作為農機化工作的重中之重,堅持不懈地加大推進力度。據初步統計,2010年全國預計新增稻麥聯合收割機6.8萬台,總量達到84.5萬台,比“十五”期末增長了92%;新增插秧機約7萬台,總量達到33萬台,比“十五”期末增長了320%;全國新增水稻耕整地面積1600多萬畝,水稻機耕水平達到85%;新增機插秧面積1730多萬畝,加上機直播和機淺栽面積,全國水稻機械化種植水平達到20%,比“十五”期末提高了近13個百分點;新增水稻機收面積2750多萬畝,水稻機收水平突破了60%大關,比“十五”期末提高了26.5個百分點;水稻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了58%。實踐證明,發展水稻生産機械化,改變了數千年來手工栽插、收穫的作業方式,引領了農藝制度深刻變革,實現了人畜力無法達到的作業效率和作業質量,促進了水稻生産由“靠天農業”向“可控農業”轉變、農業勞動者由傳統農民向新型農民轉變、農業經營方式由一家一戶分散經營向提高組織化程度轉變。

    宗錦耀透露,水稻生産機械化是當前糧食生産機械化的主攻方向。“十二五”期間將以水稻優勢産區為重點,以栽插和收穫兩個關鍵環節的機械化為著力點,大力推進水稻生産全程機械化;插秧機械化要通過政府支持,鼓勵農戶購買和使用插秧機械,加大育插秧技術培訓力度,完善技術體系,搞好示範推廣,以點帶面,梯度推進;收穫機械化要通過市場拉動,鼓勵農機戶、農機合作社提高裝備水平,通過跨區作業和區域內規模化服務等形式,開展專業化的收穫作業服務,提高機收作業效益,快速推進;植保機械化要大力發展高效植保機械,促進統防統治,提高農藥利用率和病蟲防治效果;烘乾機械化要鼓勵專業合作社、龍頭企業購置先進適用裝置,發展産地乾燥技術。水稻生産機械化發展重點是,長江中下游單季稻區以田間集約化育秧技術為主,大力發展機械插秧,插秧機由手扶插秧機逐步向四輪高速插秧機發展;大力推廣高性能聯合收割機,逐步發展機械烘乾;全區域加快推進水稻生産全程機械化。雙季稻區在發展機收的同時,大力推進栽植機械化,重點解決雙季稻晚稻機械栽插和深泥腳田聯合收穫難題;丘陵山區發展小型耕整地、插秧、收穫機具為主,平原地區發展大中型機具為主。西南稻區以提高收穫機械化水平為突破口,同時加強水稻栽植機械化培訓示範推廣力度,重點解決山地和小田塊機械化技術與裝備問題,發展中小型耕整機械、手扶式插秧機械;推廣分段收穫技術,發展中小型半喂入式聯合收割機、割曬機和脫粒機。北方稻區大力推廣水稻機械插秧技術,努力提升收穫機械水平;積極發展烘乾機械,推動水稻生産機械化向産前、産中、産後延伸;東北稻區要率先實現水稻生産全程機械化。

    宗錦耀對記者説,加快推進水稻生産全程機械化必須堅持行政推動,不斷加大扶持力度;堅持市場拉動,不斷壯大服務組織;堅持示範帶動,不斷拓展輻射範圍;堅持農機農藝聯動,把機插秧作為水稻栽植環節的主推技術,不斷完善技術路線;堅持宣傳促動,營造良好發展氛圍。

    未來五年發展水稻生産機械化的任務十分艱巨,責任十分重大。農業部要求,各級農機化主管部門在思想上不能有絲毫的麻痹,在態度上不能有任何的懈怠,在工作上不能有須臾的放鬆,採取更加有針對性的措施,進一步加大組織領導力度,把推進水稻生産機械化擺上重要位置,列入議事日程,落實工作責任,根據“十二五”時期的發展目標,有針對性地提出解決措施,研究制定本地區的發展規劃;進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充分發揮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的引導作用,加大對收割機、插秧機、育秧播種機、秧盤、烘乾設備等的補貼力度,補貼資金重點向水稻主産區傾斜,有條件的地區要繼續爭取地方政府和有關部門支持,實施作業補貼,不斷調動農民購機用機的積極性;進一步加大示範引導力度,抓緊啟動2011年水稻育插秧示範縣建設,強化水稻生産機械化示範縣的輻射力度,加速技術推廣步伐,有條件的地區,實行整村整鄉推進;進一步加大培訓指導力度,各省要培養一批懂理論、會操作,懂農藝技術的專家,培養一批能操作各種水稻機具的鄉鎮農機技術骨幹,建立一批水稻生産機械化的示範、培訓、觀摩、實踐中心和基地,手把手、面對面地對農民進行技術培訓、指導;進一步加大技術創新力度,組織開展水稻生産機械化基礎研究和關鍵裝備的科研攻關,研發免耕栽培播種機械、高效水田植保機械,超級稻栽插和收穫機械;進一步加大社會化服務推進力度,以推進服務産業化為核心,大力培育機插秧合作社、機械收穫作業公司等服務組織,組織開展跨區作業和訂單作業,不斷提高插秧、收穫機械的使用效率和經營效益;進一步加大統籌協調力度,合力推動水稻生産機械化的發展,農機生産企業要加強對新機手的培訓和新機具的維修服務,農機流通企業要搞好機具和零配件供應,及時送貨下鄉,農機鑒定、推廣、監理部門要開展水稻機具選型推薦、質量監督、技術推廣、人員培訓和監督管理,嚴把機具質量關,提高機手技能水平,防範農機事故發生。

 
 
 相關鏈結
· 中越水稻遷飛性害蟲防治合作項目年度工作會召開
· 東北地區優質米源增多 成為我國“水稻黃金帶”
· 黑龍江省糧市走出下探行情 水稻價格將穩中有漲
· 千萬餘臺農機奮戰“三秋”玉米水稻機收雙過億畝
· 重慶水稻機收面積增至330萬畝 為農民節約6億元
· 遼寧水稻收割忙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