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部門信息
 
鄭國光接受採訪呼籲依法防禦並科學看待氣象災害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1年03月05日   來源:氣象局網站

    3月4日,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氣象局局長鄭國光在全國政協十一屆四次會議分組討論間歇,接受了《中國氣象報》、《人民日報》與新華社、《大眾科技報》等媒體的聯合採訪。鄭國光針對建築物的氣象災害風險評估、氣象災害防禦法律體系的完善等問題談了自己的觀點,同時就公眾面對當前極端天氣增多的疑惑、我國春季為何多發旱災、當前乾旱對農業影響等進行了解答,並呼籲依法防禦、科學看待氣象災害。

    當前,國家正實施住房等民生工程改善百姓生活,建築的氣象災害防禦問題引發了社會的關注。鄭國光説,應該在工程開建前實施氣象災害風險評估,提出氣象安全標準,這樣就可以增強房屋抗禦氣象災害的能力。

    據悉,上世紀90年代末期的一次強颱風造成了受影響地區大量房屋倒塌。調查顯示,在颱風中倒塌的往往不是老房子而是新房子,且倒塌房屋中有近70%都是農民的自建房屋。從房屋由木柱子支撐的結構上看,它的材質很容易受南方潮濕空氣的影響,抗風能力不強。“對颱風登陸沿海的建築物、堤壩能抗禦多大量級的颱風都要有嚴格的規範,所以,還是要從法律上明確各個部門的災害防禦職責,規範“政府主導、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的氣象災害防禦體制機制。” 鄭國光説。

    針對極端天氣災害增多,“百年一遇”“千年一遇”説法甚囂塵上的現象,鄭國光説,這一方面是因為全球變暖,大氣中熱量和水分增加,積蓄的能量變大,所以産生的天氣現象也增加了,極端天氣的確有增多、增強趨勢。另一方面,是由於氣象部門監測災害天氣的能力增強了。當前氣象監測網從時間、空間密度上都比以往大幅增加,自動氣象站個數從兩千多增加到三萬三千多,從過去三小時、六小時觀測一次,現在5分鐘、10分鐘觀測一次,過去容易被漏掉的氣象災害,現在大多數被捕捉到了,整個氣象災害的監測能力提高了。另外,傳媒科技越來越發達,信息傳播速度加快,一旦發生了自然災害,消息很快便被傳播出去。這些因素都會給大家造成災害增多的感覺。

    “所謂百年一遇、千年一遇的説法都不是由氣象部門發佈的,我國的氣象觀測網絡是從新中國成立以後才從無到有,逐漸建立完善的,很難與百年甚至千年以前的觀測資料進行比較,而通過推算的方式得出的更早之前的資料也並不完全準確,所以我們通常的説法是有氣象記錄以來。”鄭國光説,誇大災害有可能是媒體的誤讀,或者是某些人受利益驅動造成的。對氣象災害,氣象部門會用科學技術來預報分析,全社會也應該用科學態度來看待。( 記者苗艷麗 劉曉林)

 
 
 相關鏈結
· 氣象局:4-7日華北多晴好天氣 南方降雨逐步增強
· 于新文聽取華中區域氣象事業“十二五”規劃彙報
· 氣象局發佈農林病蟲害等級預報 建議做好防控工作
· 氣象局:四川西南部雲南西部森林火險氣象等級高
· 氣象局:冬麥區旱情隨“水”緩解 皖蘇旱情解除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