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部門信息
 
氣象局:我國將全力提升氣象衛星應用與服務水平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1年03月20日   來源:氣象局網站

    3月20日,記者從中國氣象局“3·23”世界氣象日新聞發佈會上了解到,未來5至10年,我國將通過風雲衛星的研發及地面應用系統等重大工程實施,使氣象衛星及應用接近和趕上同期世界先進水平。

    我國將建立穩定運行的靜止衛星觀測系統,確保風雲二號靜止氣象衛星“雙星觀測、在軌備份”的業務格局,大力發展GPS掩星探測儀、紅外高光譜大氣探測儀、降水測量雷達探測及靜止軌道微波探測等新科技,著力提高區域觀測、大氣垂直探測及對氣候變化的監測的能力,全面提高氣象衛星的應用與服務水平。

    國家衛星氣象中心主任楊軍介紹説:“目前我國氣象衛星相當於在太空給大氣拍照,呈現出平面的圖像,而隨著衛星更新換代,新科技的研發,便可以給大氣做‘CT掃描’,能監測出颱風的厚度,溫濕的分佈,甚至能給閃電成像、監測溫室氣體,這將提高預報的準確率並提升我國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

    同時,我國將加強地面應用系統能力建設,建立與完善由國內接收站和極地接收站組成的地面接收站網,實現衛星資料在數值預報模式中的業務化應用。氣象衛星還將監測太陽活動等空間天氣,形成天地一體化的空間天氣監測系統,建立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空間天氣監測預警業務技術體系。

    據悉,今年是我國氣象衛星事業發展40年,40年來,在幾代氣象科技工作者和航天科技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我國氣象衛星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為國民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以及防災減災等做出了突出貢獻,也步入了國際氣象衛星先進行列。氣象衛星是氣象現代化的重要標誌和手段,已成為國家氣象防災減災的重要支撐。

    據不完全統計,自2000年至今,中國氣象局利用衛星資料對各類氣象災害進行有效監測,向黨中央、國務院和政府部門提供重大氣象災害決策服務材料超過百次,各類監測服務報告超過千余次。(記者孫楠)

     3月20日,市民在觀看發射氣象衛星的火箭模型。當日,為迎接3月23日“世界氣象日”,廣州氣象衛星地面站向公眾開放一天,供市民參觀諮詢。現場展示的氣象應急車、人工影響天氣火箭發射車、風廓線雷達等吸引了很多市民參觀。新華社記者 田建川 攝 

國家氣象衛星中心:加大對大氣溫室氣體觀測能力

    新華社北京3月20日電(記者張辛欣)在20日中國氣象局開放日上,國家氣象衛星中心主任楊軍向記者透露,2011年至2020年,我國擬發射13顆氣象衛星,並將全面提升氣象衛星的時間分辨率、空間分辨率以及對大氣的三維探測等能力,加大對大氣溫室氣體等的觀測能力。 >>>詳細閱讀

新聞分析:觀風測雲號“天脈”
——解讀我國第二顆風雲三號氣象衛星

    新華社北京11月5日電(記者 林暉 張辛欣)北京時間5日2時37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四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第二顆風雲三號氣象衛星送入太空。火箭飛行19分鐘後,衛星成功進入太陽同步軌道。

    風雲三號氣象衛星是實現全球、全天候、多光譜、三維、定量遙感的我國第二代極軌業務系列氣象衛星,該系列的第一顆衛星——風雲三號A星已于2008年5月27日發射。目前風雲三號A星已經獲取了豐富的地球大氣探測數據,被廣泛應用於國內外天氣、氣候、環境和災害監測中。 >>>詳細閱讀

 
 
 相關鏈結
· 國家氣象衛星中心:加大對大氣溫室氣體觀測能力
· 廣州向公眾開放氣象衛星地面站
· 觀風測雲號"天脈"--解讀第二顆風雲三號氣象衛星
· 第二顆“風雲三號”氣象衛星成功發射
· 我國在太原成功發射第二顆“風雲三號”氣象衛星
· 我國將擇機發射第二顆“風雲三號”氣象衛星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