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6日上午,北京市委書記劉淇深入北京市醫院、街道、社區和歷史文化街區,就“創新社會管理服務,推進首都社會建設”主題進行調查研究。他強調,社會管理,説到底是對人的管理和服務,要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堅持以人為本,深入到人民群眾之中,把創新社會管理的重點放在對人的管理和服務上。市委副書記、市政協主席王安順一同調研。
為群眾提供優質的醫療衛生服務,是創新社會管理服務的重要內容,也是市領導非常關心的問題。昨天上午的調研活動,是從北京中醫醫院開始的。在醫院門診樓特需醫療區,劉淇、王安順等市領導察看了診療室和藥房等地,與中醫專家交談,與病人親切交流,詳細了解醫院的醫療服務情況。醫院推出雙休日門診、預約掛號等特色服務,每天都有中醫專家出診,診療的病人比過去增長了20%。劉淇對此給予了充分肯定。診療室裏,老中醫專家溫振英、陳美正在給病人看病。劉淇親切地與她們交談,勉勵她們繼續發揮自己的特長,為更多的病人服務。樓道裏張貼的醫院名醫傳承表,引起了劉淇的興趣。他説,中醫的傳承也是一項人才工程,要發揮好老中醫的作用,加大對名中醫的培養力度,保護好中醫、傳承好中醫、發展好中醫。在醫務室,相關部門負責人介紹了北京市衛生事業和中醫藥事業發展情況。劉淇詳細詢問了北京市醫護比數字、每千人擁有醫生數、醫療資源分配以及中醫藥價格、對中醫傳統配方的整理工作等情況,並叮囑相關部門負責人,要進一步優化醫療資源配置,把優質醫療資源配置到社區、輻射到郊區,進一步緩解群眾“看病難”問題;要在繼承和發揚中醫傳統優勢特色的基礎上,不斷擴大中醫診治範圍,通過制定扶持政策,鼓勵中醫進社區、進農村,為更多的病人服務。
管理網格化、服務零距離。這是東城區東直門街道系統設計、整體推進網格化社會服務管理創新的理念。作為北京市社會服務管理創新綜合示範點,東直門街道已初步形成責任明確化、服務人性化、管理精細化、運行規範化、手段信息化的社會服務管理新模式。在街道社會服務管理綜合指揮分中心大屏幕前,市領導饒有興致地觀看了電腦演示信息管理系統。現場演示可以看到,網格化社會服務管理信息平臺整合了轄區內的各種資源,將管理和服務的觸角延伸到了街巷社區、定位到具體的個人。劉淇對東直門街道在社會服務管理創新方面進行的積極探索表示讚賞。他強調,社會管理,説到底是對人的管理和服務。社會管理的重點是人,要把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重點放到對人的管理和服務上。人民群眾幸福了,社會也就和諧了。要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堅持以人為本,深入到人民群眾之中,更加主動地為不同人群,特別是生活困難群眾、無業人員、流動人口、生活困難的青年流動人員等特殊人群搞好服務,使他們及時得到關心和幫助,成為構建和諧社會的積極力量。要將環境建設作為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的重要內容,不斷提升精細化管理水平,加大違法建設查處力度,為群眾營造更好的生活和居住環境。
東城區朝陽門街道史家社區地處老城區,商業比較發達,大批流動人員在此就業。史家社區結合本地區商業特點和流動從業人員需求,積極推進社區服務管理創新,成立了朝內南小街商會,並將工商、稅務等公共服務引入社區,在為商戶提供便利的同時,也增強了商戶的歸屬感和認同感,既加強了流動人口的管理服務,又有效地促進了社區的和諧發展。市領導察看了設立在史家社區內的工商服務站、商會辦公室等地,對該地區成立商會搭建溝通平臺、推動地區發展的做法表示肯定。劉淇強調,要不斷創新方法,加強與各類社會組織的聯絡,積極主動地做好服務,通過服務引導他們增強服務社會的能力。要科學規劃老舊城區商業網點,嚴格控制那些不適合區域發展的業態在這裡發展。
隨後,市領導來到東城區前門地區鮮魚口街,察看了台灣街阿里山廣場、新潮衚同20號院、鮮魚口街轉角樓等區域標誌性老建築和特色房屋院落的修繕情況,了解東城區挖掘老字號資源、保護文化院落和歷史遺存、提升區域發展文化品位、建設特色街區等工作。劉淇要求,要高標準修繕、保護好歷史遺存,高標準建設、管理好特色街區,把這些具有深厚歷史積澱的特色街區打造成精品、打造成特色旅遊品牌,發揮好它們在傳承文化、建設中國特色世界城市中的獨特作用。
市領導李士祥、梁偉、丁向陽參加調研。(記者 汲傳排 王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