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地方政務
 
春江水暖鴨先知--滬建設張江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1年03月28日   來源:解放日報

春江水暖鴨先知
——寫在上海建設張江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之際

    二十一年前的春天,黨中央、國務院決定開發開放浦東,全國開發開放格局為之一變,沿江開發之箭搭上沿海開放之弓,中國由此進入高速發展新時期;

    二十一年後的春天,“十二五”開局,國務院批准上海建設張江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這是繼北京中關村、武漢東湖之後,第三個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三大示範區與沿海、沿江集聚的一批科技園區組成又一張創新之弓,箭頭直指——中國創造。

    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要一筆

    改革開放三十余載,中國發展之迅速令世人讚嘆。高速鐵路讓坐地日行八萬里成真;嫦娥衛星能上九天攬月。

    然而在國人心中,始終有種隱痛揮之不去。

    科技部有關部門提供了一組數據:由於國內加工製造業長期處於産業鏈低端,一雙耐克鞋在美國標價120美元,中國生産企業只賺其中1美元的利潤;一個“芭比娃娃”在歐洲市場標價20歐元,中國工人只能從中獲取人民幣0.84元工資。

    有限的土地、礦産等資源,成為換取經濟高速發展的代價。産品出口了,污水、廢氣卻留在了國內。這種不可持續的發展方式,正一步步將中國逼到墻角。

    核心技術和裝備受制於人,高新技術産業如同被扼住咽喉。集成電路行業一組數據令人心驚:從製造工藝到裝備,再到材料,我國每年要花1300億美元用於進口,比進口石油花的錢還多。

    建設創新型國家刻不容緩。

    在全國兩會上,胡錦濤總書記指出,推動科學發展,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建設創新型國家,在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贏得發展主動權,根本靠科技,基礎在教育,關鍵是人才。

    上海市科委主任壽子琪介紹,目前全國已形成以企業為主體,以高新區、開發區為載體的創新體系。83個國家級開發區、6個建設世界一流科技園區試點區、3個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像一級級火箭不斷推進。張江自主創新示範區集聚了上海大量科技創新資源,這裡有7所211大學,各類科研院所100余家,還有一批大科學裝置,有34個國家重點工程實驗室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31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3家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從全國來看,已具備服務國家自主創新戰略的基本條件。加快建設張江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要一筆,對長三角以及沿海、沿江地區加大創新科技輻射力度,是上海義不容辭的責任。

    撬動上海經濟轉型的新支點

    上海生物醫藥科技産業中心位於張江李時珍路288號,中心副主任傅大煦見證了張江的三級跳。

    “上世紀90年代初,這裡是一片農田,有的地方草比人高,附近水溝裏還能釣到小龍蝦。”傅大煦回憶,浦東開發之後建立張江高科技園區,到了1996年,李時珍路、科苑路一片引進了羅氏等幾家大企業,中心有了第一批鄰居,這是張江第一跳;1999年之後聚焦張江,張江企業數迅速增加,通用電氣、杜邦等跨國公司的研發中心紛紛入駐,中心後面專門孵化小企業的海泰樓也越來越熱鬧,十多年後,海泰樓走出了復旦張江、蘭生生物(中信國健的前身)等公司,張江在集成電路、生物醫藥等領域初步形成創新集群,這是張江第二跳;今年,張江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的消息剛剛宣佈,投資者、創業者就紛至沓來,大家都看好張江的前景,這第三跳一定會步子更大、跳得更遠。

    加盟張江自主創新示範區的其他園區,漕河涇園、金橋園、嘉定園、市北上大園、中紡城園以及紫竹園、楊浦園,同樣經歷了三級跳。一位企業家説,上海提出“創新驅動,轉型發展”,現在有了切入點。

    浦東開發開放之後,經過20年的高速發展,上海原有的一些優勢逐漸被越來越緊的資源環境約束,持續攀升的商務成本對經濟發展的負面影響越來越大。淘汰落後産能,培育戰略性新興産業,提升改造傳統産業,加速城市轉型發展,迫在眉睫。

    張江自主創新示範區內,目前已經聚焦了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航空航天等一批戰略性新興産業,它們與上海確立的新支柱産業不謀而合,新發展起來的雲計算、物聯網等産業也已形成集聚態勢,有望取得突破性進展。隨著新模式、新機制的確立,新政策的落地,示範區內活躍的生産力將進一步釋放,同時帶動上海經濟升級換代,並形成巨大的影響力和輻射力。

    上海高新技術開發區再集結

    成為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的張江,對於上海的未來有著重要意義。不過眼下,自身還有一些“先天不足”需要克服。

    張江高新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于晨分析,論總面積,上海張江示範區僅為中關村示範區的六分之一、東湖示範區的十分之一,單位面積産出固然提高,但也説明全市範圍內,還有許多創新要素集聚區域“流失在外”,以致張江示範區産出總量只有中關村的一半。

    “全市高新技術産業總值只有40%産自張江示範區,這個比例太低了。 ”于晨説。

    目前,張江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正醞釀擴大管理範圍的方案。專家建議,逐步形成“一核、三帶、多園區”的新格局,全市範圍內科技資源密集、高新技術産業集聚、創新創業環境良好、知識經濟産業特徵明顯的區域基本上將全部納入高新區管理,這樣就能在更大空間範圍內、更高層次上謀劃整體佈局。

    未來的張江自主創新示範區,必須在理順管理體制、集聚創新資源、重點突破領域、優化政策服務等方面形成合力。正是在這一共識下,新一輪的“騰籠換鳥”已在各園區陸續展開。

    漕河涇開發區發展總公司黨委副書記達孺牛,前一陣剛剛把某知名品牌的電視機生産工廠請出園區,只因對方達不到園區節能環保標準;由民營企業管理的紫竹園區,敢於直接對話國際巨頭,最近把微軟世界級創新與技術服務基地請進園區……就在進進出出之間,張江自主創新示範區將迎來新一輪跨越式發展。(記者 傅賢偉 章迪思)

 
 
 相關鏈結
· 郭金龍出席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領導小組會
· 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十年發展規劃綱要印發
· 中關村自主創新示範區企業登記管理辦法徵求意見
· 安徽推進皖江城市帶承接産業轉移示範區自主創新
· 北京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領導小組召開會議
· 北京發佈建設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行動計劃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