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部門信息
 
我大洋科考進入機器人時代 硫化物調查獲重大進展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1年03月30日   來源:中國政府網

中國大洋22航次第一、二航段圓滿完成
我國南大西洋硫化物調查和印度洋科考取得重大進展

    記者從國家海洋局3月30日舉行的新聞通氣會上獲悉,中國大洋22航次第一、二航段任務日前已經圓滿完成,我國南大西洋硫化物調查和印度洋科考取得重大進展。

     中國大洋22航次環球科考是我國“十二五”大洋科考的開局航次。2010年12月8日,執行航次科考任務的“大洋一號”船從廣州出發,進入印度洋作業區進行作業,第一航段主要在中印度洋80°E、中印度洋海盆結核區和西南印度洋中脊熱液區開展工作,于2011年1月18日完成第一航段任務。第一航段的主要成果包括獲得中印度洋加密調查區大量物理海洋等環境觀察數據,同時順利完成大量水體葉綠素a樣品和水化學樣品的分析工作,為印尼貫穿流對印度洋環流及氣候的影響研究提供大量現場實測資料;獲取19.35km深海多金屬結核區水下攝像資料和結核實物樣品17.5kg,為印度洋和太平洋深海結核對比研究提供了樣品和資料;完成西南印度洋熱液區環境調查,獲得大量深海沉積物、水樣和生物樣品,富集了耐酸、耐鹼菌株、重金屬抗性菌株、産酶微生物和石油降解菌等,為評價熱液區環境和後續的深海生物基因資源研究與開發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第一航段,科考人員在西南印度洋熱液區定點成功布放了一個大型氣象浮標,該浮標為我國首次布放于遠洋的多參數綜合監測浮標,可連續採集目標區域內的氣象要素、表層及深層水文資料並通過衛星傳輸實現數據實時分析,對我國在西南印度洋洋中脊相關區域開展科學考察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第二航段于2月27日完成,在第二航段中科考人員在南大西洋洋中脊完成了我國首次使用海底聲學深拖和無人攬控潛水器(ROV)作業,新發現3個熱液區和4個熱液異常區。共完成2次ROV、4次聲學深拖、13站電視抓鬥、79km熱液攝像、7856km多波束、24站CTD、50站MAPR、11站METS、16站生物、微生物和基因等作業分析工作。

    此次航段主要成果是一個熱液活動豐富洋中脊斷的確定、二個重大高新裝備在熱液區的成功應用、三個新熱液區的發現、四個細膩熱液異常區的發現。第二航段還採集到大量硫化物、熱液生物、熱液沉積物、蝕變基岩等樣品,拍攝了高清晰硫化物和熱液生物等錄像及照片,並首次在南大西洋觀測到熱液區雙殼類、蝦等生物。至此我國已在南大西洋發現了五個熱液區,表明該洋中脊段是一個極具前景的硫化物富集區。

    此次使用的我國自主研發的3500米無人攬控潛水器(ROV)具有自動定向、定高和定深航行功能,結合海底聲學深拖等高科技裝備應用,成功採集了海底硫化物和生物樣品,同步拍攝了高清晰海底照片和作業全程視頻影像,獲取了海底區域精細地形和環境資料,這在國內尚屬首次,標誌著我國大洋科考技術正向國際先進水平邁進,並進入機器人時代。(黃林昊)

李克強30日連線慰問我國極地和大洋科考隊員

    1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來到國家海洋局,通過視頻和電話連線,向正在遙遠南極、北極和大洋上執行任務的科考隊員致以新春的祝福和節日的問候。這是李克強與參加過科考活動的考察隊員們親切握手。新華社記者 李濤 攝

  新華社北京1月30日電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30日來到國家海洋局,通過視頻和電話連線,向正在遙遠南極、北極和大洋上執行任務的科考隊員致以新春的祝福和節日的問候。

  李克強詳細了解極地和大洋科考進展和考察隊員們工作生活情況。與中國第27次南極考察隊、“雪龍”號船,中國南極長城站、中山站、崑崙站,中國北極黃河站,第22航次大洋考察隊暨“大洋一號”船人員進行對話交流,與親屬代表一起向前方隊員問好,祝賀科學考察取得新的成果,並代表黨中央、國務院和全國人民向在冰雪極地、茫茫大洋辛勤工作的考察隊員及其家屬表示親切慰問。 >>>詳細閱讀

    這是12月8日拍攝的“大洋一號”。我國大洋考察主力船舶“大洋一號”8日從廣州起航,奔赴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執行我國大洋第22航次任務。此次任務共9個航段,計劃時間376天,航程約4.5萬海裏。據了解,中國大洋第22航次共有來自國內37家單位的431名科考人員參加,是我國大洋科考中參航單位、參航人員最多和航次時間最長的航次。新華社記者 羅沙 攝

“大洋一號”起航執行我國大洋第22航次科考任務

    新華社廣州12月8日電(記者羅沙)我國大洋考察主力船舶“大洋一號”8日從廣州起航,奔赴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執行我國大洋第22航次任務。此次任務共9個航段,計劃時間376天,航程約4.5萬海裏。

    據了解,中國大洋第22航次共有來自國內37家單位的431名科考人員參加,是我國大洋科考中參航單位、參航人員最多和航次時間最長的航次。“大洋一號”在航行期間將分別停靠南非的開普敦、巴西的薩爾瓦多、巴拿馬和厄瓜多爾的瓜亞基爾,預計2011年12月18日返回青島。 >>>詳細閱讀

“大洋一號”船在西南印度洋成功布放綜合錨係浮標觀測系統

    1月7日15時,正執行我國第22次大洋科考任務的“大洋一號”船在西南印度洋成功布放一套綜合錨係浮標觀測系統,主要用於監測熱液羽狀流的變化和擴散,同時監測作業區上層海洋環境要素。 >>>詳細閱讀

我國大洋科考進入“機器人時代”
首次使用水下機器人完成南大西洋多金屬硫化物新區探測調查
    

    近日,中國第22航次大洋科學考察隊在第二航段考察中首次使用由我國自主研發的3500米無人纜控潛水器(ROV)進行了2000米水深海底調查作業,圓滿完成了對南大西洋多金屬硫化物新區的探測工作,成功採集了海底多金屬硫化物和生物樣品,並同步拍攝了高清晰海底照片和作業全程視頻影像。此次ROV系統的使用標誌著我國在大洋科考研究領域裝備技術水平已發展到國際先進水平,將引領我國大洋科學考察向“機器人時代”邁進。 >>>詳細閱讀

海洋局:“海龍”號無人纜控潛水器海試成功

    11月16日15時,正在南沙海域作業區進行海試的3500米級“海龍”號ROV(無人纜控潛水器)被順利回收至“大洋一號”科考船甲板上,這標誌著完成實用性改造後的3500米級“海龍”號ROV海試(以下簡稱“海龍”號)圓滿成功。

    “海龍”號是一套大型深海作業無人遙控潛水器系統,用於3500米以淺海底調查。在去年執行的大洋第21航次中成功進行了試用,在東太平洋海隆觀察到了罕見的巨大黑煙囪,並用機械手準確抓獲到了多金屬硫化物樣品。此次中國大洋協會辦公室組織設備研發單位上海交通大學對“海龍”號進行的全面維護和實用性改造,不但對收放方式進行了改造,還完善了水下綜合取樣等功能,既增加了“海龍”號深水作業的安全性,又提高了其調查能力。 >>>詳細閱讀

 
 
 相關鏈結
· 國家海洋局:我國大洋科考進入“機器人時代”
· 我國迄今最大規模的大洋科考活動起航
· “大洋一號”凱旋 第20航次大洋科考有十大亮點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