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地方政務
 
陜西公安立足“民生警務”提升百姓“幸福指數”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1年04月22日   來源:陜西日報

    初夏時節,都深夜11點多了,在陜西師範大學讀研究生的廖雪才不慌不忙收拾課本走出校門。同學説:“你租住的楊家村那麼亂,這麼晚了,不害怕?”廖雪説:“不怕,村門口就有警車,上面一天到晚都有警察駐守,甭説搶劫,連小偷小摸都不見了。”

    廖雪所説的楊家村,位於西安市最繁華的長安路上。楊家村是西安市雁塔區最大的一個城中村,村民上萬人,周邊有四所大學,村民的房子一多半都租給了大學生和天南地北的生意人,村裏流動人口達三四萬。一年前,這裡衛生臟亂,治安混亂,偷盜搶劫屢屢發生,小偷敢在光天化日之下摸兜割包。天一黑,女孩子都不敢一個人出門。楊家村被西安警方列入全市26個重點治理地區。經過整治,楊家村街道乾淨了,社會治安一天天好起來。雁塔公安分局專門在村口停了一輛四方形的警車,民警24小時輪班執勤。群眾每每看到紅燈閃閃的警車,安全感油然而生,稱其為“家門口的派出所。”

    走在生機勃勃的三秦大地上,不管是城市,還是農村,像這樣“家門口的派出所”比比皆是。2010年,全省人民群眾對公安機關滿意度連續8年穩步上升,就是佐證。

    省政府黨組成員、省公安廳廳長王銳深有感觸地説:“社會管理創新是個大課題。公安機關只有走出傳統的警務機制,由被動變主動,由管理變服務,真正踐行民生警務,以人民群眾的利益為重,以人民群眾的期盼為念,才能切切實實讓人民群眾提升‘幸福指數’。”

    警務協作“大融合” 人口管理“大改革”

    4月19日,西安人民大廈。來自甘肅、山西、河南和陜西4省16市的公安廳局長齊聚一堂,就泛關天經濟區警務協作舉行首次聯席會議。根據國務委員、公安部長孟建柱在4月1日親臨西安世園會視察調研提出的建立“三個安保圈”,確保世園會絕對安全的重要指示,4省16市的公安廳局長就其中的“環陜安保圈”、“環西安安保圈”的構築進行了謀劃。結合各自的警力配置,將在世園會期間,加大省際、市際間的盤查力度,將危險阻隔在陜西之外、西安之外,齊心協力完成世園會安保任務。

    這是省公安廳在創新社會管理中所帶來的實際效果。

    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愈加深入,尤其是西部大開發10年的進程,人流、物流、信息流洶湧澎湃,時空感、地域感縮小,一省之安,難保大局之安,縣域之安,難保局部之安。

    作為西部大開發前沿陣地的陜西省,社會治安穩定事關大局。在省委、省政府的積極支持下,2010年10月,省公安廳牽頭西北五省區及新疆建設兵團公安共同簽署《西北地區警務協作機制》,成為全國7大區域警務協作機制之一,在合力預防、共同打擊犯罪方面發揮著積極有效的作用。特別是今年,通過協作機制,西北五省區和新疆建設兵團公安機關通力合作,共同加大打防控力度,攜手為西安世園會創造良好治安環境。

    伴隨著城鎮化的有序發展,為了努力讓農村人口分享城市化帶來的成果,省委、省政府提出在“十二五”期間,將有600萬農民進城。如此龐大的人群遷徙,無疑是對傳統的戶口辦理和人口管理的一個挑戰。省公安廳積極響應,將其作為創新社會管理的一次具體實踐和民生工程抓緊抓實,在“有條件農村居民進城落戶”的框架內,明確要求不壓數量,有一人解決一人,有一戶解決一戶,有一批解決一批。渭南市公安局已辦理了11萬農村居民實現進城落戶,安康市石泉縣公安局推行城鎮流動人口居住證制度,與戶口簿、身份證具有同等法律效力,與城鎮居民享有同等權力和義務。全縣已辦理“居住證”5600余人,辦證率達93%。去年以來,全省已有50多萬農村居民順利進城落戶。

    公安信息“大應用” 社會治安“大防控”

    今年清明節,中年婦女王茹在素有上海“南京路”之稱的西安東大街一家商場購物,被人割了包。她當即跑到報警器前報案。不到一個小時,民警就通過遍佈大街的監控攝像機鎖定犯罪嫌疑人,將其抓獲。

    現在,不管是在省會,還是在市縣鄉鎮,一個個監控攝像機就像一雙雙“天眼”,交織成一張天羅地網,守護著老百姓的安寧。

    在推進信息化建設中,省公安廳黨委以科學發展觀為引領,頂層設計,結合省情,響亮提出“科技化擂響三秦強警攻堅戰鼓,信息化引領陜西公安創新大潮”,四年累計投入8億元用於公安信息化建設和立體防控體系建設,全省城鄉聯網安裝監控攝像機達40余萬套,實現對重點部位、要害部門的監控覆蓋率100%。同時,在信息化建設上實施全警動員、全警採集、全警應用,充分利用信息化成果實施精確打擊。去年,全省運用信息化抓獲網上在逃人員13004名,同比增長16.04%;利用信息查破案件17721起,開展信息查詢研判破案16212起,利用指紋信息查破案件1509起。

    要讓人民群眾真正感到安全,既要管天,還要管地。在大力推進信息化建設的同時,省公安廳把治安防控的觸角延伸再延伸。新年伊始,又出臺了全省治安防控體系建設“853”工程:即用3年時間,完成全省城鄉街面巡邏方孔網、社區村鎮群防群治網、邊界區域治安卡口網、實有人口管理服務網等“八大防控網格”,築牢省市縣三個層面治安防線;建立完善信息化預警、實戰化勤務、扁平化指揮、責任化組織、長效化保障等“五大防控工作機制”,今年年底將建成接入公安監控平臺視頻監控28萬多個,構建“信息靈敏、反應迅速、防控嚴密、打擊精準”的新型動態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全方位實現“空中有監控,地面有巡邏,街道有報警,出城有卡點,社區有聯防,樓宇有技防”的目標。

    隊伍建設“大創新” 群眾工作“大走訪”

    針對基層公安隊伍建設“抓什麼,怎麼抓,誰來抓”的難點,兩年前,省公安廳出臺了《全省公安基層隊伍建設指導意見》,配套下發9個規範文件,以細化、抓實、管住、激活為導向,形成具有陜西特色的基層公安隊伍建設“1+9”制度體系,使全省公安隊伍建設走上正規化、科學化、精細化軌道。同時,以“警風警紀大講堂”和拍攝公安“內參片”為抓手,堅持以案説法、以法明理、以史為鑒、以情動人,目前已舉辦21期,受教育民警50多萬人次;共拍攝內參片18部,在全省進行集中播放、領導點評、教育警示,被廣大民警譽為陜西公安的“百家講壇”和“焦點訪談”。這些措施有效預防了違法違紀,全省民警違法違紀案件連續5年下降,整體素質和精神面貌發生明顯變化,先後涌現出張本樹、王平順、劉傳品等9位全國公安一、二級英模和一大批全省優秀公安民警。

    在“幸福指數”調查中,人民群眾最看重的“安全”指數到底實不實?省公安廳借“大走訪”開門評警之力,變“門裏等案件”為“上門問平安”。全省公安機關以民意為導向,民警圍著百姓轉,警務圍著民意轉,創出一批亮點和特色。廳黨委成員齊齊下到基層,必須不作秀地完成“四個一”,即:走訪一個公安基層單位、一個居民社區、一家企業單位、化解一起信訪案件,並分別包抓2010年群眾滿意度低的後十名公安局,剖析問題,指導整改。全省1300多個派出所、2.8萬個警務室、100多個巡特警隊全部向社會開放;治安、出入境、交管、消防等窗口部門集中開展“上門辦證月”活動;同時,從省廳到派出所和警務室,借助互聯網和公安網上博客、微博等現代科技手段,使警民溝通渠道更加順暢快捷。

    “上門問平安”,使陜西公安上下感到問題不少,壓力不少。僅“問”到的群眾意見和建議就有數千條。對此,他們不遮掩,不搪塞,不回避,而是“清倉見底”,集中整改,什麼問題突出,就下勢解決。

    針對群眾對警車和警風問題的反映,省公安廳採取自查與抽查、本地查與異地查、縱向查與橫向查、督察查與警種查相結合的方法,現場拆除警燈、警報器700余套,噴塗整改違規警車150余輛。2010年底,全部停用“陜O”號牌。同時,邀請500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為公安機關建言獻策,組織全省5000名基層科所隊長對公正執法作出莊嚴承諾,邀請5萬名社區群眾進警營開門評警。全省各級公安機關還積極搭建網上警民聯絡平臺,通過警察博客、QQ群、聊天室,解答群眾提出的問題。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全省各級公安機關、各警種特別是窗口單位共排查整改各類問題、安全隱患1萬餘件,有力維護了社會和諧穩定。(記者 冀 平)

 
 
 相關鏈結
· 陜西2011年面向勞動者發放42萬張就業創業培訓券
· 陜西召開常委會議分析經濟形勢 安排下階段工作
· 陜西安排500萬元專項資金鼓勵舉報食品違法行為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