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記者從在京召開的中荷植物新品種保護合作項目總結研討會上獲悉,我國加入國際植物新品種保護聯盟10年來,植物新品種保護事業蒸蒸日上、蓬勃發展,截止到2011年4月30日,農業部植物新品種保護辦公室已受理植物新品種權申請8070件,結案4404件,授予品種權3582件;2010年農業植物新品種權的申請量達到1206件,我國居民的農業植物品種權年申請量躍居全球第二,有效品種權量擠身前十。
農業部科技教育司副司長石燕泉在講話時説,一粒種子可以改變一個世界,一個品種可以造福一個民族。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農業國家和用種量最大的國家,種子不僅是農業生産最基本的生産資料,也是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和主要農産品有效供給的基本途徑。在中國加強植物新品種保護,激勵育種創新,顯得比任何國家和地區都重要。中國自1997年以來,建立、發展和不斷完善一個符合國情和發展需要並與國際規則相一致的植物新品種保護制度,在13億人民中傳播植物新品種保護文化,不僅對中國農業和種業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促進作用,也對植物新品種保護制度與文化在全世界普及和推行作出了積極貢獻。
石燕泉希望,中荷雙方繼續鞏固植物新品種保護技術合作基礎,採取多種途徑廣泛開展合作,讓中荷植物新品種保護合作之花更加綻放。
據介紹,中荷亞洲基金項目——“加強中國植物新品種保護制度”是由中國農業部科技發展中心、國家林業局科技發展中心和荷蘭園藝檢測總署、荷蘭育種者協會等聯合承擔的,經過雙方精誠合作,全面、圓滿地完成了各項既定任務。通過項目的實施,中荷雙方共同為中方培養了一批專業技術人員,形成了中國植物新品種審查測試的核心團隊;通過合作,把有利於中荷農業共同發展的部分植物種屬如花燭屬、果子曼屬、蝴蝶蘭屬納入了保護名錄,推進了兩國農業在更廣闊、更深層次的合作;通過相互探討和工作實踐,找出了我國植物新品種保護制度審查審批程序中的部分缺陷,為進一步完善中國植物新品種保護制度創造了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