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地方政務
 
最美的風景——陜西省"5·12"地震災後重建綜述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1年05月12日   來源:陜西日報

災區群眾的笑臉是最美的風景
——陜西省“5·12”地震災後重建綜述

    截至今年4月底,陜西省四個重災縣規劃項目完工3924個,完工率95.2%;36個一般受災縣完工項目1112個,完工率97%……

    站在汶川大地震三週年的時間節點上,陜西省災後重建工作“三年任務、兩年完成”,讓災區的群眾充滿信心,煥發出建設美麗新家園的熱情。

    相比地震後的殘垣斷壁、滿目瘡痍,如今的受災縣,新房蓋起來了,公路修起來了,學校、衛生院建起來了。行走在災區,群眾滿意的笑臉就是最美的風景。

    民生為先——災後重建第一工程

    寧強縣毛壩河鎮草川子村的張群英。她家位於偏僻的大巴深山,緊鄰四川廣元。地震中村裏31戶房子被震垮。正為重修房屋犯愁時,她家得到國家建房補助資金2萬元,鎮政府幫助協調解決貸款3萬元,鎮村幹部把建房用的材料送到家門口,她家的新房得以重建。

    強震震垮了災區的房屋,同時受到打擊的是災區群眾生活的希望。要使他們振奮精神、重樹信心,當務之急要儘快重建他們的家園。震災剛過,省上就制定了城鄉住房恢復重建實施方案,認真落實住房補助政策,加強技術服務指導和建材等物質保障,嚴把重建質量關,幫助災區群眾重建家園。同時,採取多種措施,積極做好受災群眾特別是困難群眾的安置救助,保證了災區群眾安全度過災後第一個冬天。

    2008年10月28日,寧強縣漢源鎮亢家洞村五里坡集中安置點的37戶138名受災群眾全部遷入新居,成為陜西省最早建成的集中安置點。12月底,胡總書記曾親臨視察的廣坪鎮金山寺村集中安置點建成,199戶受災群眾在新居內過新年。

    那一年的冬天,災區安置點裏傳出了歡聲笑語……

    隨後的房屋重建工作更是爭分奪秒,加快推進。2008年底前,全省地震災區24.12萬戶農村房屋維修加固全部完成;2009年9月底前,農村災區12.1416萬戶倒塌和嚴重受損需重建房屋全部完成;2009年底,4.5182萬戶城鎮住房維修加固全部完成;2010年底,城鎮災區新建房屋1.091萬套全部完成,從根本上改善了災區群眾的居住條件。

    此後,涉及教育、衛生、交通、水利等災後重建的九個方面的民生工程項目相繼展開。

    2009年底,寧強投資1.74億元、建築面積34048平方米、總床位400張的現代化縣級二甲醫院落成。

    寧強天津中學、天津醫院和略陽天津高級中學、天津職教中心等項目,成為當地設計一流、設施先進、功能完善、質量優質的標誌性工程。

    寧強將劃撥該縣的2640萬元重建基金用於改善新建學校的教學設備,“從1998年開始的普九過程中,寧強縣8年間只爭取到1.8億元的教育資金,而震後重建僅天津援建的天津中學投資就達2.2億元,這在過去是想都不敢想的,災後重建對寧強的教育相當於過去20年來的教育投入。”寧強縣教育局一位工作人員説。

    據省發改委統計,截至目前,全省災區教育衛生、文化體育、社會保障和社會管理等公共服務設施2232個項目已完工2166個,完工率97%;完成投資48.89億元,佔89%。已經建成411所學校、727個醫院和鄉鎮衛生院、13個敬老院,去年全面啟動的黨政機關辦公樓重建項目正在有序實施,4個重災縣公共服務設施水平比震前提升了20年,達到全省領先。

    與此同時,基礎設施建設水平也在原有基礎上大幅度提高。市政等城鎮設施項目完工85%,農村基礎設施等農村建設項目完工99%,交通、水利等基礎設施項目完工94%。其中,規劃的2個高速公路項目已經建成通車,新增高速公路里程58公里,幹線公路建成184公里,農村公路建成720公里,災區的基礎設施水平已經超過災前水平。

    産業發展是災區群眾的希望和未來。災區農業、工業、商貿等産業化項目完工96%,寧強循環經濟産業園已有一批招商引資項目落戶,漢鋼、略鋼重組項目穩步推進,災區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的“造血”功能進一步增強。

    輸血援建——重建中體現大愛

    在略陽縣徐家坪村,村民指著自家嶄新的二層小樓説:“天津人幫我們建的新屋,結實著嘞!”

    在建築面積近4.3萬平方米的寧強天津中學,教學實驗樓、圖書館、學生宿舍、教師公寓、體育館、餐飲中心一應俱全,已成為高起點、高標準的省級標準化高中。

    天津市對口援建寧強、略陽兩縣9大類、295個項目,已于去年4月底前全部竣工投入使用。

    “既要讓災區群眾住上好房子,更要讓災區群眾過上好日子!”這是天津對口支援寧強、略陽,幫助災區恢復重建過程中的熾熱真情。

    為加快災區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步伐,滿足未來中長遠規劃要求,援建中完善了當地供排水、電力、電信、照明、垃圾點、山體護坡、沼氣建設等基礎設施,預留了醫務室、網絡等設施和接口,改善了災區群眾生産生活條件;新建30座橋梁和16條道路,擴大了縣城骨架,加快了城鎮化建設進程,進一步完善了公共設施;新建學校、醫療衛生、廣電、民政、交通項目等,有效完善了公共設施,提升了公共服務保障水平。

    除了天津對口援建,中省幫扶單位也在災後第一時間,將源源不斷的愛和幫助送到了陜西省地震災區。2008年6月,省委統一安排部署了“結對幫扶、傳遞愛心”工作,省級機關113個部門、單位與寶雞、漢中兩市113個受災嚴重村結成了幫扶對子,投入幫扶資金6000余萬元,幫助受災地區修路、修大壩、修建人畜飲水工程、解決供電等設施配套問題。災區幹部群眾説,災區重建取得重大成果,其中凝結著省市幫扶部門單位的汗水和愛心。

    “四大體系”——保障救災重建高效運行

    在抗震救災和災後重建中,科學高效的運行機制,是我們戰勝災害、重建家園的有效“法寶”。陜西省“四大保障體系”,確保了災後重建工作順利開展。

    建立了統一高效的組織領導體系,為抗震救災和災後重建提供了體制保障。災害發生後,各級相繼成立了抗震救災指揮機構,形成了上下貫通、軍地協調、全民動員、區域協作的工作機制,確保了抗震救災工作協調有序推進。轉入恢復重建階段後,全省各級立即成立了災後重建領導機構,指導災後重建工作;建立了抗震救災資金物資監督檢查機制,形成了協調有序、運轉高效、監督有力的抗震救災資金物資監管體系,保證了國家投資和社會捐贈資金安全、有效使用;成立了津陜對口支援工作領導小組,配合天津市的對口援建工作。

    健全了科學系統的規劃體系,為災後重建提供了規劃保障。在《國家災後恢復重建總體規劃》制訂同時,陜西省先後編制印發了天津對口支援規劃、40個縣項目規劃、4個重災縣實施規劃、首批項目規劃和投資計劃、省內對口支援方案,以及農村住房、學校、醫療衛生、城鄉供水專項實施方案等10多個規劃,增強了規劃的科學性和指導性。各部門和市縣政府按照省政府確定的重建任務和目標要求,抓資金籌措,抓項目開工,抓建設進度,抓工程質量,抓責任落實,有效推進了規劃的實施。

    制定了全面細緻的扶持政策體系,為抗震救災和災後重建提供了政策保障。在災後恢復重建中,陜西省結合實際,制定了財政、金融、土地等各項支持政策,特別是群眾救助政策、居民房屋重建補助政策,保證了災後困難群眾的基本生活,為確保城鄉住房重建率先完成發揮了重要作用。

    建立了全方位的監管體系,為抗震救災和災後重建提供了安全保障。抗震救災和災後重建的資金安全是全社會關注的焦點,工程質量是關係災後重建成敗的關鍵。陜西省建立健全監管機構、完善規章制度、強化監管措施,形成了審計、紀檢、監察等相互配合,國家和省市縣上下聯動的監督檢查體系。對重建項目按照“不留遺憾、不留隱患、不留包袱”的工作目標,實施項目質量、安全、成本、功能全方位監管,確保了重建工程安全可靠。

    三年抗爭,三年努力。傷口被愛撫平,大地重煥生機。陜西省災區,正以更加自信的姿態走向未來。

 
 
 相關鏈結
· 科學重建的歷史進步—成都城鄉統籌推進災後重建
· 銀行業金融機構支持四川災後重建放貸超5000億元
· 銀監會:全國銀行業支持汶川地震災後重建成效顯著
· 俞正聲指出:要大力弘揚抗震救災、災後重建精神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