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上午全國科技活動周在奧林匹克中心開幕。作為重點示範活動之一,“2011科研機構和大學向社會開放活動”啟動儀式于當日下午在北京大學舉行。科技部副部長張來武,教育部副部長杜佔元,中科院副院長李靜海,北京大學前校長、北京大學科學技術協會主席陳佳洱,北京大學教務長王恩哥,北京大學蛋白質與植物基因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朱玉賢和北大附中的學生代表在啟動儀式上發表講話,共同按亮了象徵本次活動開始的啟動球。科技部政策法規司副司長翟立新主持了啟動儀式。
科技部副部長張來武在啟動儀式上指出,科研機構和大學向社會開放,是加強科普能力建設、促進公眾理解科學的重要舉措。面向社會開放科技資源、開展科普活動,是科研機構和大學的社會責任和義務。做好科研機構、大學向社會開放工作,對於增強公眾創新意識,提高公眾科學素質,培養科技後備人才,營造全社會的創新氛圍具有重要意義。
教育部副部長杜佔元指出,大學向社會開放,開展科普活動十分重要和必要,他希望高等學校重視這項工作,在開放科研設施方面做出表率,為提高公民科技意識和科學文化水平做出積極貢獻。
北京大學教務長王恩哥院士在發言中講到,北京大學作為學科門類齊全、師資力量強大的綜合性研究型大學,一直以來都將科學普及、服務大眾等視為義不容辭的社會責任。他希望此次社會開放日活動能夠幫助大家更多地了解國內外科技進展,激發大家、特別是青少年同學們對科學技術的理解和熱愛。
啟動儀式後,北京大學蛋白質與植物基因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環境模擬與污染控制國家重點實驗室、機器感知與智慧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區域光纖通信網與新型光通信系統國家重點實驗室、王選紀念陳列室、地質博物館在內的實驗室等科研機構向社會公眾開放。
參加本次活動的還有中科院院士工作局局長周德進、教育部科技司副司長婁晶、北京市科學技術委員會副主任朱世龍、科技部政策法規司副司長王宇等領導。北京市翱翔計劃組織的北京四中、人大附中、北大附中、清華附中等近20所北京市重點中學的教師和優秀學生代表,以及部分科研人員和研究生、外國留學生、小學生和家長以及社會公眾等共計300余人也參加了此次開放活動。
背景資料: “科研機構和大學向社會開放”活動的開放範圍包括科研機構和大學中的實驗室、工程中心等研究實驗基地;各類儀器中心、自然科技資源庫(館)等科研基礎設施;非涉密的科研儀器設施、實驗和觀測場所;科技類博物館、天文臺(館、站)和植物園等。旨在推動一批科研機構和大學,向社會敞開實驗室等科研設施的大門,邀請廣大公眾特別是青少年,與科研儀器親密接觸,與科技人員近距離交流,激發青少年科技興趣,增進公眾對科學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