瓊結縣拉玉鄉次仁旺堆老人開心清點領到的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金。記者 青陽多旦 攝
從90%以上的人沒有自己的住房,到98.7%的農牧民擁有自己的住宅;從佔人口95%以上的農奴和奴隸根本不能上學,到“兩基”攻堅任務全面完成
西藏和平解放60年來,自治區黨委、政府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一大批凝聚黨和政府關懷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予以實施,雪域高原各族兒女倍感溫暖和鼓舞
教育“免費”成為民生熱詞
在舊西藏,沒有現代意義上的教育,文盲率在95%以上,入學率只有2%。和平解放後,西藏人民受教育權利得到了充分保障。如今,國家投入鉅資興辦教育,教育得到廣泛普及,全區所有縣(市、區)全面完成“普九”。
一個涵蓋普通教育、幼兒教育、成人教育、職業教育、特殊教育、高等教育的比較完整的教育體系已經形成。截至2010年底,全區擁有普通高等院校6所,在校生達到31827人,其中研究生718人;中等職業學校6所,在校生22613人;高級中學20所、完全中學9所、初級中學93所、小學872所。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99.2%,青壯年文盲率下降到1.2%。1985年以來,中央政府在內地21個省(市)建立了西藏班(校),為西藏培養了大中專畢業生2萬餘人。
2007年秋季,我區在對農牧民子女實行免費義務教育的基礎上,對所有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實行免費教育。
“國家給我們包吃、包住、包學費,我們真的很感激!”阿裏地區改則縣小學六年級藏族學生次旺拉傑説,他的學雜費和其他費用,甚至包括牙膏、毛巾、冬衣秋服等費用全部得到免除。從1985年開始,西藏實行農牧民子女住校生享受包吃、包住、包學費的“三包”政策。
從今年1月1日開始,我區第9次提高教育“三包”標準,並對學生資助政策作了相應調整。除了學前教育階段、義務教育階段西藏農牧民子女的補助標準和“三包”標準提高到2000元外,就讀高中的農牧民子女此次也被納入教育“三包”範圍。學前教育、初中和高中階段的城鎮困難家庭子女首次開始享受每年2000元的助學金政策。
西藏新的教育“三包”政策實施以後,受惠面將從原來的27萬名學生擴大到50多萬名,西藏98%以上的在校生都能享受到這一系列政策。
文化事業蓬勃發展
西藏和平解放前,民族傳統文化停滯不前,成為宗教的附庸。
60年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西藏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和弘揚,藏語文的學習、使用和發展受到法律保障,藏文成為國家第一個具有信息技術,信息交換用國際標準文字編碼的少數民族文字。
國家投入鉅資對布達拉宮等各類文物古跡進行維修保護,《格薩爾王傳》等非物質文化遺産得到及時搶救和保護,藏學研究事業空前繁榮。
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繁榮興旺,大力實施廣播電視“村村通”“戶戶通”、文化信息資源共享、縣鄉村文化館(站)等文化惠民工程,綜合文化活動中心和縣級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實現全覆蓋,創作出一大批具有濃郁地方特色、鮮明民族特點、突出時代特徵的文化精品,文藝作品的産量和質量大幅提升,2010年全區廣播電視綜合人口覆蓋率分別達到90.3%和91.4%。
農牧區實現免費醫療制度
西藏和平解放前,西藏唯一的兩所醫療機構便是拉薩的“門孜康”和藥王山醫學利眾院。作為一般藏族群眾,生病只能聽天由命,孕産婦和嬰兒的死亡率很高,人均壽命只有35.5歲。
和平解放以來,國家一直對西藏農牧民實行特殊的免費醫療政策,免費醫療補助標準逐年提高。現在的西藏已經建成了中、西、藏醫結合,以拉薩為中心、遍佈城鄉的醫療衛生網。
“我是農村戶口,如果感冒去鄉村醫院,只要給1元掛號費,輸液和藥物都是免費的。”巴桑説。以免費醫療為基礎的農牧區醫療制度已經覆蓋西藏全區農牧民。
全區已建成72個縣衛生服務中心和682個鄉鎮衛生院,覆蓋城鄉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逐步完善。2010年,西藏醫療衛生機構發展到1352所,孕産婦死亡率由1959年的5000/10萬人下降到174.78/10萬人,嬰幼兒死亡率由430‰下降到 20.69‰;人均壽命則由二十世紀五十年代的35.5歲增加到67歲。
舊西藏人口增長緩慢,在上世紀50年代以前的二百多年間,人口長期徘徊在100萬人左右。而60年來,西藏人口已增加到300萬人,增長了2倍。
為了整體提高農牧區的健康水平,2009年8月,西藏啟動了“農牧民健康促進行動”,實施了健康教育、免疫規劃、傳染病防治、兒童保健、孕産婦保健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農牧區孕産婦住院分娩全部免費。
2010年各級財政對農牧民的免費醫療補助標準達到年人均180元。農牧民在校中小學生、僧尼、農牧民工、城鎮居民均享受免費醫療政策。免費醫療最高支付限額達年人均純收入的6倍。
安居工程幸福千萬家
拉薩市曲水縣南木鄉江村村民德慶卓嘎家從原來的山溝裏搬到了拉薩到貢嘎機場的公路沿線上。利用地理優勢,她辦起了江村民俗家訪旅遊。
德慶卓嘎説:“現在房子大了、乾淨了,完全可以接待遊客體驗我們老百姓的生活,老公外出打工,我在家裏辦家訪,賺雙份的錢,日子過得越來越好。”
從2006年1月起,西藏全力實施農牧民安居工程,並實施了農房抗震加固工程、農村危房改造試點、農村人居環境建設和環境整治工程,大力推進“八到農家”工程。到2010年底,西藏累計完成投資170億元,全區住房條件比較差的27.48萬戶、143萬農牧民住上安全適用的房屋,提前一年實現了規劃目標。
通過60年的努力,西藏廣大群眾居住條件得到了極大改善。許多群眾從西藏和平解放前無任何住房或逐水草而居的遊牧方式,到如今住上寬敞明亮的住房,並實現了人畜分離,用上了電燈、電話,聽上了廣播,看上了電視。據統計,截至2010年底,西藏城鎮居民人均住房面積達到34.72平方米。
在全國率先免除農業稅的西藏農牧民,更多地感受到了黨和國家的溫暖。糧食直補、農機購置補貼、良種補貼、化肥補貼、牲畜出欄補貼、草原生態保護獎勵機制等,讓廣大農牧民得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
啟動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
“現在我們農民也可以拿‘工資’了!” 拉薩市蔡公堂鄉71歲的藏族農民巴桑從去年開始領取養老金。
近年來,我區積極探索建立科學的醫療養老保障體系,用科學的保障體系為改善民生繫上“安全帶”。據統計,西藏先後多次調整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標準。同時,新農保讓高原農牧民有了“退休金”,年滿60周歲以上老人每人每月可領取55元的基礎養老金。
2010年2月3日,我區發放的首批新農保基礎養老金,標誌著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在西藏正式啟動。
西藏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分為基礎養老金和個人賬戶養老金兩種類型。60歲以上的老人無需個人繳費,每人每月可領取55元的基礎養老金。基礎養老金標準還將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而相應提高;個人賬戶養老金則是由個人繳費、政府補貼、村集體補貼、其他社會組織資助以及利息等部分組成。參保人員為16歲至59歲的適齡人群,按照承受能力每人每年繳費100至500元,政府每人每年補助30元,村集體自主確定補貼標準。連續繳費15年並年滿60歲的參保人員可獲得相應的養老金。
截至2010年11月底,西藏73個縣(市、區)已全部納入新農保試點範圍,提前兩年實現了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談會提出的目標任務。
西藏的變遷,改變了西藏各族人民的命運,把現代文明的火種撒遍西藏高原,為人類社會的進步作出了巨大貢獻。今天的西藏,已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譜寫著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篇章。(記者 劉倩茹 實習生 次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