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地方政務
 
四川開展城鄉環境綜治“五十百千示範工程”綜述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1年06月14日   來源:四川日報

    “如今的蜀中大地,城更美、街更凈、路更暢、樹更綠、水更清、燈更亮。”6月初,參加四川省政協民主評議全省城鄉環境綜合治理階段工作的省政協委員們,在赴成都、綿陽、遂寧等10個市州視察調研後,盛讚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全面整治“臟、亂、差”,加快建設“潔、齊、美”。自2008年10月全省啟動實施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以來,經過近3年的共同努力,全省城鄉環境質量明顯提升,群眾生産和生活環境較大改善。特別是2010年全省開展“五十百千示範工程”後,各示範地堅持規劃引領,加快設施建設,持續治理“五亂”,塑造城鄉風貌,形成了創先爭優、爭當示範的生動局面,帶動了全省治理工作水平的全面提升。

    規劃先行:先進理念引導下的全方位城鄉規劃

    作為全省 “五十百千示範工程”排名第一的城市,遂寧的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得到一致評價:大手筆、大視野、大智慧、大思路。“遂寧從規劃入手,率先著眼于綠色經濟發展,讓百姓共享綠色生活。這種做法值得大力推廣。”
精心編制75公里繞城高速區域內300余平方公里城市核心區發展規劃,對湖泊、濕地、森林、綠道建設進行專項規劃。針對城市化快速推進和城市空間發展的不確定性,在城市規劃中樹立“生態基礎設施”理念……

    科學先進的規劃理念,帶動遂寧環境治理水平快速提升。僅今年4月,遂寧就引進多家世界500強企業,國內排名第1位的旅遊集團也入駐遂寧。

    環境治理,規劃先行。在先進理念的引導下,四川省各地加大了對城市發展規劃的重視程度,按照“三打破、三提高”、“四注重、四提升”的總體要求,全方位進行城鄉規劃。

    西昌編制37個鄉鎮村莊環境治理規劃,完善專項規劃20個。

    儀隴健全“公眾參與、專家評審、政府決策”三位一體的規劃審查制度,聘請顧問專家,對各項規劃設計方案進行審查把關,保持了不同專業規劃之間的統一性和連續性。

    省政協委員洪峰在鄉村視察調研時,對廣安市農房規劃及設施建設印象深刻。“設施完善,制度健全,農業生産井井有條,鄉村道路質量好、路面寬,佈局合理,暢通方便,新農村的氛圍已逐漸凸顯。”洪峰説。

    成都則創新思路,率先在全國創立了鄉村規劃師制度,目前面向全球招募、徵選的50名鄉村規劃師已全部上崗。“成都市統籌城鄉規劃管理體制機制,著力提升規劃管理效率水平的做法有很強的借鑒性,規劃營造優美整潔的鄉村風貌,應成為各地努力的方向。”省水文水資源勘測局副局長杜春明説。

    基礎設施:多方籌資加大投入,構建環境基礎設施體系

    加大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力度,是各地創建城鄉環境綜合治理“五十百千示範工程”的重中之重。為突破環境基礎設施薄弱的“瓶頸”,各地多方籌資、大力增添環衛設備和環境基礎設施,初步構建了基本適應群眾生産生活需求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設施體系。2010年底,四川省設市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85%,提前達到了國務院下達的2015年達到80%的目標要求。

    早在10年前,長寧就開始籌建垃圾處理廠。如今,這個處理中心每天能處理200噸垃圾,縣城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

    把有限的資金花在刀刃上,長寧縣想方設法加大對城鄉環境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2008年以來,在縣本級財政有限的資金中擠出1.4億元的基礎上,通過向上爭、銀行貸、市場融、群眾投等方式,共投入2.67億元用於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同時,捆綁使用城鎮建設、生態建設、鄉村旅遊發展、新村建設等項目資金1.2億元,保障了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持續快速推進。

    針對農村垃圾量大面廣收集難的現狀,羅江縣探索出“戶定點、組分類、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的農村垃圾生態處理新模式,使80%左右的垃圾用作生態堆肥,2-5%的垃圾就近填埋,3-5%的垃圾回收利用,只集中處理10-15%的垃圾。如今,羅江縣每3至5戶農戶建1個垃圾定點收集池,每個組建1至2個生態垃圾處理池,每個鎮建一個垃圾中轉站,縣城建一個垃圾處理場,形成了縣、鎮、村、組、戶垃圾生態收集處理設施體系。

    “羅江模式”得到省委、省政府的高度評價,並在全省推廣,各地以此為參照,因地制宜、分策施治、分步實施農垃處理。

    鄰水縣供銷社牽頭,依託廢舊回收公司,在每個鄉鎮設置1個以上廢舊回收網點。

    自貢自流井區今年初出臺 《農村垃圾無害化處理辦法》,建立健全了“戶定點、組分類、村收集、鄉(鎮)運輸、區處理”的五級農村生活垃圾收集處理一體化管理體系……

    “‘村收、鎮運、縣處理’的農村生活垃圾減量分類生態處理模式,可有效破解農村環境‘臟、亂、差’問題,值得持續深入推廣。”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副廳長于桂説。

    長效機制:增強環境治理意識,建立暗訪督查機制

    如何遏制臟、亂、差現象,鞏固治理成果?各地在進行城鄉環境“五亂”治理、風貌塑造、健全基礎設施、推進“七進”活動的同時,花大力氣探索長效機制的建立。

    全新藏、羌風格的建築,街道整潔清爽,讓每個角落都乾乾淨淨……茂縣牟托鎮居民有一個習慣,每個月都會主動參與兩到三次“掃大街”行動。“這全靠大家自覺養成好習慣。居住環境變好了,大家保持環境衛生的意識也增強了。”茂縣縣委副書記唐遠益説。

    在五彩變幻的顯示屏上,城鄉環境治理的宣傳標語滾動播出;一位記者專程去綿陽農貿市場,一天下來,幾乎沒看到蒼蠅和蟑螂,不禁連連稱奇……2010年,在全國文明城市指數測試中,綿陽排名從上年的40位上升至第9位、西部第1位。“環境治理的意識已深入人心,大家都自覺地愛護環境,保護環境。”綿陽市民許寒秋説,綜合治理已由政府行為轉化為群眾的自覺行動。

    治理工作中,各地通過納入目標管理體系、健全社會監督反饋機制、建立對口聯絡和暗訪督查機制等方式,確保城鄉環境綜合治理工作落實到位。

    德陽召開城鄉環境綜合治理示範市工作會議,責任單位簽訂目標責任書,立下“軍令狀”。攀枝花制定完善鄉鎮、村莊各類環境衛生管理制度和清掃保潔制度30余個,印發年度目標考核辦法,出臺暗訪曝光問責辦法,建立鄉村環境衛生管理周檢查、月評比、年考核機制,切實逗硬獎懲。

    2010年,全省各級共組織了暗訪督查隊伍2885支,開展暗訪督查活動4萬多次,6481個單位、部門受到通報批評,1780人被問責,受撤職以上處分的達120人。

    “城鄉環境綜合治理,設施應更齊全,維護應更有力,機制應更長效,資金應更落實,隊伍應更專業,發展應更深入。”省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陶聶富説,“因為,城鄉環境治理只有起點,沒有終點。” (記者 劉佳)

 
 
 相關鏈結
· 成都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科學發展觀的生動實踐
· 重大體制攻堅-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點綜述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