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深才葉茂,樹大好成材。
江西新農村建設始終堅持高位推動,在大力發展新型工業化、城鎮化的同時,深入推進農業現代化。省委、省政府領導親自抓,各級各部門齊心協力,加快發展現代農業,實現農業生産發展方式大轉變;培育新型農民,實現農民生産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價值觀念大轉變;構建和諧新村,實現農村社會管理方式大轉變。
省委副秘書長、省委農工部部長、新村辦主任呂濱説:“這是省委、省政府對全省新農村建設的戰略定位,我們把它簡稱為‘三大轉變’戰略。如今‘三大轉變’戰略揭開了新農村建設的新篇章。”
加快發展現代農業,實現農業生産方式大轉變
經濟學有個“雁陣效應”理論:即領頭雁飛得高而遠,周邊的雁也會飛得高而遠。
江西把發展現代農業作為新農村建設的“領頭雁”,實現農業生産方式大轉變的途徑更加明確,目標更加清晰。
在興國縣,“一村一品”特色産業風生水起。目前,全縣23個“一村一品”專業村形成了30個主導産品,其中甜(臍)橙、油茶、生豬、蔬菜、甜葉菊、工業原料林、制種、煙葉、花卉、肉兔等優勢産業和特色産業不斷壯大。去年,專業村農民人均純收入高出全縣農民人均純收入21.03%。
江西以現代農業為突破口,以傳統優勢産業為切入點,大力推進“一村一品”和區域産業發展,形成了現代農業發展和農民致富“雙贏”的戰略支點。目前,全省5萬多個新農村建設點中,有4萬多個發展了特色主導産業,初步形成了縣鄉有特色産業、村有特色品種、戶有致富項目的“一村一品”發展格局。
“領頭雁”引領現代農業産業體系建設展翅翱翔:贛撫平原、鄱陽湖平原、吉泰盆地和贛西高産片等“三區一片”糧食主産區得到進一步鞏固,贛中北油菜、贛中南花生和贛中芝麻三大油料生産優勢區基本形成;“南橘北梨中柚”的果業發展大格局已形成;畜禽業形成了“一片兩線”肉豬生産優勢區;水産業形成了環鄱陽湖蟹蝦板塊、三大珍珠産業板塊、四大鰻魚産業板塊、四大魚(烏魚、羅非魚)板塊、四大龜鱉類板塊。
通過核心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推廣農業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從而引領現代農業發展,是實現農業生産方式大轉變的具體化。省級龍頭企業進一步完善以“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戶”為主導的多元化農業産業化發展模式,扶持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拉長産業鏈。據了解,全省農村各類合作經濟組織已達10800多個,參合農民達140多萬人。今年,江西正在興建2至4個國家級現代農業示範區,25個省級示範區。
多元化培育全面發展的新型農民,實現農民生産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維方式、價值觀念大轉變
農民始終是農村社會的核心。只有農民的素質得到提高,新農村建設才會有質的飛躍。
為穩步提高農民的綜合素質,規範化、職業化、專業化、標準化培訓新型農民的工作全面展開,各地由單純外出務工培訓向就地就近轉移就業培訓轉變;由偏重服務城市發展向注重支撐農村經濟社會發展轉變;由開展就業培訓向開展就業創業相結合的培訓轉變,由單一開展創業技能培訓向開展創業技能培訓與精神文明建設相結合的培訓轉變。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江西共投入培訓經費6億多元,培訓農民2000多萬人次,其中“陽光工程”培訓農村勞動力143萬餘人。
大批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開始涌現,他們從單純種養向經營假日農業、觀光農業、生態農業轉變,增加了非農收入。目前,全省休閒農業企業已超過2000家,“農家樂”達1萬多家,年實現收入60多億元,資産總額超過150億元,從業人員已超過30萬人。安義縣通過發展以赤家垅花果山為代表的鄉村旅遊,全縣農民年“農家樂”收入達3500萬元。
在培訓中,各地以多種形式倡導健康、文明、科學的生活方式,引導農民改陋習、講公德、樹新風,廣大農民主動參與農村清潔工程、“一大四小”工程、生態保護,全省很多農村普遍實行了人畜分離,生活生産垃圾分類處理,生活方式、居住環境悄然轉變。
省新村辦副主任王志介紹,目前,全省870萬農民走上了平坦路,喝起了乾淨水,用上了衛生廁,住進了整潔房,用起了潔凈能,過上了“城市式”的生活。同時,通過開展“和諧村居”創建、送文明新風進千家萬戶、“五好文明家庭”評選等活動,引導農民移風易俗,培養現代文明生活習慣,廣大農民價值觀念、文明意識、衛生意識、集體意識、民主意識不斷提高,曾慶香、蔡明飛、劉細芽、雷君鋒、李天平、李炳海等一批新農民英雄群體不斷涌現……
構建和諧新村,實現農村社會管理方式大轉變
把城市社區化管理模式引入新農村建設,農村社會管理由村民理事會轉變到社區管理中心。目前,全省新農村建設村點和農村清潔工程試點村達82273個,通過群眾推選均組建了村民理事會,由村民理事會代表農民群眾來主持新農村建設和農村清潔工程試點的各項具體事務,較好地實現了村民自主管理、自主建設、自我服務、自我監督,促進了村務公開、民主管理向村民小組和自然村延伸,實現了農村社會管理方式的大轉變。
各地以繁榮農村文化為突破口,興建了2萬多個以創業文化、科學文化、道德文化、群眾文化和法制文化為覆蓋,黨群組織較完備、産業較發達、社會功能較齊全的農村新社區。全省新農村建設點結合小城鎮建設,興建了8萬多個集行政管理、商業服務、教育培訓、衛生(計生)服務、文體活動、司法服務、治安管理為一體的農村社區服務場所。
安源區新型農村社區建立了便民服務中心、綜治維穩站、文體活動中心、勞動就業培訓中心、衛生服務站、計劃生育服務站、農村黨員群眾電教中心、村級綜合服務社等8個服務機構,為農民提供就業、生活、文化、衛生等多項綜合服務,一舉改變了幾千年來的農村村落分佈狀況,消除了城鄉社會形態的差異,廣大農村呈現文明、健康、和諧的新風貌。
隨著一個個生態農村新社區的不斷出現,我們聆聽到了實現農村社會管理方式大轉變的足音。全省許多農村社區按人口數量設置了生産發展崗、環境保潔崗、勞動就業崗、社會事務崗、生活服務崗、和諧平安崗,實行民主管理。
“十二五”時期,江西新農村建設將與鄱陽湖生態經濟區建設對接,一個個經濟發展、政治民主、社會文明、生活小康、環境優美、配套設施齊全的新農村,將在贛鄱田野上涌現。(記者宋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