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地方政務
 
創新整村推進模式 青海特色産業扶貧之路越走越寬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1年08月08日   來源:青海省人民政府網站

    截至7月底,青海省各州地市的40個縣(市)又有387個貧困村順利啟動實施“十二五”規劃中新確認的貧困村整村推進扶貧開發項目,與早先實施的扶貧項目所不同的是這些整村推進項目實現了與當地産業發展規劃的全面對接,以發展集中連片特色優勢産業為依託,不斷創新整村推進模式,走出一條具有青海特色的産業扶貧之路。

    2011年青海省繼續把整村推進工程作為為民辦實事的重點工程之一,堅持把集中連片特殊困難地區作為主戰場,以增加收入、改善民生、加快發展為核心,積極轉變扶貧開發方式,整合資源、連片開發、産業帶動、整體推進,實現了扶貧開發工作新突破。加大投入力度,資金規模實現新突破;做好規劃銜接,扶持範圍實現新突破;深化扶貧模式,産業帶動集中連片實現新突破;構建“大扶貧”格局,整合資金實現新突破;、結合區域優勢,發展特色産業實現新突破。

    積極與國務院扶貧辦銜接協調,爭取中央財政扶貧第一批整村推進項目資金4.2億元,比2010年第一批整村推進38000萬元相比,新增4000萬元,增幅達10.5%。啟動新確認貧困村整村推進,安排資金31800萬元。積極探索、創新、完善多種集中連片扶貧開發整村推進模式。全省産業帶動集中連片實施整村推進項目村佔實施整村推進總村數的比例達到97.42%,共建成各類産業基地140處。按照“政府主導、群眾主體、部門聯動、社會參與、統籌規劃、整合資源、綜合扶貧、全面發展、整體推進”的大扶貧要求,充分發揮全社會扶貧力量,形成合力,共整合各類資金38605.92萬元,同比增幅達23.5%。圍繞全省“四區兩帶一線”發展規劃和“四大示範區”規劃、河湟流域特色農牧業百里長廊建設,整村推進項目與特色種植業、養殖小區、生態畜牧業、龍頭企業有機結合,調整優化産業結構,重點扶持發展前景好、區域優勢明顯的特色農業和生態畜牧業,實施特色種植、養殖業和二三産業項目139個,有33.47萬貧困人口將從中收益。

    經過幾年的模式創新,過去單一、分散、短期的開發方式得以轉變,與貧困地區生産力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産業扶貧新模式得以創建,聯戶經營型、入股分紅型、股份合作型、土地流轉型、專業合作型、基地集中型、企村共建型、租賃經營型等多種扶貧新模式整體效益日益顯現,青海特色産業扶貧之路越走越寬,促進了貧困地區跨越發展、綠色發展、和諧發展、統籌發展,加快脫貧致富進程。近5年,共投入財政扶貧資金59909.86萬元,在全省658個貧困村實施多種模式的集中連片産業化整村推進項目117項,建成各類集中連片特色産業基地228個,有117740戶貧困戶、50余萬貧困人口直接受益。25個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農牧民人均純收入從2005年底的2180元,增加到2010年的3085元,年均增長10%以上;全省貧困村的農牧民人均純收入從2005年底的855元,增加到2010年的1295元。(古岳)

 
 
 相關鏈結
· 青海下達扶貧資金4.39億元 33.44萬貧困人口受益
· 青海:積極探索建立全社會幫扶的大扶貧新模式
· 青海藏區今年連片開發綜合扶貧工程投資過億元
· 青海投資1億多元實施藏區連片開發綜合扶貧工程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