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地方政務
 
廣西農戶萬元增收工程:5年增收萬元惠澤八桂農家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1年08月08日   來源:廣西日報

    解決“三農”問題,核心在農民增收。7月初,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政府出臺《關於實施農戶“萬元增收工程”的意見》。這是“十二五”期間廣西壯族自治區“三農”工作的一項重大舉措。《意見》對未來5年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村家庭和農民平均純收入水平提出了明確目標,並就如何達到這一目標規劃出路徑。如何更好地貫徹實施《意見》,為農村居民收入持續較快增長挖潛力、拓空間、添動力?從今天起,本報開闢“萬元增收惠農家”專欄,將持續報道全區各地推進實施農戶“萬元增收工程”的新舉措、新經驗、新亮點。

    “到2015年,全區農村具有完全勞動能力的家庭農戶平均戶純收入比2010年增加1萬元以上,其中45%以上農戶增收2萬元以上;全區農民人均純收入達7650元,力爭達8000元,排西部省(自治區、直轄市)前列。”

    7月初,一項關乎廣西壯族自治區3000多萬農民福祉的農戶“萬元增收工程”,由自治區黨委、政府頒布後正式實施,當中敲定了未來5年全區農民的增收大計,使其成為繼年初啟動的農業産業化“339”工程後,廣西壯族自治區出臺的又一著眼長遠的重大惠農利民新政。

    農富桂方強 奮起直追莫等閒

    19.9元,對於城市的孩子來説,也許就是一頓洋快餐的錢。

    然而,在許許多多廣西農村中小學生的眼裏,19.9元卻可以讓他們實現一個曾經可望而不可即的夢想——擁有一本正版的《新華字典》。

    據統計,直到2010年底,在廣西壯族自治區義務教育階段學生614.3萬人中,缺《新華字典》的學生有342.2萬人,佔到總數的55.7%,絕大部分來自於農村貧困家庭。

    令人欣慰的是,農村中小學字典匱乏的情況經媒體報道後,引起自治區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和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今年1月,自治區政府安排2000萬元專項經費,為農村中小學的困難學生購買、贈送一批“愛心字典”。加上社會各界的捐贈,廣西農村中小學生缺字典的問題將基本得到解決。

    一本“愛心字典”,照亮農村貧困孩子求知路的同時,折射出的城鄉差距問題,令人深思。

    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村人口占總人口60%,是典型的農業大省(區)。長期以來,為縮小城鄉差距,統籌城鄉發展,廣西壯族自治區始終把促進農民增收作為解決“三農”問題的核心和關鍵。但與城鎮居民相比,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民收入仍較低,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有所拉大,農民人均純收入也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資料顯示,2005-2010年,廣西壯族自治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是農民人均純收入的3.57、3.57、3.78、3.83、3.88、3.76倍,差距雖在連續3年拉大後於2010年有所扭轉,但與全國平均水平相比,廣西壯族自治區城鄉居民收入差距仍然較大。總量方面,2010年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民人均純收入4543元,比全國平均水平低1376元;在西部12個省區市中排第6位。

    沒有農民的小康,不可能有全廣西的小康。自治區黨委、政府實施農戶“萬元增收工程”,正是加快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民生之舉,是以人為本、富民優先的創新之舉。

    西部爭前列 基礎紮實底氣足

    縱觀廣西壯族自治區未來5年農民增收的具體目標,如果保持“十一五”的增速,不難實現;而人均水平要力爭排在西部省區前列,則顯示出廣西強烈的趕超意識和加快發展的緊迫感。

    信心從何而來?

    2011年春節前的一天,貴港市覃塘區黃鶴村村民謝土生來到鎮上,除了購置年貨外,還特地到花店花1100多元選購了12盆鮮花,其中一盆就500元。“家裏吃穿不愁,就缺鮮花美化環境了。”謝土生説。花店老闆更開心:“近來每天到我這裡買花的顧客有好幾十,日銷鮮花100多盆。”

    連城裏人都未必舍得花的錢,覃塘農民為何能“一擲千金”?

    答案很簡單。就在剛剛過去的2010年,覃塘區農民人均純收入達5946元,增長19.8%,比全國水平高出27元;這個農業人口占95%以上的區,率先在貴港市實現“三年趕超全國平均水平”的農民增收目標。

    這一年,大多數廣西農民的錢袋雖比不上覃塘農民“鼓”,但全區人均純收入水平仍比上年增長14.1%,增加563元,是改革開放以來增加額最多的一年。東興市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了6929元,位居全區各縣(市、區)之首。

    回顧整個“十一五”,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12.73%,高於“十五”期間平均增幅6.73個百分點,也略高於12.7%的同期全國平均增幅;2010年,全區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幅首次高於城鎮居民。

    更難得的是,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民收入增加額的一個“最多”,增幅的“三個高於”,是在遭遇了“百年一遇的雨雪冰凍災害、百年一遇的特大乾旱災害”中實現的,既凸顯了成績的“含金量”,更從一個側面反映出5年來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綜合生産能力的顯著增強。

    “實力更強——農業經濟總量實現兩大突破;結構更優——糧經佈局不斷優化;特色更特——一大批特色優勢農産品産量穩居全國第一或前列;支撐更強——農業主推技術普及率超過80%……”細數廣西“十一五”農業發展的亮點,自治區農業廳廳長張明沛用了10個“更”字。

    張明沛認為,連續8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惠農力度前所未有;自治區黨委、政府對“三農”重視程度、決策部署有力有效也是前所未有。這些都是廣西農業搶抓機遇加快發展的根本保證和信心所在。

    確實,“發展速度較快、效益最好的5年”——自治區對“十一五”全區農村經濟形勢的總體研判,讓我們對下一個5年實現農戶“萬元增收”目標底氣更足了。

    不僅如此,廣西壯族自治區已明確提出要在“十二五”期末力爭實現GDP總量翻番和實現城鎮化率50%以上的目標,工業化城鎮化將進入加快推進階段,使我們對加快農民增收有了更高期待。

    今年上半年,廣西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成效顯著,全區農林牧漁業增加值增長4.4%;農民人均現金收入同比增長23.1%,增幅高出全國10個百分點。

    各方顯神通 合力打好“組合拳”

    7月26日,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辦公室主任陳錫文聽取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戶“萬元增收工程”實施方案的專題彙報後,給予高度評價,認為這是一個綜合性、針對性和操作性都非常強又極具凝聚力和號召力的重要文件,是高瞻遠矚、具有獨到之處和戰略眼光的創新之舉,也是廣西走出的一條具有區域特色的現代農業發展之路。

    “萬元增收工程”,對如何實現增收目標列出了三大工作、三大載體和八大保障措施。由於實施時間長,方案強調必須堅持科學規劃、分步實施,政府引導、農民主體,市場運作、龍頭帶動,示範引導、科學推進的原則。各地宜農則農,宜牧則牧,宜漁則漁,宜林則林,宜商則商,共同打好“組合拳”。

    目前,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民通過水産畜牧業獲得的現金收入,在第一産業中的比重已超過四成。但是,內陸可供養殖水面利用率不到10%;海岸線沿岸有150萬畝灘塗,20米等深線以內的淺海有1124萬畝,利用率也不到10%;可利用山地、草地面積1億多畝,利用率仍然不到10%。自治區水産畜牧獸醫局局長梁雨祥指出,廣西發展水産畜牧業,一定要科學規劃,發揮好比較優勢,突出區域特色,才能更好地服務“萬元增收工程”。

    目前,廣西壯族自治區約3000萬農業人口中,約有2000萬人從事或涉及林業和林下經濟。自治區林業廳廳長陳秋華表示,要用5年時間發展林下經濟5000萬畝,年産值達到500億元,實現農民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惠及農民2000萬人,以助推全區農戶“萬元增收”總體目標的實現。

    “十一五”時期,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民收入已從單一依靠家庭經營收入,轉變為家庭經營收入、工資性收入以及轉移性收入共同拉動的格局。2010年,廣西農民人均純收入中,家庭經營純收入比重下降為55.2%,比2005年降低5.6個百分點;工資性收入比重達37.6%,增加1.2個百分點。

 
 
 相關鏈結
· 廣西地方稅收1月實現"開門紅"同比增收19.5億元
· 廣西:搶時節趕進度 抓好春耕和助農增收工作
· 廣西首創"看禾選種" 5年來共帶動農民增收65億元
· 廣西34個縣(區)推廣應用水肥一體化項目助農增收
· 廣西出臺新政策穩定扶持生豬生産 幫助農民增收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