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地方政務
 
隴南自然災害監測預警在信息發佈等方面實現突破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1年08月17日   來源:甘肅日報

    今年7月,隴南市自然災害監測預警指揮系統投入運行。該系統整合了氣象、水利、國土、水文、環保等多個部門的監測設備、資料信息和預警信息發佈通道等資源,在自然災害監測資料、預警信息發佈共享和應急指揮方面實現了突破。

    多年來,在防禦自然災害方面,當地氣象、水利、國土、水文、泥石流預警、地震等部門都各自發揮了其監測、預報、預警、防災減災等職能,但這些部門由於其側重點不同,且自成體系,屬單一災種垂直管理模式。在全面監測和發佈各類自然災害信息方面,存在信息不互通、資源不共享、重復建設、設備浪費的現象。

    去年6月,隴南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對全市自然災害監測預警體系建設進行了調查研究,根據隴南市災後重建防災減災項目集中、量大的特點,市政府成立了隴南自然災害監測預警指揮系統建設領導小組。在財政困難的情況下,撥出專項資金,抽調氣象、水利、國土、水文、泥石流預警、地震等部門技術人員,組成科技攻關小組,自主開髮指揮系統。各部門積極行動,加快系統建設,按照自然災害監測站點統一佈局的思路,對重復建設的站點進行了搬遷。科技攻關人員加班加點,勤奮工作,攻克一道道難關,今年7月,隴南市自然災害監測預警指揮系統投入運行。

    該系統建成了指揮系統數據庫和指揮系統業務平臺,實現了氣象、水利、國土、水文、環保等部門的自動氣象站、雨量、水位、河流流量、環境監測自動監測站等495種自動監測站的資料共享。指揮系統每10分鐘就會收到各監測點傳來的氣溫、雨情、水情、空氣狀況等信息,當有暴雨、水庫超水位、空氣污染等險情發生時,會自動報警。

    指揮系統業務平臺主要有14個功能模塊:雨情監測、數據查詢、水情監測、地質災害監測、尾礦庫監測、環境監測、天氣預報、信息共享、預警信息、應急響應、基本信息、站點信息、信息發佈通道、系統管理。

    該系統還包括村級以上管理人員姓名、職務、手機號碼;全市主要河流所屬水系、河長、流量、面積等河流情況;全市水庫名稱、庫容、所在流域和負責人等;全市尾礦庫所屬企業名稱、地理位置、庫容,主要負責人姓名及電話號碼等。

    記者在技術人員的演示下看到,預警信息通過指揮系統授權人員,依託手機短信,5分鐘之內,發給全市村級以上幹部及氣象信息員(約1.5萬人);其他手機用戶(全市共130萬)通過省氣象局10650121綠色預警通道,可在10分鐘之內收到信息。預警信息還能以字幕形式和語音形式,插播到當地電視、廣播、出租車顯示屏等媒介中。特別需要一提的是,市氣象局、市水務局在全市435個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災害易發村,安裝了435個預警喇叭,遇到險情時,村民們就會聽到預警喇叭播報的預警信息,及時避險救災。

    隴南市自然災害監測預警指揮系統是立體、全面反映該市各類災害特徵和災害環境的綜合信息庫,能全面蒐集到全市範圍內降雨、水位、泥石流等信息;也是全市應對自然災害的“智慧庫”,能快速有效整合各類信息,對自然災害事件作出科學預測與危險性分析,判斷預警級別並快速發佈預警;能夠作為應急指揮決策的“控制臺”,進行應急救援處置。

    7月2日,康縣店子村短時間出現特大暴雨,市、縣領導通過指揮系統,了解到監測實況和氣象、國土部門發佈的預警信息,及時部署鄉、村幹部採取防災救災措施,避免了人員傷亡和財産重大損失。

    7月28日,徽縣麻沿河殷家溝村出現短時強降水後,氣象部門通過系統及時查看到了水務部門在殷家溝建立的雨量點資料,結合氣象部門監測到的降水情況,系統快速、準確發佈了麻沿河附近暴雨紅色預警信號和地質災害預警信息,市、縣、鄉、村迅速採取措施,再次避免了人員傷亡和財産損失。

 
 
 相關鏈結
· 劉偉平在隴南調研時強調:紮實做好災後重建工作
· 隴南電網震後重建可靠性承載力均超過震前水平
· 甘肅隴南基本完成5萬餘戶城鎮住房維修重建工作
· 汶川地震三週年之際 數萬名建設大軍奮戰在隴南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