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斌傑:深入基層轉作風 求真務實改文風
——在新聞戰線深入開展“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
活動動員部署視頻會上的講話
(2011年8月9日)
為了適應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新形勢,中央決定在新聞戰線深入開展“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活動,這是全國新聞戰線為深入貫徹落實胡錦濤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深化“三項學習教育”活動的新舉措,非常必要。全國各級新聞出版行政部門和新聞采編、報刊出版單位一定要高度重視、認真落實,堅持聯絡實際,把活動引向深入,使之取得更大實效。
今年年初,中央新聞單位帶頭開展了形式多樣的“新春走基層”採訪活動,各新聞單位派出了得力記者,開設了專欄專版,綜合運用消息、特寫、評論、現場連線、採訪手記等形式,連續刊播記者來自基層的報道。一些報刊組織記者在春節返鄉省親之際,進行了多方面的社會調查,寫成系列報道,深入報道基層生動的實踐,滿懷激情地反映了自己家鄉的新變化,受到群眾的喜愛和好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這次開展全國新聞戰線“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活動,是年初“新春走基層”活動的繼續和發展。在範圍上,從中央新聞單位擴展到全國新聞戰線;在內涵上,從主要強調深入基層採訪擴展到將深入基層和轉變作風、改進文風有機結合起來。通過活動一定能使廣大新聞工作者通過深入基層採訪知民情,轉變採訪作風解民憂,改進作品文風暖民心,有利於在全國新聞戰線大興調查研究、密切聯絡群眾和求真務實的好作風。
一、聯絡實際,增強活動針對性
黨的十六大以來,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和科學發展觀的落實,我國各項事業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在黨中央的關懷下,我國新聞戰線通過參加重大事件的採訪實踐和“三項學習教育”等專項活動的鍛鍊,政治意識、大局意識、責任意識和採訪能力、應對能力、報道能力都大有提高,我國新聞的社會引導力和國際傳播力正在穩步提升,新聞戰線的作用越來越大。但是,在傳播國際化和社會信息化的大背景下,西方社會發生的“竊聽醜聞”等,挑戰了公平正義、道德、法制的底線,暴露了西方新聞觀的虛偽。由此,人們對新聞的是非更加關注,批評、指責、挑剔不斷形成自發的熱點,加上炒作的不斷升溫、擴散,新聞主流、新聞陣地都在經受著多種考驗。我們必須在這樣的高度上去辦新聞、看新聞。
當前我國新聞戰線總體上是能適應這種變化的,但也存在一些問題,主要是採訪不深入、報道不求實、內容不生動。一些記者不出家門,不下基層,不到現場,電腦鼠標鍵盤一敲一點,手機短信改頭換面,就炮製出新聞稿來;一些記者去了現場一不採訪、二不核實,拿了主辦方提供的新聞通稿就回單位交差,結果通稿上的領導沒有出席,可想而知就出了大錯,甚至有的記者沒有新聞通稿就不會寫報道;有的編輯審稿不細、把關不嚴,假畫面、假照片和文字錯誤都上了版面和屏幕,造成了不良影響;一些記者寫的文章空話多、廢話多、套話多,群眾反映注水文章、廣告文章、官樣文章太多太濫太長。由於這些問題的存在,導致虛假新聞、不實報道、跟風炒作屢屢出現。
近幾年來,“紙餡包子”、“第五個直轄市”、“高幹子女佔億元富豪人數的91%”等虛假新聞時有發生,去年社會新聞投訴1000余件,除了少量以權謀私外,多與新聞采編人員浮躁輕率和急功近利的不良作風緊密相關。今年上半年,新聞出版總署直接查處的涉及新聞違規的224件群眾舉報案件中,有50多件反映的是報道虛假或失實問題,佔了20%多。可見,基層群眾對我們新聞報道中存在的不深入基層、不調查研究、不實事求是等問題反映十分強烈,可以説,新聞記者的採訪作風和報道文風已經嚴重影響到我國新聞事業的整體形象和公信力。中央部署這項活動,非常有針對性,非常切中新聞時弊。各地區各單位新聞采編人員,要領會中央精神,自覺投入活動,切實解決我們在作風、文風上的突出問題,使我們的新聞工作和主要媒體更加適應時代的要求。
二、抓住重點,集中解決作風文風問題
這次活動有三個重點,提出了解決問題的切入點和落腳點,集中起來就是把群眾路線、群眾觀點、群眾利益貫穿到新聞采編傳播的全過程。
“走基層”是“轉作風、改文風”的前提和基礎。我國前輩記者有句名言:好新聞是用腳寫出來的。基層每天都有生氣勃勃的創造,那裏是實踐的主戰場、新聞的原産地,只有深入基層,才能感受豐富多彩的生活;群眾是真正的英雄,是創造歷史的動力,到群眾中去,拜群眾為師,向群眾學習。在向群眾學習的過程中,你就會在不知不覺中長知識、長才幹、“轉作風”、“改文風”。深入基層調查研究,傾聽群眾呼聲,了解新聞事件的真相,寫出鮮活生動的作品,這是新聞記者成才立業的必由之路。
“轉作風”是活動的本質要求。新聞采編作風實際上是一個黨性問題黨風問題。它往往是人們評價社會風氣、黨的作風的一個重要標尺。對新聞工作者來説,重要的是樹立四種作風:一是實事求是。真實是新聞的生命,編造就是醜聞,沒有實事求是精神就是缺了基本新聞品格。二是雷厲風行。及時是新聞的功力所在,晚了就是舊聞,起不到引導輿論的作用,所以要不怕辛苦、連續作戰,及時準確把新聞事件告訴公眾。三是密切聯絡群眾。新聞是面向群眾的事業,新聞的主體是群眾,新聞的受眾是群眾,新聞的監督還是群眾,發行量、收視率都是群眾的贊成票。好的新聞工作者必須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做好群眾工作,帶著感情關心群眾疾苦,誠心誠意為群眾辦事。四是批評與自我批評。輿論本身是批評與監督的産物,弘揚真善美,貶斥假惡醜,引導社會文明進步。記者和媒體要敢於批評,善於批評,維護公平正義。為什麼群眾認為“都是拿錢買的文藝評論”?就是媒體沒有中肯的評論和批評,奉承之作太多。另外,自己錯了要作自我批評,不要放不下架子,不少記者和媒體還缺乏這種作風。
“改文風”是“走基層”和“轉作風”的結果。改進文風必須從改進作風開始,有了好作風就有好文風。但也要有自己的修養,自古講道德文章皆是人,心無點墨筆下空。改進文風一要用心求“理”,首先要學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掌握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用科學的新聞觀正確把握輿論導向,把對歷史、對人民負責作為基本立足點,不然就會出現用心求“利”的現象,導致我們的報道失實,甚至成為某種形式的名利場。二要用心求“實”,新聞報道要生動感人,必須要求真務實,少一點形式主義的東西,避免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社會需要新聞報道更加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群眾,就是要求新聞真實、文風樸實,不能假話連篇,群眾讀了、聽了不相信。要直面現實,不能忽視或者回避社會的熱點焦點問題;要分清主次,不能僅僅盯住社會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某些枝節問題,連篇累牘用負面報道來嘩眾取寵。現階段博客、手機文字短小明快、靈活多變,這對傳統新聞媒體文風是直接的挑戰,在文風上做到守正出新、精彩奪人並非易事。我們既要有高度的政治責任感,又要有相當的文字功力,方能刊播出打動人心的新聞作品。
三、著眼長遠,在隊伍建設上下工夫
這次中央部署全國新聞戰線深入開展的“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活動,給了新聞領域轉變採訪作風、改進報道文風的好平臺,也是加強記者隊伍思想和作風建設的好契機,各級新聞出版行政部門和各新聞出版單位要根據中央的統一部署和劉雲山同志講話要求,抓好兩方面的工作:一是切實加強對專項活動的組織領導,及時制定落實方案,責任、目標、措施落實到位,加大工作力度,改進工作方法,確保專項活動取得實效。二是要完善長效機制,把作風、文風與人才培養、評價、考核、評職稱等聯絡起來,形成制度化常態化,為建設一支政治強、業務精、紀律嚴、作風正的新聞隊伍提供保障;為打造一批高舉旗幟、求真務實、開拓進取、恪守新聞職業道德的名牌新聞單位奠定基礎。
可以預見,經過這次生動具體的實踐教育活動,會使我國新聞戰線面貌為之一新,新聞工作將會更好地服務於黨的宣傳事業,服務於全黨全國工作大局,服務於廣大人民群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