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部門信息
 
農業部青年幹部"接地氣、察民情"實踐活動掃描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1年09月07日 08時40分   來源:農業部網站

    8月22日,從農業部機關和直屬單位選調的50名青年幹部,打點行囊,從北京出發,開赴黃土地、紅土地、黑土地。他們分成10個調研組,分別深入到10個省市區直接下到村裏,開始為期一個月的駐村調研鍛鍊,開始農業部青年幹部“接地氣、察民情”實踐鍛鍊活動。下去前,農業部部長韓長賦與參加調研的青年幹部親切座談,勉勵他們要珍惜下鄉鍛鍊機會,走進田間地頭,拿起農具,端起粗瓷碗,與農民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通過深入農村、熟悉農情、服務農民、提升能力、錘煉作風。

    十多天過去了,調研活動開展得怎樣、收穫怎樣,記者就此進行了追蹤採訪。

下基層,農家憂喜到心頭

    8月29日,山東調研組來到了榮成市滕家鎮鮑村。進村時正趕上水果收購商進村收蘋果,幾十位村民在村委會大院裏緊張忙碌著,給剛剛採摘來的大蘋果套上包裝袋、裝箱、裝車,個個臉上洋溢著豐收的喜悅。調研組的同志受到感染,當即加入到火熱的勞動之中,有的幫助村民搬運蘋果,有的為篩選好的蘋果套袋、裝箱。聽説有村民在往回拉蘋果時車子給陷在泥裏了,調研組的小夥子們便急忙跑過去幫助推車。

    當天晚飯後,調研組分成三個小組,前往農戶家中調查走訪。有了白天共同勞動的經歷,調研組所到之處受到了熱情歡迎,被當作老熟人一樣在炕頭拉起家常。通過調查了解,調研組得出一些結論:鮑村村民的幸福生活,一是得益於有一個好的兩委班子,走出了一條以果業為主導,兼具農業、養殖業和農産品加工業的多元化發展道路;二是得益於成立了果品專業合作社,將村民的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捆綁在一起,使果業生産規模化、規範化、科學化,提高了市場競爭力;三是得益於村辦企業的優勢互補。調研組成員寫出了十分鮮活的調研報告《蘋果收穫勞作忙,炕頭細算收入賬》。

    記者翻看各個調研組發回的調研報告,篇篇採自基層一線、寫得實實在在;説成就有根有據,談問題條分縷析。比如,江蘇組《華西村黨建工作的好做法——黨員聯戶制度》、《種糧者高齡化的隱憂》,陜西組《梧桐“屋”引來金鳳凰——東韓村農家樂發展之路》、《糧田被佔幾時休》,四川組《郫縣不斷探索鎮村兩級農業服務隊伍建設模式》,山東組《整村合併的喜與憂》,河南組《新鄉農資市場:農藥種子價格平穩化肥價格漲幅較大》,北京組《養豬戶談豬價:希望政策不要管漲不管跌》、《鄉村“馬路劇場”的憂思》等等。

    安徽組在感受農村發展的同時,也了解到村民的一些期盼:一盼農業水利設施能更配套,二盼農業科技服務能更到位,三盼政策性農業保險賠付力度能更大些,四盼農村低保覆蓋面能更廣些,五盼新農居改造步子能邁得更穩妥些。

    廣西組調查走訪了百色市田陽縣四那村、新民村、六聯村和七聯村,訪談了近50家農戶,詳細了解和掌握了當前農民群眾在農業生産、農民收入和改善生活條件等方面的所思、所需、所盼,總結出農民群眾五個最關心的問題:“最需要”完善農田水利灌溉設施,“最不滿”農資價格上漲,“最擔憂”農産品市場價格大幅波動,“最渴望”及時得到農業技術指導,“最期待”改善農村生活環境。

    新疆組在沙灣縣的調研感受有“三喜兩優”:一喜黨和國家的惠農政策成效顯著。漢、維吾爾、哈薩克、回等各族農民,經常挂在嘴邊的話就是“現在的生活太好了”、“黨的政策太好了”。二喜當地人均資源佔有量相對豐富,農戶家庭殷實。沙灣縣土地資源相對豐富。戶均耕地超過20畝,除了種植番茄、棉花、玉米等,畜牧業、運輸業和設施農業也發展較快,人均收入超萬元。三喜農村發展潛力大,農業未來有希望。正逐步向“帶頭人組織經營、經紀人連接市場、種養大戶規模生産、技能農戶開展播耕收以及防疫等社會化服務”的現代化農業生産格局有序進展。當然,喜中也有憂。眼下是西紅柿豐産難豐收,農産品“賣難”的問題,在當地仍未找到有效的解決方案。調研組的同志同樣十分著急,幫助分析原因、尋找出路,新疆組組長還叮囑記者“通過媒體呼籲呼籲”。

接地氣,當一回農民種幾天地

    8月22日,匆匆忙忙吃過午飯後,陜西組一行五人冒著小雨從西安直奔戶縣東韓村。當天下午即入住不同農戶家裏。按照此次“接地氣、察民情”輕車簡從、不給地方增加負擔的工作要求,陜西組的同志自帶了洗漱等生活必需品,還為村裏準備了光盤等音像圖書資料,攜帶了北京小吃供當地百姓品嘗。陜西農業廳副廳長文引學在與調研組座談時説:“與農民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體現了農業部幹部深入基層、深入農村、求真務實的工作作風,必將推動中央政策的落實,加深與農民群眾的感情。”

    8月27日,陜西組在東韓村調研時,發現兩位老人正在吃力地推著車,車上裝滿了成捆的油氈。調研組的同志們急忙跑上前去,幫老人把兩輪車推到了家裏。老人叫王勝密,是村裏有名困難戶,眼見村裏絕大多數人搬進新村、住進樓房,老王一家至今仍住在老村,村委會出面把別人騰出來的舊房借給他住。這天老王買了14捆油氈,想把漏雨的房頂重新修補一下。調研組的同志一邊跟老王聊天,一邊幫著搬運油氈,有的房下抬,有的房上拉,用了1個多小時的時間,幫老王把14捆、1500多斤重的油氈全部運到了房頂上。看到調研組的同志累得氣喘吁吁,樸實的老王誠懇地説:“村裏青壯勞力都外出打工了,我正犯愁到哪去找幫手呢,要是沒有你們的幫助,俺兩口子半天也幹不完,你們可幫我大忙了!”

    四川組到郫縣農科村之前,聽説農科村是個好地方,苗木種植和旅遊“農家樂”聞名。沒想到進村的第二天,就領教了農科村蚊蟲的厲害。由於農科村苗木長得好,蚊蟲也比其他地方多,蚊蟲叮咬過後,奇癢無比。花露水用了,效果不太理想;風油精用了,還不行;又買來清涼油,有同志的腿和胳膊被蚊蟲叮得滿是一個個小紅包,最後不得不到醫院求醫。停電幾乎每週都能碰到,空調用不了、電腦用不了,吃飯的時候都汗流浹背。面對這些,調研組的小夥子沒有怨言,比比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這點困難算什麼?

    以下的文字摘錄自黑龍江組一名成員的民情日記,讀來頗為感人:

    8月24日清晨5點,朝霞沐浴著大地,霧氣尚未散去。我們一行5人騎上自行車,來到興十四村村委會(方正縣)。在村農場辦公室裏,63歲的劉書迎老場長正在給18位承包戶佈置這幾天的田間管理工作。在昏黃的白熾燈下,在這個21世紀的現代鄉村裏,十幾個老農圍在一起共商農事的場景讓我們深深感到震撼,為農民對種地打糧如此地癡情、投入而激動。

    老周大哥也在開會,於是我們先騎著自行車找到10里地外老周家的綠豆地。老周家的綠豆已經被農機割倒了,躺在地頭呢。一會兒老周開著他的四輪拖拉機來了。我們今天要幹的農活主要是“斂綠豆”,就是把49壟綠豆攏成不間斷的4行,方便收穫機收秧脫粒。老周講,收綠豆容易“炸莢”,

    為減少損失,必須在露水消失前幹完。

    我們每人手持一把杈,走在兩條壟之間,一叉、一挑、一撥,與老周家的兩個雇工一起幹了起來。我們感覺壟很長,一眼望不到頭,老周説一根壟有1里多長。看著兩位農工幹得很快,一會兒就與我們拉開了距離,大家憋著一股勁,也不敢休憩,你追我趕,直到幹到地頭那一端,這時才感覺口乾舌燥、腰酸臂痛。回頭看看被我們斂好的綠豆,心中有一種收穫勞動的喜悅。

    老周説,在東北農村,“農家飯,十點半”。斂完綠豆,熱情的老周邀請我們到他家吃中午飯。他摘了一些地裏的玉米棒子,從院子前面的菜地裏拔了幾棵蘿蔔、幾把大蔥和一些茄子,組裏兩位女同志幫著在廚房幹起來。

    聽著這些講述,讀著這些故事,感覺農業部這一批下基層的青年幹部,真正受到鍛鍊、接到地氣了。在同吃、同住、同勞動中,與農民群眾結下的深厚情誼,對農事艱辛的深刻體驗,將成為滋養他們成長的豐富養分。

    北京市房山區潘家莊村老支書翟洪峰稱讚説:“一些幹部坐著小車看莊稼,那是走馬觀花;農業部幹部能夠與農民面對面、心貼心,深入田間地頭聽民意,和我們一起幹農活,這是實實在在,真是多少年都不見了。”

察民情,下沉重心提升自我

    四川組組長告訴記者,初到農村時,個別同志因為語言不通,對成都市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的背景和內容不夠熟悉,與基層幹部群眾交流溝通有些困難,經過一週的調研訪談,大家很快就進入了狀態。對調研中存在問題的組內及時總結,同時為了鍛鍊每一位同志的調研和溝通能力,我們每次到一個村調研,以一、兩位同志為主,與基層幹部群眾溝通交流。調研過程中,大家堅持理論聯絡實際,把集中學習階段學到的有關調研工作的方法運用於實際。比如韓長賦部長在動員大會上給大家傳授了“四看法”,就是一看路,二看樹,三看莊稼,四看住。有同志説,拿來一用,感到果然好用、管用。

    農業部的幹部,因為服務“三農”的工作性質,相對來説對基層的情況較為熟悉;但是也有一些同志工作時間較短,尚未跨出“三門幹部”這個門檻,或者過去受部門業務的局限,對“三農”政策和全局工作把握不準,或者外出開會調研,受時間所限不能深入。這一次集中時間、集中精力,撲下身子察民情,收穫不淺。

    河南組初步總結出“四大收穫”:一是更系統學習領會了強農惠農政策的內涵。農村是最大的課堂,農民是最好的老師。政策的執行成效的好壞,農民最有發言權。經過與農民朋友的交流,發現了不足,找到了差距,迫使自己去學習、去思考、去研究。二是更全面了解到農村的實際情況,增進了和農民群眾的感情。一些年輕同志過去對農村的了解,以前僅限于書本、文件和各種資料裏,缺乏感性認識;以前對農村較為了解的同志,面對快速變化的新形勢,對當今的農村也陌生了很多。經過與農民一起摘棉花、在果園做搬運工,面對面交流、心貼心交談,強化對農村情況的了解,拉近了與農民的距離。三是更充分認識到“三農”工作任務的繁重,增強了做好本職工作的責任感。賣冬瓜農民迷茫的眼神、農機手無奈的嘆息、種糧大戶無助的訴説、路邊翹首等待客人的三輪車司機的身影,還有那些待遇不高而又身不由己的基層幹部,讓人真切體會到“三農”工作的艱巨。作為農業部系統的幹部,深感壓力和責任的重大。四是更深刻感受到“三農”工作的新成效,強化了我們做好“三農”工作的信心。

    各調研組的同志普遍體會到,通過實踐鍛鍊達到了“三增”:對農業農村發展的信心增長,聯絡群眾的作風和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增長,對農業、農村、農民的感情增長。

    實踐鍛鍊活動還縮短了青年幹部“廟堂之高”和“江湖之遠”的距離。此次實踐鍛鍊活動,在集中培訓階段全面系統學習了農業政策。在實地調研階段,和農民手拉手、面對面交流。有的同志自覺主動的寫信息、寫感受,有的同志每天都記錄心得日記。大家發自內心的感想是,“這是我們人生中最重要的一課”。

    記者在采寫這篇“追蹤記”時,有一天中午12點多,打電話給黑龍江、山東、河南、陜西等幾個調研組的組長,核實有關情況,他們有的在農戶家吃飯,有的座談會沒有散,有的還在莊稼地裏。調研正在持續,願漸起的秋風為他們送去些許涼爽,但願在這收穫的季節有更多的收穫。

 
 
 相關鏈結
· 農業部:加快推進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
· 農業部副部長:基層農業交流有助於繁榮兩岸農村
· 農業部獸醫系統“科技下鄉服務基層”活動啟動
· 農業部就加強基層草原防火應急隊伍建設徵求意見
· 農業部少數民族基層農技人員培訓班在四川開班
· 農業部介紹推進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情況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