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地方政務
 
江蘇建設文化強省:文化惠民 春風化雨潤民生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1年10月10日 08時47分   來源:新華日報

江蘇建設文化強省系列報道之三 文化惠民,春風化雨潤民生

    一張張免費門票,讓高雅藝術融進百姓生活;一間間農家書屋,讓農民“放下鋤頭拿起書,不打麻將學知識”;一台臺群眾文藝演出,點燃了城鄉大地的文化熱情……

    在江蘇,一個以城鄉基層文化設施為重點,以流動文化設施和數字文化服務為補充的公共文化設施網絡已全面覆蓋城鄉,越來越多的普通民眾享受到豐富便利的文化服務。文化惠民,營造出直抵百姓內心的幸福感。

    提檔升級,公共文化設施進入數字時代

    在張家港永聯村農家書屋,無論是田頭歸來的農民,還是下班回家的員工,都能在這裡找到適合自己的書籍。藏書有限的農家書屋如何做到“常借常新”?張家港通過讓圖書“走親戚”,實現了市鎮村三級圖書資源共享。目前,該市各農家書屋圖書流動、更新量不低於50%。

    像這樣的農家書屋,江蘇已建成1.7萬餘家,率先在全國實現了農家書屋在行政村的全覆蓋。“十一五”期間,全省財政文化體育傳媒支出321.2億元,年均增長24.6%。

    近年來,江蘇積極推動公共文化資源向基層延伸。南通3年來累計投入4億多元,建成公共服務中心1500多家,實現了城市鄉村公共服務中心全覆蓋;無錫則已實現了“市、區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100%‘全年無休’”。

    “與江蘇經濟發展方式要不斷適應新變化、新挑戰一樣,公共文化服務也需要升級轉型。新媒體時代的新型公益文化服務,將很快進入江蘇的城鄉家庭。”省委常委、宣傳部長楊新力對記者説。

    目前,江蘇正從鞏固拓展傳統渠道陣地向互聯網、廣電網等新興傳播載體轉變,大力建設網上圖書館、網上博物館、網上劇場、數字農家書屋等,把電腦屏、電視屏、手機屏打造成文化惠民新平臺。

    8日,江蘇金蟾數字文化産業有限公司在昆山開業,全國新農村數字文化建設項目隨之啟動。該項目將以新農村數字文化站項目為核心,在“農家書屋”基礎上實施以移動閱讀為主的數字化升級改造,打造面向全國農村的最大的數字文化社區網絡。

    與此同時,江蘇還積極推行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該工程以數字網絡為紐帶,目前基層服務點已覆蓋全省1000多個社區和1.7萬多個行政村。在這些服務點,城鄉居民可免費上網,共享優質文化資源。

    如今的江蘇,在城市,15分鐘文化圈遍佈社區;在蘇北農村,一個鄉鎮也至少擁有一個面積達500平方米的綜合文化站。高水平、多層次、全覆蓋的公共文化服務網,包容了百姓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潤物細無聲”。

    從“送”到“育”,收穫精彩文化互動

    從2006年起,江蘇每年都要撥出數千萬專款,在經濟薄弱地區的1萬多個行政村開展“三送工程”,讓各地百姓就近共享文化大餐。

    在南京,市民不用出遠門、不用花錢,每年都能看到100多場公益演出。省演藝集團去年在縣及縣以下基層農村演出達2822場,佔演出總場次53%,農村觀眾總人次超過140萬,把“文藝惠民,文藝為民”的理念落到實處。

    送戲下鄉,地方劇團也勇挑重擔。丹陽市戲劇總團體制改革後,每年送戲下鄉過百場,吃在村頭、住在農家,被當地農民讚為丹陽的“同一首歌”。徐州馬莊農民樂團,“忙時種地,閒時演出”,不僅在農村演出,還經常送戲進城。

    省委宣傳部副部長、省文化廳廳長章劍華表示,送文化下基層,滿足的是群眾急需的要求。而要想培育出更多基層文化隊伍,讓群眾常年享有豐富的文化服務,更需要“種文化”、“育文化”,搭建平臺,讓群眾的文化創造激情和活力充分釋放。

    央視的《夢想劇場》,是一檔讓老百姓實現舞臺夢想的節目,在江蘇,類似的“夢想舞臺”有很多。

    泰州搭建了“百姓大舞臺”,被老百姓譽為“沒有圍墻的劇場”。在常州,5台廣場文藝演出每晚7點同時開演,市民自發成立了1000多個演出團隊,老百姓成了舞臺上的草根明星。

    從“送文化”到“育文化”,江蘇的文化惠民已從單向的“送”發展為更加精彩的文化互動。群眾不僅是文化的受惠者,更是文化的創造者,文化惠民由此真正匯入了文化民生的時代交響。

    免費開放,零門檻提升百姓幸福指數

    剛剛過去的國慶長假,南京市民過得“很文化”。

    在南京市博物館,匯集近3000件館藏文物、以《龍蟠虎踞——南京城市史》為代表的六大文物精品展,仿佛一幅反映南京古都文脈的歷史長卷;在省美術館新館,畢加索與齊白石、傅抱石“邂逅”,讓觀眾感受到中西方美術的激情碰撞……長假期間,南京幾大免費開放的重要文化場館迎來觀眾超過10萬人次。

    公共文化設施建設的根本目的是向公眾提供豐富優質的文化服務。從2008年起,江蘇174家重點博物館、紀念館率先實行免費開放,當年參觀人數就達5100萬,是免費開放前的4倍。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新館開放以來,接待觀眾超過1500多萬人次,超過了以往20多年的總和。“零門檻”享受文化生活,成了江蘇百姓的幸福指標。

    在免費開放公共文化設施的同時,江蘇不斷加大經費投入,創新公共文化運行機制和管理模式,要求各免費開放單位在“國標”基礎上增設服務項目、改進服務手段、提升服務接待能力,實現服務效能的最大化。

    在三大省屬文化場館率先免費開放的基礎上,江蘇目前已有300多個公共文化設施向公眾免費開放,並爭取于年底前在全國率先實現“四館一所”全免費。“零門檻”,不僅激發了人們享受文化的熱情,更給百姓的文化權益充實了新內涵。(記者 董 晨)

 
 
 相關鏈結
· 江蘇産業援疆再添大項目 300億煤礦項目塔城奠基
· 江蘇嚴控非農建設佔用耕地 將保有7117萬畝耕地
· 江蘇南鋼煉鐵廠鐵水外流事故死亡人數增至12人
· 江蘇:"十一"黃金週期間部分城市長假遊客增五成
· 江蘇各地喜迎國慶:看不盡的美景 唱不完的歡歌
· 江蘇揚州:千人舞動祝福祖國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