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推進涉農資金整合,強化涉農資金管理是提高涉農資金使用效益、強化財政科學化精細化管理的重大舉措,也是做好新形勢下財政支農工作的迫切需要。隨著財政支農投入的不斷加大,各地財政部門積極採取加強規劃引導,創新整合機制,集中資金投入,強化資金管理等措施,切實發揮財政支農資金的最大效益,努力為“十二五”時期農業農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山東:打造資金整合平臺 振興農業優勢産業
今年以來,山東省財政廳會同省直農口有關部門,以發展農業優勢産業、促進農民持續增收為目標,以實施現代農業生産發展資金項目為平臺,進一步加大投入力度,籌集專項資金6.25億元,並積極整合相關支農資金,突出支持小麥、果菜、奶業、漁業、苗木花卉、木本油料産業加快發展,在優勢核心産區擇優選擇一批項目縣,引導項目縣按照統一規劃,整合資源、集中投入,規模建設、整體推進,著力解決制約産業發展的關鍵環節和“瓶頸”問題,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産業體系,積極打造引領山東農業産業振興的制高點,再創山東省農業農村發展新優勢。
日前,省財政廳已根據2010年現代農業生産發展資金績效考評結果,將51個續建縣項目資金分配下達。近日,省財政廳、省水利廳、省農業廳、省海洋與漁業廳、省畜牧獸醫局、省林業局等部門召開新增項目縣專家評審會議,採取“專家評審、競爭立項”方式擇優確定了27個新增項目縣,使2011年現代農業生産發展資金項目縣達到78個。其中,小麥項目縣13個、果菜項目縣22個、奶牛項目縣17個、漁業項目縣15個、苗木花卉項目縣6個、木本油料(核桃)項目縣5個,每個産業省以上資金規模分別達到2.14億元、1.345億元、1.205億元、1.06億元、3000萬元、2000萬元。據初步統計,78個縣2011年項目總投資可達20.6億元,其中各級財政投入10.4億元,吸引龍頭企業、合作組織和專業大戶投資10.2億元,平均每個縣投入達2600萬元。
省財政對每個項目縣原則上連續扶持三年。項目實施過程中,積極推行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對項目縣實行“一年一考評、一年一確定”的動態管理模式。對考評結果優秀的,進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對考評結果差或存在嚴重違規違紀問題的,實行“一票否決”,取消項目縣資格。
河南:開展績效考評 引入競爭機制
為了進一步推進財政支農資金整合,促進現代農業生産發展,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近年來,河南財政認真開展支農資金整合的績效考評工作,並引入競爭機制,運用考評結果對有關試點縣獎優罰劣。近日,省財政對2010年縣級財政支農資金整合試點工作開展了績效考評,並根據考評結果下達2011年支農資金整合獎勵資金2200萬元,用於項目縣發展優勢特色農業。其中,對制度創新,規模效應顯著的沁陽縣和桐柏縣各獎勵50萬元。
同時,要求各試點縣切實做好方案編制,結合當地農業和農村發展規劃,積極發揮小農水、現代農業等重點項目的整合平臺作用,加大涉農資金整合力度,支持當地優勢特色農業産業發展。
海南:多層面多渠道整合涉農資金
近年來,海南省財政部門通過建立政府領導、部門配合的協調機制,整合各部門、各渠道安排的支農資金,初步形成了多層面多渠道整合資金的格局。通過支農資金整合,有力地促進了農業穩定發展和農民收入增加。
一是設立省級引導資金推動資金整合。海南省財政廳分別於2007年和2008年設立了中部地區農業發展資金和支農整合引導專項資金,2009年起將省財政安排的支農整合引導資金與中央現代農業生産發展資金合併,設立海南省現代農業生産發展資金。通過資金整合,鼓勵各市縣以優勢特色産業或重點項目發展規劃為平臺,以省財政安排的引導資金為牽引,整合各類涉農資金統籌用於主導産業或重點項目的發展。2008—2010年,省財政共安排引導資金1.63億元,帶動市縣整合資金4.70億元,重點支持優勢産業。
二是依託中央專項資金開展資金整合。海南財政依託中央現代農業生産發展資金,推動各級財政整合資金3.59億元,並帶動社會投入1.54億元,重點支持優勢區域的現代水産養殖業和熱帶花卉兩個産業,又依託中央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建設資金,引導12個市縣整合財政資金2.62億元,帶動農民投工投勞20.4萬個,開展重點縣小型農田水利建設。
三是從預算編制源頭抓好資金整合。通過預算編制,整合歸併農口部門預算專項資金,減少專項資金重復交叉現象,推動農口部門預算資金整合,將不同層面、不同渠道的支農資金捆綁起來,統籌使用,促進各類支農資金由“撒胡椒面”式的各自分散到“集沙成塔”式的高度集合,形成了多元的支農投入新格局,激活和帶動了全社會對農業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投入。
四是推動縣級支農資金自主整合。隨著支農資金整合理念的不斷深入,各市縣已經認識到支農資金使用分散、效益不明顯等問題,自主整合,積極探索以文明生態村建設、農民培訓為平臺、以扶貧資金為主,推動涉及扶貧、發改、民宗、衛生、交通、水務等部門的支農資金整合。
雲南施甸:農業綜合開發受惠支農資金整合
雲南省施甸縣在實施2010年度農業綜合開發項目過程中,按照“資金性質不變、管理渠道不變、統一規劃、各司其職、各計其功”的原則,以姚關鎮、老麥鄉中低産田改造項目為平臺,投入農業綜合開發項目資金837萬元,整合涉農項目資金438萬元,共改造中低産田0.69萬畝,襯砌渠道8條9.7公里,埋設管道20公里,新建小型蓄排水工程59座,改良土壤0.27萬畝,修建機耕路12.4公里。
通過項目的實施,進一步改善了項目區農業基礎設施條件、促進了農業産業化經營,增加了農民收入。項目區新增灌溉面積0.49萬畝,新增種植業總産值774萬元,農民收入增加總額達503萬元,人均增收374元。
內蒙古土右旗:涉農資金整合“三步走”
今年以來,內蒙古土右旗三項措施加大涉農資金整合力度,促進現代農牧業健康有序發展。
一是總體規劃引導。根據土右旗農業農村發展戰略目標和經濟社會自然資源條件,編制完成“兩帶五區九園”現代農牧業示範區總體規劃,以規劃引導涉農資金的重點投向。
二是重點項目帶動。積極支持以蔬菜保護地為主的集約高效農業和肉羊為主的規模養殖業發展,帶動投向相近、目標相似、來源不同的各項涉農資金集中投入,充分發揮涉農資金聚集效應,解決制約農牧業發展的瓶頸問題。
三是專項資金推進。繼續以現代農牧業生産發展、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等重大專項資金為平臺,推進涉農資金的整合和統籌安排,進一步完善涉農資金投入的引導機制,吸引更多社會資金投入農牧業。
浙江平湖:資金政策項目“三整合”
一是資金的整合。三年來該市安排的支農項目資金呈逐年遞增,重點圍繞支持新農村建設項目和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整合用於河道綜合整治的資金2665萬元,圍繞支持發展農業特色産業整合安排支農資金達480萬元,三年投入現代農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達1030萬元,三年累計支農項目資金投入達13700萬元。在投入不斷加大的基礎上,積極探索整合上級補助資金和跨部門涉農資金,加大以存量帶增量整合力度,進一步拓寬支農資金渠道,解決整合支農資金重點投向問題。
二是政策的整合。根據制訂的《導向目錄》,對現有財政支農專項資金來源渠道、規模、期限等進行全面的調查摸底、清理歸類;對已經到期,績效不明顯的專項資金原則上予以取消,整合實施;對資金用途和扶持對象基本相同或相近的專項資金,進行歸併整合,形成支持合力。
三是項目的整合。堅持以促進現代農業生産發展為目標,搭建縣域經濟發展整合平臺,把現代農業發展、新農村建設、農業綜合開發、土地整理、水環境整治等項目整合起來,通盤考慮,選擇該市具有地方特色的優勢産業或主導産業,圍繞一到二個産業鏈,集中投入,做到規劃一片建成一片、投資一項見效一項。
湖北襄州:五項措施狠抓支農資金管理整合
湖北省襄陽市襄州區財政局實施五項措施,狠抓財政支農資金管理整合,不斷完善管理機制,努力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取得顯著成效。今年來,已累計撥付各類財政支農資金7514萬元,有力地推動了區域農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一是強化制度建設,夯實資金管理基礎。按照“先建制度、後分資金,先規範、後運作”的要求,及時制定完善各類支農資金管理辦法,建立健全科學合理、覆蓋全面的支農資金管理體系,努力做到用制度管人、管錢、管事。
二是加強資金整合,發揮資金整體效益。不斷完善現有政策體系,建立引導激勵機制,積極探索有利於財政支農資金整合的體制、機制和制度,著力打造新的資金整合平臺,統籌協調各項支農資金的分配和使用,促進各項支農資金之間的有機銜接,努力實現資金使用效益最大化。
三是嚴格預算執行,確保資金及時足額撥付。深化預算執行制度改革,堅持細編、實編支農資金預算,努力提高年初批復預算到位率。對季節性、時限性強以及工程建設急需的資金,按照急事急辦、特事特辦原則,及時分配、及時撥付,必要時先行撥付資金,確保項目建設不誤農時。
四是加強監督檢查,確保資金專款專用。充分利用財政監督、投資評審、審計等手段,著力加大事關重點事業發展、涉及農民切身利益、社會高度關注、以往存在漏洞的項目、環節的監督評審力度,堅決查處擠佔、挪用、截留、貪污支農資金等違法違紀行為,確保財政資金安全、規範、高效使用。
五是加強績效考評,努力提高資金使用效益。按照“統一規劃、穩步推進、先易後難、分步實施”的原則,不斷擴大支農資金績效考評試點範圍,健全考評指標體系,完善考評機制和方法。對項目進展、目標任務完成、資金使用效益等情況進行全面考核,逐步建立與績效評價結果相銜接的預算管理體制,實現問效與問責的有機結合。
四川宜賓:涉農資金整合助力新農村建設
近年來,四川省宜賓縣切實加強領導,強化措施,充分發揮項目帶動、整合資金的作用,確保了全縣新農村建設取得成效。
一是整合資金成效明顯。2010年,全縣整合資金總額達9234.4萬元,全面完成年度項目建設。2011年,全縣計劃整合資金17781.06萬元,有序推進基礎設施建設、産業發展、公共服務等23個項目。
二是主導産業加快發展。從項目區自然地理、現有産業基礎等實際出發,按照“大園區、小業主”的引進方式,延伸了“好耕”産業鏈,提升了“好耕”品牌效益。打造了宏發兔業、生源生豬、百益生態土雞等一大批規模大、實力強、機制新、輻射廣的專業合作社;壯大了獼猴桃、桂圓、茵紅李、柑橘等優勢特色水果産業。
三是基礎設施持續改善。大力加強項目區道路、飲水、沼氣、渠道、塘庫堰等基礎設施建設。僅2010年,整治村道公路94.4公里,新建石河堰6座,修建提灌站11座,精修襯砌灌溉渠係111.92公里,整治山平塘81座,建設農村戶用沼氣池495口,完成小型蓄水工程70座,田型調整1225畝,坡改梯1200畝。同時,結合扶貧開發、城鄉環境治理等工作,加大了項目區風貌改造、住房重建等投資力度。
四是管理制度完善健全。進一步完善了引進業主、推進標準化、規模化生産的保障機制,建立了科學合理的考核制度,健全了農業項目和資金管理辦法,確保了項目資金安全高效運行。
新疆哈密:集中財力辦大事
自2009年起,新疆哈密地區啟動支農資金整合試點縣工作(巴裏坤縣、哈密市)。把支農資金整合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不斷改進和完善,統籌安排使用各部門、各渠道、各層次的支農資金,真正做到“集中財力辦大事”。
巴裏坤縣委、縣政府成立了支農資金整合領導小組,以縣域經濟發展的重點為龍頭,對來自各種渠道的支農資金進行集中整合,項目的實施由各部門、各單位負責,財政部門負責協調和資金的監督管理、報賬撥付。該縣還結合本縣實際搞移民搬遷,以扶貧移民點作平臺,各種渠道的資金全部往這裡投,按照財政統一管理的模式“一個龍頭出水”,努力改善農牧民的生産生活條件。哈密市加強對支農惠農專項資金的管理,制定了支農資金“專戶管理、國庫集中支付、封閉運行”和財政補貼農民資金“統一管理、歸口核算、資金直達、持卡發放”的管理辦法。
截至目前,巴裏坤縣、哈密市累計整合各類財政資金5.3億元。整合的同時注重推行以財政資金為引導,積極引導社會投入,鼓勵整合其他支農資金,拓寬支農資金投入渠道,強化支農資金整合運用,做到“以整合資金支持現代農業發展,以現代農業發展促進資金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