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地方政務
 
陜西財政支持文化事業發展與文化體制改革紀實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1年11月10日 09時45分   來源:陜西日報

推進文化強省建設的強大動力
——陜西財政支持文化事業發展與文化體制改革工作紀實

    春華秋實,秋天的三秦充滿了豐收的喜悅。人們在收穫大地上纍纍果實的同時,也在享受著文化事業建設的豐碩成果:陜西文化建設步伐突飛猛進,社會文化生活更加豐富,文化産業發展速度史無前例……

    回顧盤點,一組數字真切地詮釋出公共財政推動文化建設飛躍發展的動力作用。“十一五”期間,全省財政文化投入持續快速增長,投入總量由2005年的11億元增至2010年的48億元,年均增長34%,較同期一般預算支出年均增幅高出6個百分點、較同期財政收入增幅高出近8個百分點;全省人均財政文化支出由2006年的46元提高到2010年的129元,年均增長34%。

    讓人民群眾享受文化發展的實惠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文化建設,把加快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保障文化民生,讓廣大群眾共享文化發展成果作為文化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強力推進。“十一五”以來,省委、省政府先後出臺了《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文化建設的實施意見》、《關於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等多個文件。政府主導、各級財政不斷加大對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和文化惠民的投入力度,據統計,全省“十一五”文化投入達159億元,財政投入的大幅增長,為順利推進全省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和保障廣大群眾基本文化權益提供了堅實的財力支撐。

    以免費開放為契機,財政投入增強公共文化服務能力。今年7月1日,全省所有公共圖書館、美術館、文化館(站)向公眾免費開放;目前,全省免費開放博物館、紀念館達到48座,年接待群眾700余萬人次,是免費開放前的2倍多。而這一切背後都依靠的是公共財政的全力支持,僅2010年省財政就安排免費開放補助資金15860萬元。

    以文化活動為引領,極大豐富著廣大基層群眾的文化生活。近年來,省財政相繼支持啟動了全省的“送戲下鄉、送電影下鄉、低票價演出”等文化活動。目前,全省農村群眾基本每月能看上一場電影;大部分縣城及重點鄉鎮常年有露天舞臺演出。在“送文化”的同時, “種文化”更加得到了注重,每年省財政都要安排120萬元人才培訓專項資金,培養農村文化人才和體育活動指導員。“十一五”期間,全省年均舉辦群眾文化活動超過2.6萬場(次)、送戲下鄉超過1.6萬場(次),農村受惠群眾超過2千萬人次。

    以基礎文化建設為抓手,夯實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十一五”各級財政累計投入21億元,其中2010年投入6.4億元,支持實施了“兩館一站一室建設”、“農村舞臺藝術繁榮”、“農村電影放映”、“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和“農村文化人才培訓”等五個重點文化工程。截至2010年底,全省共維修改造文化館、圖書館和影劇院200多個,佔全省總數的65%,新建鄉鎮文化站1337個,為623個鄉鎮文化站和4833個行政村配送了活動設備和器材,建設村級文化信息資源工程服務點27550個,建成農家書屋5864個;各級財政每年對34萬場公益性電影放映進行補貼。

    轉變觀念加快文化建設步伐

    陜西各級財政部門轉變觀念,不斷在加快文化建設步伐政策上有新突破,舉措上有新實招。

    近年來,財政部門在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同時,不斷加大對非物質文化遺産的保護力度。省本級安排的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專項資金由2006年的100萬元增加到2010年的1000萬元。同時,2006年—2010年,省財政統籌預算內外及社會資金支持大遺址等文物保護利用,安排文物保護專項資金29088萬元,同時從文博單位預算外收入中集中30%資金用於全省文物保護,累計集中55577萬元,兩項合計投入84665萬元。2010年,省財政安排文物保護專項資金6700萬元,集中預算外收入11697萬元。重點支持實施了秦始皇帝陵、漢長安城、唐大明宮、漢陽陵、西漢帝陵、唐代帝陵等大遺址的保護工程。

    讓文化建設的步伐延伸在三秦大地的每一個角落。“十一五”期間省財政累計集中52806萬元,重點支持了廣播電視村村通、電視塔維修改造、電視臺演播廳建設等重大項目。對廣電網絡予以稅收優惠,支持企業發展壯大。從2007年起,每年安排3000萬元,用於支持反映陜西特色文化、擴大提升陜西文化影響力的“大戲、大劇、大片、大作”創作生産,《保衛延安》、《大秦嶺》、《大秦帝國》、《張小五的春天》為代表的陜西影視劇走出陜西、熱播全國;《長恨歌》、《夢回大唐》、《倣唐歌舞》等經典劇目盛況持久,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為保障廣大農民群眾看戲不再難,“十一五”以來,中省財政累計投入近1500萬元,為全省76個縣級劇團配送了一批燈光、音響設備和流動舞臺車。同時,對深入農村特別是老少邊窮地區演出的各級各類藝術團體,政府給予資金補助,購買劇目和演出,這項名為農村舞臺藝術繁榮工程的實施,被廣大農民群眾譽為是加快文化建設步伐的新實招。

    以政策創新突破全力支持文化體制改革

    文化經費投入機制是陜西財政部門的一個創新。陜西先後制定出臺了《政府購買演出服務實施方案》、《藝術創作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省財政每年拿出1500萬元,採取演出補貼和以獎代補相結合的方式,對惠民性演出進行扶持。現代眉戶劇《遲開的玫瑰》榮登了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劇目”榜首;現在全省各地院、團年均演出場次達到1963場,較改革前增加643場;年均演出收入1000萬元,較改革前增加500萬元。

    實踐證明,文化體制改革是文化産業發展的動力,是促進陜西文化體制改革跨越式發展的核反應堆。

    文化企業融資難一直是制約陜西文化産業發展的瓶頸問題。2009年,省委、省政府提出組建文化産業投資公司設想後,財政部門主動發揮財政職能作用,積極參與公司組建思路的確定、組建方案及公司章程的制定,並在財力有限的情況下,籌集4億元貨幣資金,作為省政府出資,支持組建了陜西文化産業投資控股有限公司,公司註冊資本22億元,為國內最大文化産業投資公司之一。

    文化體制改革涉及人員多,利益調整範圍廣,穩定壓力大。為實現平穩過渡,在中、省政策指導下,省財政主動測算,經報省委、省政府同意,一次性投入3億多元,支持實施了比中央政策更為優惠的保障措施, 幫助改制單位建立長效運營機制, 通過各部門共同努力,目前省級已經建立了陜西文化産業投資控股有限公司、陜西演藝集團、陜西電視産業集團、陜西廣播産業集團、陜西廣電網絡傳媒股份有限公司、西部電影集團有限公司、陜西新華發行集團和陜西出版集團等八大文化産業集團公司。一批批改制單位已經逐步並建立了適應市場經濟運行規律的機制,走上了良性的發展之路。(本報記者 楊 華)

 
 
 相關鏈結
· 陜西實施"春筍計劃" 38名高一學生完成33項課題
· 陜西提高居民取暖費補貼標準 重點向低收入群傾斜
· 陜西前三季度旅遊經濟強勁發展 總收入超千億元
· 陜西調整渭河流域水污染物補償方案改善環境質量
· 陜西“十二五”將投資2500億元打造六大環保工程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