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地方政務
 
浙江邁向文化強省:激情擁抱文化發展新浪潮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1年11月13日 08時44分   來源:浙江日報

    (一)

    10月24日,浙江華數廣電網絡股份有限公司在杭州成立,以此為標誌,浙江廣播電視有線網絡“一省一網”整合發展歷經多年謀劃,終於邁出了堅實的第一步。這也是浙江深化文化體制改革進程中重要的一大步。

    自1999年提出建設文化大省的戰略目標以來,浙江省委、省政府採取一系列措施,不斷推進浙江文化改革發展。

    2003年浙江被中央確定為文化體制改革綜合試點省,杭州、寧波及文化、廣電、新聞出版等6個省級部門率先開始改革試點,並確定112個省級試點單位先行一步。

    2007年,新一屆省委提出把文化建設作為“創業富民、創新強省”總戰略的重要內容和支撐。

    2008年,省委召開工作會議,制定出臺了《浙江省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綱要(2008—2012)》。

    2009年5月,省委十二屆五次全會將深化文化體制改革作為繼續深化改革的六大重點之一,隨後的全省文化體制改革工作會議又對2011年基本完成文化體制改革任務作了全面部署。

    一次次改革試點的號角,激發了一批批國有文化企業的先行先試。

    以市場為導向配置圖書資源,正是省新華書店集團有限公司改革體制機制後實現的重要轉變。

    老沈就是這次改革的受益者。他是位於嘉興市濮院鎮的一家新華書店的店長,他的書店雖然不足70平方米,但去年銷售額超過50萬元,平均一個月毛利潤一萬元。這份成績單的背後,有整個浙江新華書店55萬種圖書資源作後盾。通過新華書店統一建設的計算機網絡信息平臺和統一配送系統,他可以隨時在最近的書店調貨,最短時間拿到需要的書。

    像這樣的小連鎖,省新華書店在全省發展了200多家。早在2009年,省新華書店就看中了農村圖書這塊有待挖掘的市場,開始推廣個體經營為主的“小連鎖”書店,使原來分散的一家一店,創新成為現代化的電子商務連鎖銷售。省新華書店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忠義説,農民對文化知識的需求十分強烈。對企業來講,哪有需求,哪就有市場。憑藉出版業改革的東風,他們可以更大膽地進行嘗試,開拓市場,服務基層讀者。

    省新華書店的改革發展,僅僅是浙江出版聯合集團改革的一個縮影。2003年,浙江出版聯合集團被列為全國文化體制改革試點單位,是全國省級出版集團中整體改制的先行者。

    幾年間,通過創新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分類指導、分步實施、穩步推進,不斷推進“事轉企”改革,成為浙江省文化體制改革一大亮點。其出版和發行兩項主要業務形成了具有浙江特色的比較優勢,也帶動整個集團駛入了高速發展的快車道。2010年,浙江出版聯合集團實現年銷售、總資産“雙百億”目標。

    從傳統出版跨越到現代産業,這個轉變其實並不容易。浙江出版聯合集團總裁童健告訴記者,由於體制的原因,最初大家改革的積極性不高,很多職工擔心,改制之後真的能變得更好嗎?

    實踐證明,他們改革的這一步試對了,集團也在不斷的改革創新中做大做強。

    (二)

    在浙江文化體制改革的激蕩大潮中,浙江出版聯合集團只是其中的一朵浪花。

    浙江日報報業集團、浙江廣電集團等一批國有文化企業集團,在過去的幾年裏,緊緊抓住浙江深化文化體制改革的機遇,大膽探索,結出了豐碩成果。

    10月中旬的一天,浙江日報報業集團的全體員工收到了一封新奇的信。這封署名來自集團新組建的新媒體中心的信,講述著一個關於傳媒夢工場的藍色夢想。

    時間前溯到9月29日,“浙報傳媒”成功登陸滬市,浙江首家國有文化上市公司應運而生,這也是全國首家經營性資産整體上市的報業集團。浙報集團打造全國一流現代傳媒集團有了更深的底氣。一個月後,浙報集團全媒體戰略行動計劃正式向社會發佈,“全媒體、全國化”正是浙報集團給自己未來發展的定位,力爭通過四五年的努力, 使傳媒主業和經營産業再上一個新臺階。

    與此同時,浙江廣電集團也飛翔著一個藍色之夢,該集團堅持實施品牌戰略,重點打造浙江衛視“中國藍”,加快推進多媒體經營、多元化發展。

    不僅僅是傳媒業。

    每當回想起2010年9月16日,寧波市歌舞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鄒建紅都會眼圈泛紅,這是他一生中最難忘的一天,也是寧波市歌舞團為之自豪的一天。他們的代表劇目《十里紅粧女兒夢》登上國家大劇院的舞臺,還成為浙江首個與國家大劇院實行分賬的劇目。《十里紅粧女兒夢》而後在香港連演三場,場場爆滿。

    鄒建紅説,無法想象,8年前,這是一個面臨絕境的歌舞團,每月只有兩三場演出,演員工資只有600元。而現在,它一年能創造出2000多萬元的營業收入。

    蛻變的奧秘何在?還是改革。“寧歌”是浙江第一個進行文化體制改革的藝術院團。

    如今,浙江歌舞劇院、浙江曲藝雜技總團、浙江話劇團等3家省屬劇團,杭州滑稽劇團等多家地方文藝院團也先後完成轉企。在演出經營收入大幅提高的同時,涌現出話劇《誰主沉浮》、舞劇《李叔同》等一批舞臺藝術精品。

    浙江電影製片廠、省電影公司以及杭州市等10個市級電影發行放映公司完成轉企。《浙江畫報》、《幽默大師》、《卡通天地》等18家非時政類報刊出版單位也完成了轉企。

    (三)

    先行先試的文化體制改革經驗,收穫的不僅是一大批活力四射的文化企業和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體系,更重要的是深化了各級黨委、政府對文化的認識,培育了廣大群眾的文化自覺,為實現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提供了思想基礎,為建設文化強省作出了可貴探索。

    經濟發展了,問題也可能隨之而來。比如,貧富差距拉大,和諧在哪?暴富心理盛行,文明在哪?困惑情緒滋生,幸福在哪?經濟瓶頸顯現,動力在哪?

    面對種種問題,下一步的發展之路該怎麼走?曾經被稱作經濟體制改革中國模範生的浙江,迫切需要回答這個問題。

    “發展最終應以文化概念來定義,文化的繁榮是發展的最高目標。”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文化建設的根本所在。”省領導反復強調。

    2011年開年,一股始於浙江的紅色影視旋風登陸中央電視臺一套黃金時段,《五星紅旗迎風飄揚》、《東方》、《中國1921》、《風語》、《延安愛情》引發的收視熱潮席捲全國,被同行和觀眾讚譽為“紅色震撼現象”。

    浙産劇為什麼這樣紅?浙江是中國共産黨的誕生地,紅色起點意味著更重大的責任。擦亮紅色原點,高揚主流文化,浙江人孜孜以求,為影響力、輻射力強勁的國家電視臺量身定制主旋律作品。這,出於文化使命的清醒認知,也考驗著決策者的思想智慧與經營能力。

    因為,佔領文化市場就是佔領意識形態陣地;市場份額越大,服務的群眾就越多,正確導向就越能落到實處。這正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的方向。

    (四)

    曾有人形象地比喻,今天的浙江人正在激情擁抱文化建設的第三次浪潮。

    此話怎講?不妨將目光回溯到上世紀80年代。

    經歷過改革開放初期的人都會記得,12寸的西湖黑白電視機曾帶給我們幾多歡樂,美國連續劇、流行歌曲、霹靂舞等各種文化舶來品就在我們舉著天線到處找信號的過程中,留下了千樹萬樹梨花開的文化印記。

    相伴著經濟體制改革的風起雲涌,浙江的第一次文化浪潮也潮起雲涌。一批浙派原創作品風靡全國,一批浙江文化人創出天下。

    然而,與全國其他省市一樣,浙江文化發展也面臨著同樣尷尬的考題——進入新世紀,一面是加入WTO以後勢必放開的國內文化市場,一面是傳統文化單位與國外文化企業的懸殊實力;一面是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強烈,一面是國有文化單位活力不足。

    關係不順、效率不高、管理不力、佈局不優、機制不活,表面看,是落後的管理方式不適應時代的發展要求;實質上,是傳統的體制機制窒息了文化的內在活力。

    但生逢浙江,是幸運的。

    這個清秀的、有山有水的沿海小省,一直蘊藏了中國改革開放最鮮活、最深厚、最強勁的動力元素。

    她有的,是千百萬勤勉機敏、活力四射的浙江人。她有的,是千百萬民眾脫貧致富的勇敢的心,是自由飛翔、自由創造的晴朗的天,是被人類經驗無數次證明了的物競天擇、進化發展的市場經濟規律。

    2002年11月,黨的十六大作出重要戰略部署:“根據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特點和規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推進文化體制改革。” 作為全國兩個文化體制改革綜合試點省之一,浙江如沐春風,奔向文化建設的第二次浪潮。

    而今天的浙江人經歷了經濟騰飛後,曾經被忽視的文化需求如潮水襲來。

    如果説,浙江的前兩次文化浪潮更多還是政府引導推動而致,那麼第三次浪潮已然帶有民間自覺的鮮明特徵。

    文化在這裡再也不是發展經濟的工具、跳板,人們對文化的心態,也不再是霧裏看花般仰視。浙江人正在學會正視文化的力量:它發端於人本身。

    這種新的認識論也正順應了一種水到渠成的自然規律: 2010年,浙江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2.7萬元,而浙江農民人均收入已連續26年位居全國省區第一。浙江正向全面小康邁進,文化消費正逐漸取代基本生活消費,成為浙江人的主要消費方式。

    如今,在浙江的城市裏,週末最擁擠的地方之一可能是電影院的售票窗口。2010年浙江電影票房超出7個億,位居全國前列。除了娛樂文化的消費,浙江更涌現出市民百姓對思想文化的消費熱潮。

    “人文大講堂”是浙江一道亮麗的風景。從省裏開始,基本每個市、縣都有自己的“人文大講堂”。週末到人文大講堂聽講座,成為幹部、群眾的必修課。

    “人文大講堂”的課程設置不拘一格。科學家、文學家、藝術家、經濟學家,都可以在這裡揮灑自己的智慧。從省委書記到科員,從大學教師到泥土裏的農民,都是忠實的聽眾。

    湖南大眾傳媒學院大二學生黃琳,兩個月前隻身來杭州旅遊,她被這裡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所迷,決定租房子住下來,開始了對這座城市的別樣閱讀。她説,可以感受到人們對文化的熱衷,從城市的各個角落湧來。

    文化是什麼?

    今天的浙江人會非常肯定地告訴你,文化是我們的自覺需求。

    “文化強省建設”這樣的宏大表述,在浙江人看來,説的就是一件與自己息息相關的事:它可能會讓我們在某個夜晚擺弄電視遙控器時邂逅某個動人的故事,可能會讓我們在某個時刻與一段感動的音樂相遇,可能會讓我們的孩子週末多了一個接受大師作品熏染的去處……

    不知不覺中,我們精神的維度寬闊了,我們的生活多了沉靜與美好——執著于這樣潤物無聲的改變, 相信,我們與“提升浙江文化整體形象”、“提高文化的輻射力和影響力”這樣胸懷天下的目標,相距不遠。(記者 檀梅 童樺)

 
 
 相關鏈結
· 浙江寧波計劃多渠道解決外來務工人員住房難題
· 浙江出臺深入推進小額貸款公司改革發展若干意見
· 浙江審議原則通過社會發展"十二五"規劃(送審稿)
· 浙江召開小額貸款公司發展暨加強民間融資管理會
· 浙江開展"清剿火患"檢查 共發現火災隱患2.3萬處
· 浙江:“十二五”農田水利建設投資將達483億元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