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部門信息
 
謝旭人:完善促進文化改革發展的政策保障機制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1年11月16日 09時40分   來源:財政部網站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從全局和戰略的高度,對完善促進文化改革發展的政策保障機制提出了明確要求。我們要認真學習領會,按照中央的決策部署,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進一步健全促進文化改革發展的政策保障機制,更好地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服務。

    一、“十一五”時期財政支持文化改革發展取得重要進展

    “十一五”時期,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總體部署,財政部門以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為宗旨,以體制機制創新為動力,充分發揮財政職能作用,積極支持我國文化改革發展,取得了新的進展。

    財政投入持續快速增長,重點文化領域支出得到有力保障。全國公共財政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從2006年的685億元增加至2010年的1543億元,年均增長22.5%,高於同期全國公共財政支出增幅。其中,中央公共財政文化體育與傳媒支出從2006年的126億元增加至2010年的316億元,年均增長25.88%。在投入不斷加大的同時,努力優化財政文化支出結構,重點向農村和基層傾斜,向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傾斜,支持建設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努力滿足人民群眾基本文化需求。廣播電視村村通、鄉鎮和社區綜合文化站、文化信息資源共享、農村電影公益放映、農家書屋等五大重點文化惠民工程都如期或提前完成“十一五”建設預定目標。穩步推進博物館、紀念館和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向社會免費開放。積極支持加強文化遺産保護。文藝精品創作和對外文化交流所需經費也得到較好保障。

    財政投入方式不斷創新,財政資金引導和帶動作用明顯增強。根據文化建設的特點和規律,努力探索財政支持公益性文化事業和經營性文化産業的新方式,財政投入的有效性、激勵性和引導性功能不斷增強,調動了社會力量參與和投入文化建設的積極性。積極探索基金制管理模式,設立國家出版基金,對國家重大出版工程和馬列專著、“三農”讀物、少兒讀物、科普讀物等公益性出版項目給予資助。積極探索以獎代補模式,引導和激勵地方財政加大農村文化投入,支持地方開展有地域特色、適合當地風俗的農村文化活動。積極探索政府購買服務模式,對黨報黨刊等企業化管理的事業單位,以政府採購方式支持其實行擴版不提價、免費贈閱、禁止刊登形象廣告等;在安排“文化下鄉”、農村電影放映等經費時,採取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充分調動包括民營文化企業在內的社會各類文化機構提供公共文化服務的積極性。設立文化産業發展專項資金和文化産業投資基金,採取貸款貼息、項目補助、補充國家資本金、績效獎勵、股權投資等多種形式,支持文化企業發展,鼓勵和引導社會資本投入文化産業。

    文化經濟政策逐步完善,推進文化體制改革作用顯著。積極研究制定支持文化體制改革相關配套政策,有力地保障了改革的順利進行。完善支持公益性文化事業發展的稅收政策,鼓勵企業和個人向公益性文化事業捐贈,對紀念館、博物館、美術館等公共文化服務設施門票收入免徵營業稅。支持文化産業發展,對電影、動漫、新聞出版和發行等文化企業給予稅收優惠,鼓勵文化企業參與國際競爭和技術創新,增強我國文化産業整體實力和競爭力。文化投入來源渠道不斷拓寬,繼續徵收文化事業建設費和國家電影事業發展專項資金,增加彩票公益金用於文化事業支出。

    總體上看,“十一五”時期財政支持文化改革發展成效明顯,相關政策保障機制初步建立。同時也要看到,與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水平相比,與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相比,與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目標任務相比,政策保障機制還存在一些問題,突出表現在:財政文化投入力度仍需加大,支出結構不盡合理;財政投入方式有待完善,文化融資渠道尚需進一步拓寬;財政、稅收、金融等各項政策銜接有待加強等,迫切需要通過進一步完善政策保障機制予以解決。

    二、完善促進文化改革發展政策保障機制的總體思路

    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是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鬥目標的客觀需要,是推動落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佈局的重大舉措,是進一步提高我國綜合國力和國際競爭力的戰略舉措,也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迫切要求。

    根據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新要求、當今時代文化發展新趨勢和各族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認真總結以往制定和實施促進文化改革發展政策的經驗,當前及今後一個時期完善促進文化改革發展的政策保障機制,要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和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堅持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協調發展,遵循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特點和規律,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體制機制創新為重點,以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為出發點和落腳點,著力完善有利於促進文化改革發展的財政投入保障機制、稅收優惠政策體系等各項經濟政策,為開創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局面服務。

    完善促進文化改革發展的政策保障機制,應遵循以下基本原則:一是政府主導,多元投入。合理劃分政府與市場的作用邊界。對向人民群眾提供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所需支出,政府予以保障;對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發展所需經費,以政府投入為主導;對經營性文化産業,政府加強引導和扶持。發揮市場在文化資源配置中的積極作用,進一步落實和完善相關財稅政策,引導和鼓勵社會各方面投入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儘快建立健全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符合文化發展內在規律,中央與地方責任明確,財政、稅收、金融、用地等多種政策工具並用,多渠道、多元化的投入機制和比較完善的政策體系。二是統籌兼顧,突出重點。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涉及面廣,促進文化改革發展,既要大力支持公益性文化事業發展,又要積極推動經營性文化産業發展;既要促進保護和弘揚民族優秀文化,又要支持吸收與利用外來有益文化,努力實現文化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在重點保障廣大人民群眾基本文化需求的同時,更好地滿足其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三是改革創新,科學發展。正確處理改革與發展的關係,大力支持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和機制創新,推動建立健全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文化管理體制機制,為文化發展提供體制保障和強大動力,增強文化發展的內在活力,不斷解放和發展文化生産力。適應文化改革發展要求,立足於提高公共文化資源的利用效率,及時調整和完善各項政策,全面推進財政科學化精細化管理,更好地支持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加快發展。

    三、完善促進文化改革發展政策保障機制的主要措施

    按照《決定》提出的要求,當前及今後一個時期,完善促進文化改革發展政策保障機制有以下幾條主要措施。

    (一)加大財政文化投入力度,確保中央與地方財政文化投入穩定增長

    各級財政要切實增加文化投入,保證公共財政對文化建設投入的增長幅度高於財政經常性收入增長幅度,提高文化支出佔財政支出比例。進一步拓寬文化投入來源渠道,努力增加政府非稅收入用於文化的投入,繼續徵收文化事業建設費和國家電影事業發展專項資金,提高各級彩票公益金用於文化事業比重。按照健全財力與事權相匹配的財政體制要求,合理界定中央與地方文化事權和支出責任。維護國家文化安全、促進中華文化走出去、加強文化遺産保護等涉及國家和民族全局性利益的事項,中央財政承擔投入主要責任。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是滿足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的重要載體,其建設應充分發揮中央政府的宏觀調控作用,以中央政府為主導,合理確定中央、地方財政各自的投入分擔比例。發展地方特色文化由地方財政承擔投入主要責任,中央財政通過以獎代補等方式,對投入力度大、工作取得明顯成效的地方予以重點扶持。加大中央對地方轉移支付力度,重點向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傾斜。規範省以下財政文化投入責任劃分,強化省級政府文化支出責任。

    (二)優化財政文化支出結構,進一步加強重點文化領域經費保障

    在加大文化投入的同時,調整和優化財政文化支出結構,擴大公共財政覆蓋範圍,突出支持重點:一是支持加快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把主要公共文化産品和服務項目、公益性文化活動納入公共財政經常性支出預算。堅持政府主導,以農村和中西部地區為重點,以公共財政為支撐、以公益性文化單位為骨幹、以全體人民為服務對象,推動完善覆蓋城鄉、結構合理、功能健全、實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二是支持加快城鄉文化一體化發展。中央、省、市三級設立農村文化建設專項資金,保證一定數量的中央轉移支付資金用於鄉鎮和村文化建設,支持實施廣播電視村村通、文化信息資源共享、農村電影放映、農家書屋等文化惠民工程,鼓勵面向農村開展公共文化服務。三是支持優秀傳統文化保護與傳承。大幅增加對國家重大文化和自然遺産地、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投入,加大對革命文物、紅色旅遊和少數民族特色文化保護力度,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四是支持加強對文化産品創作生産的引導。設立國家文化發展基金,發揮有關文化基金的作用,面向全社會文化機構和個人擇優進行資助,支持優秀作品創作和人才培養,引導文化産品創作生産。五是支持中華文化走出去。著力推動政府間文化交流,加強海外文化中心和孔子學院建設並開展文化交流活動,加強重點媒體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六是支持加快文化産業發展。落實重大文化産業項目帶動戰略,鼓勵有實力的文化企業跨地域、跨行業經營和重組,推動文化産業技術改造和升級,努力發展新媒體和新的文化業態,培育一批有實力、有競爭力的骨幹文化企業。

    (三)加強和創新財政資金管理,努力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

    發揮財政資金的杠桿作用,採取政府採購、項目補貼、定向資助等政策措施,鼓勵各類文化企業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通過貸款貼息、保費補貼以及設立産業投資基金等方式,引導和帶動金融資本和其他社會資本投入文化産業,搭建文化産業發展投融資平臺。按照科學化精細化管理的要求,創新財政管理方式,加強財政資金管理,有效整合文化資源,優化文化資源配置,努力提高文化資源配置與使用效益。建立健全財政投入激勵約束和績效評價機制,把向社會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産品和服務作為財政增加投入的重要依據。加強財政專項資金管理和制度建設,財政設立的各項文化發展專項資金應當隨著文化改革發展形勢和績效評價情況不斷進行調整和完善。

    (四)落實完善各項扶持政策,加快文化體制機制改革創新

    科學界定文化單位性質和功能,分層次、分類別實施有針對性的扶持政策,推動文化體制改革在重點領域取得新進展。

    一是支持加快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轉企改制。繼續落實支持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轉企改制的各項扶持政策,在資産和土地處置、收入分配、社會保障、人員分流安置、財政稅收等方面給予有力支持和保障,對轉企改制國有文化單位扶持政策執行期限再延長5年。

    二是穩步推進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改革。加大經費保障力度,支持公共圖書館、博物館、美術館、文化館等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改善服務方式,強化服務職能。支持黨報黨刊、電臺電視臺,以及代表民族特色和國家水準的文藝院團等單位深化內部改革,不斷增強其發展的內在動力。落實鼓勵社會捐贈和興辦公益性文化事業的稅收優惠政策,引導社會資本投入公益性文化事業。

    三是推動形成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文化産業格局。加大財政、稅收、金融、用地等方面對文化産業的政策扶持力度,加強政策銜接,鼓勵和引導文化企業面向資本市場融資,促進金融資本、社會資本和文化資源有機對接。落實鼓勵文化産業研發和高新技術發展的稅收優惠政策,推進文化和科技相互融合,培育新的文化業態。實施鼓勵文化産品和服務出口的出口退稅和營業稅政策,引導文化企業開拓國際文化市場。對文化內容創意生産、非物質文化遺産項目經營實行稅收優惠。加快推動文化領域結構調整,盤活存量,優化增量,合理配置文化資源,積極鼓勵和引導國有文化企業組建跨地區、跨行業、跨所有制的企業集團。加快國有文化企業合併、重組、股改和上市步伐,努力形成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文化産業格局。

 
 
 相關鏈結
· 謝旭人:積極發揮財政職能作用 促進文化改革發展
· 謝旭人:繼承優良傳統作風 深入推進財政文化建設
· 謝旭人:全力做好防治"小金庫"長效機制建設工作
· 謝旭人:努力培養和造就一大批高素質的會計人才
· 財政部部長謝旭人赴內蒙古考察調研基層財政工作
· 全國財政廳(局)長座談會舉行 謝旭人出席並講話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