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吉林全面開展“三幫扶”活動以來,省住建廳堅持以棚戶區改造為主線,整合各路安居工程,統籌推進煤礦棚戶區改造、農村泥草房(危房)改造、城市廉租住房保障、林業棚戶區改造、國有工礦棚戶區改造、公共租賃住房建設、國有墾區危房改造等“八路安居”工程。通過實施保障性安居工程,吉林廣大中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的住房問題,得到了有效解決,實現了住有所居、住得溫暖。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同時,進一步完善了城市功能,加快了城鎮化進程,調整了住房供應結構。省住建廳相關負責人介紹,截至10月末,全省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已開工49.6萬套、3214萬平方米,竣工29.09萬套、1968萬平方米。按照國家下
達的31.5萬套任務,已開工32.9萬套,開工率達到104.5%,提前超額完成了任務。
鏡頭一:房子暖了心更暖
11月13日,一場冬雪讓長春的氣溫驟降。14日上午,當室外溫度已經達到-13℃時,記者走進了長春市綠園區朝陽小區2-1棟
的褚春光家,迎面感受的是絲絲暖意。
“以前我家屋裏也就十二三度,我肺部還不好,每天必須通風,所以家裏的溫度就更低了,睡覺都要穿著棉衣。”今年48歲的褚春光,在朝陽小區居住已有20多個年頭。吉林實施“暖房子”工程以來,這個老舊小區煥然一新,不
僅穿上了“新衣服”,還更換了保暖性更好的塑鋼窗。住建部門特意根據褚春光的情況,在窗戶上邊開了個換氣小窗口。“今年家裏
熱乎多了,比以前提升了五六度呢!我們這心裏也熱乎啊,多虧了黨和政府的好政策啊!”褚春光的丈夫患有高血壓等疾病,都不能從事重體力勞動,一家人主要靠低保金生活。説起家裏的溫度,褚春光感觸特別深刻。
為了讓困難群眾“住得溫暖”,省住建廳在開展“三幫扶”中不斷創新方法。在選定“暖房子”改造小區的時候,優先考慮困難群眾居住比較集中的小區。在改造過程中,根據困難群眾的實際情況,出臺了減免更換塑鋼窗費用的優惠政策,之後還積極推進供熱保障機制,在部分市區試行熱費減免優惠政策等。省住建廳有關負責人介紹,改造後的小區,環境和服務功能明顯改善,居住條件更加舒適。
鏡頭二:住上樓房心感恩
“我和我兒子住了十多年的鐵棚子,從沒想過這輩子能住上樓房。”吉林市昌邑區和平小區33號樓的白秀麗,提起前些年的苦日子,更感恩於今天的新生活。
白秀麗今年51歲,十幾年前,單位不景氣,她很快下崗了。後來與丈夫離婚,她跟患有癲癇病的兒子相依為命,母子倆甚至連住的地方都沒有,“蝸居”在別人給的一個破舊的鐵棚子裏。“那個鐵棚子只有4平方米,勉強能住下我們娘倆。”白秀麗説,那時的夏天,外面下大雨,屋裏就下小雨;冬天屋裏四處漏風,一夜都不知道被凍醒多少回……由於身患腰椎病,白秀麗不能從事重
體力勞動,每月550元的低保金,是全家的主要經濟來源。昌邑區住建部門了解到白秀麗母子的情況後,按照相關程序,為白秀麗辦理了一套不到40平方米的廉租房。
“拿到鑰匙那天,我跟我兒子抱頭痛哭。我兒子説,以後下雨天再也不用在屋裏打傘了,冬天再也不怕挨凍了……”白秀麗的眼睛濕潤了,隨之又露出了笑容,“現在每天睜開眼睛,眼前兒都是亮的,每年的房租只有407元,採暖費也全部減免,我最要感謝的就是黨和政府。”(實習生黃慧玲 記者粘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