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世錦是瓊中黎族苗族自治縣一位農民,他的3個小孩都在讀大學,但他的經濟壓力並不大。“今年到10月份,我種桑養蠶收入有8萬多元,比去年全年收入還多1萬元。”陳世錦説:“如果不出意外,今年種桑養蠶收入可達10萬元。”
陳世錦家庭收入大幅增加,得益於海南省實施“中部農民增收三年計劃”。在定安、屯昌、瓊中、保亭、五指山、白沙等中部6市縣,很多農民像他一樣,過去兩年中家庭收入大幅增加。
從落後全省到領跑全省
據統計,今年前三季度,全省農民人均現金收入增幅前6名均為中部市縣,最高的是白沙,增幅達到39.7%。中部6市縣農民人均現金收入平均達4417元,同比增長34.5%,高於全省平均增幅7.6個百分點。
中部市縣農民增收,從去年就開始發力。統計數據顯示,去年中部市縣農民人均純收入4156元,比上年增長16.5%,高於全省平均增幅5.3個百分點。
而此前,中部市縣農民收入增幅一直落後於全省平均水平,並且差距不斷拉大。2006年—2008年, 全省農民收入的平均增幅是16.12%。在這3年當中,中部市縣只有白沙超過全省的平均增幅,為17.62%,其它市縣都沒有達到全省平均水平。
政府給力中部農民增收
這兩年中部市縣農民收入為何大幅增加?一個主要原因,是省政府實施“中部市縣農民三年增收計劃”。
2009年9月,省政府在白沙黎族自治縣召開促進中部農民增收現場會,提出《關於促進中部市縣農民三年增收措施的意見》,力爭今後3年6個市縣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400元,年平均增長15%。省政府特別在省農業廳設立農民增收辦公室,負責中部市縣農民增收總協調、總統籌、總落實。
《意見》要求中部市縣實施20項措施,這些措施包括建設綠色優質瓜果菜基地,新增標準瓜果菜基地20個18萬畝;建設標準化畜禽養殖小區,新增生豬出欄80萬頭,禽出欄2000萬隻;扶持發展桑蠶、竹筍等特色種植業,3年力爭種桑面積達5萬畝、新增竹林面積3萬畝、新建花卉基地2萬畝……
白沙現場會吹響中部市縣農民增收的號角,省直各部門齊心協力,各市縣紛紛行動,把中部農民增收推上快車道。
屯昌把農民三年增收計劃任務具體分解到23個責任單位及8個鄉鎮;定安提出瓜菜、花卉、羅非魚、定安黑豬、富硒香米等“五個一萬”産業規劃,並與各鎮及相關部門層層簽訂責任書;白沙推進技能型鄉鎮政府建設,作為轉變政府職能、技術幫扶的重要舉措,強化13項促農增收技能的學習培訓,要求每個鄉鎮幹部聯絡1個村、挂鉤1家農戶……
在創新機制促進農民增收同時,各部門和各市縣千方百計增加“三農”投入,近兩年共投入近50億元。省直部門在項目及資金安排上對中部市縣傾斜,先後整合中央和省資金27億元投入中部市縣,涵蓋當地特色資源産業化、種養業、農業科技、水利、交通、農民培訓等項目,為中部農民持續增收提供有力的支撐。
中部6市縣從本級財政中增加“三農”支出,去年共投入資金11.8億元,安排財政支農預算資金達到15.21億元。
農民增收百花齊放
措施給力,真情投入,也吸引社會資金大量涌入中部市縣,農民增收潛力集中爆發。省農業廳有關負責人介紹,中部農民增收計劃實施兩年來,中部特色農業資源被激活。
定安南華養殖專業合作社帶領農民變荒坡地為水塘,在政府扶持下,水下養魚,水面養鴨,108戶農民人均年收入達到9萬元;
屯昌富昌農民專業合作社在龍頭企業帶動下,開展標準化養殖,年出欄閹雞5萬隻,農民人均增加收入1.2萬元;瓊中桑田由2009年5700多畝發展到今年的2.29萬畝,涉及農戶4818戶,年産值由1300多萬元發展到4300多萬元;白沙把竹子種植作為新興種植業,目前,全縣竹子總面積8.9萬畝,促進了農民人均增收;五指山、定安等市縣積極發展花卉産業,有效激活了土地、資金、技術和市場等農業生産要素。
近兩年來,中部市縣新建畜禽標準化養殖小區43個,總數比2009年翻一番。今年前三季度生豬出欄130萬頭,同比增長9.7%;禽類出欄2257萬隻,同比增長11.7%。其中,保亭禽類出欄279萬隻,增長216.2%,增幅全省第一。
農産品加工業帶動中部農業轉型升級。定安形成以羅非魚、檳榔、胡椒、菠蘿等規模化農産品加工業;屯昌投入1.69億元加快農産品加工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成功引進5家企業入駐園區,帶動4500名農民就業。
省農業廳有關負責人介紹,中部市縣農民增收幅度都超過預定目標,從目前的發展勢頭看,到2012年,中部市縣民農民收入完全有可能趕上全省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