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實現人民群眾所期盼的天更藍、水更清、樹更綠、空氣更清新、環境更優美的目標,讓人與自然的關係更和諧?
始於1981年的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給出了一個厚重的答案:植樹造林、綠化祖國。30年來,全國各地、各界人士紛紛投身植樹播綠,將責任、夢想與希望鐫刻在祖國大地。
今天,我們擷取中央國家機關這朵奇葩,為您講述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成長之路。
全員盡責,義務植樹向縱深推進
揮鍬鏟土,扶苗澆水,短短半天時間,部長們就栽下油松、銀杏、白蠟、千頭椿等2800多株樹木,為首都又添一片新綠。
這是2011年共和國部長植樹的一個片段。多年來,中央國家機關的義務植樹活動,一直受到國務院領導的重視和支持。
國家領導人連續多年帶頭參加義務植樹勞動,各部門主要領導身先士卒。他們的行動帶動了廣大幹部職工積極參加義務植樹的熱情。
“共和國部長義務植樹活動”實施12年來,共有1713人次部級領導參加,植樹20300株以上,建成共和國部長紀念林10處,不僅對中央國家機關義務植樹和綠化美化工作的開展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也在全社會産生了積極的影響。
30年來,每到春季,中央國家機關各部門、各單位都會組織形式多樣的植樹活動,每年都有幹部、職工10萬多人次參加義務植樹,並開展綠化宣傳、認建認養綠地,義務植樹盡責率達到了100%。
隨著各部門、各單位推進義務植樹的力度和廣度不斷加大,廣大幹部職工的熱情被廣泛調動,外交部組織了“獨生子女義務植樹活動”,審計署組織幹部職工開展了“認養、認種”活動,國家體育總局、國家旅遊局、對外友協等單位組織開展了“奧運林”和“中日、中韓友好林”等活動……豐富多彩的活動為中央國家機關義務植樹活動注入了活力,增添了魅力。
就在紀念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30週年之際,中央國家機關結合義務植樹實際,制定印發了《中央國家機關義務植樹管理辦法》,為進一步推動中央國家機關義務植樹工作的開展與後續管理提供有力保障和工作契機。
目前,中央國家機關的義務植樹工作已步入規模化、制度化發展階段。各部門、各單位積極宣傳動員,精心組織,全面行動,使植樹活動不斷向縱深推進。
創新形式,構築首都生態屏障
狂風席捲、漫天黃沙,10年前的北京人見識了沙塵暴,也鎖定了河北省豐寧滿族自治縣。豐寧被認為是距北京最近的沙源地,由於林木蓄積量下降,水土流失嚴重,生態環境日益惡化。
2000年,國家知識産權局在豐寧選擇了一片500畝的河灘荒地和荒山,建立了“世紀林”義務植樹基地。經過10年多的艱苦奮鬥,昔日黃沙裸露、礫石遍佈、寸草不生的荒蕪河灘,已形成一米高的草甸,適生的榆樹、楊樹等幼林初見規模。
黃羊灘,一個佔地10萬多畝、沙塵肆虐的不毛之地。據專家稱,落在天安門廣場的塵沙,有不少來自黃羊灘。
2001年,中信公司廣大員工捐款1700余萬元,在黃羊灘建立了“黃羊灘萬畝治沙綠化基地”。截至2010年底,中信公司累計投入資金4700萬元,完成造林種草面積2萬畝,封育草場面積10萬畝,種植各類苗木近600萬株,造林成活率超過90%,創造了冀西北沙地造林成活率的最高紀錄。
這只是中央國家機關開展全民義務植樹運動的一個縮影。30年來,中央國家機關積極探索義務植樹的盡責形式和途徑,不僅投入大量財力、物力做好義務植樹責任區的防火、防控林木病蟲害和中幼林管護工作,還為郊區新農村綠化美化提供多種形式的“手拉手、共建新農村”幫扶活動。
同時,“栽管並重、以管保栽、林副結合、以副促林”的義務植樹新路子,使豐寧、宣化等環繞北京的縣(區)都走上了“以治理促開發、以開發促治理”的良性發展之路,成為綠色生態寶庫。
截至目前,中央國家機關共建立義務植樹責任區90多處,創建具有綠化、生産、休養功能的“三結合”綠化基地20多處,累計義務植樹3000萬餘株,綠化荒山80萬多畝,治理荒沙地3萬餘畝;共有418個單位獲得首都花園式單位稱號,有96名綠化人員獲得全國綠化獎章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