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頻出擊全國戲劇大賽,連續斬獲各項大獎,不僅摘金奪銀,而且創下極佳口碑。近年來,在主管部門的重視扶持下,吉林省戲劇界異常繁榮活躍,京劇、吉劇、評劇、二人轉佳作頻出,引起業界矚目,也在全國産生廣泛影響。這一切預示著作為曾經的戲劇大省,吉林省正在再度崛起。
今年10月末和11月初,第12屆中國戲劇節和第六屆中國京劇藝術節相繼在重慶和武漢舉行,吉林省吉劇《貴妃還鄉》和京劇《牛子厚》從全國眾多候選劇目中脫穎而出,分別參加了兩個戲劇界最高級別的賽事。其中《牛子厚》獲得第六屆中國京劇節大獎劇目一等獎,這也是省京劇院繼《孫安動本》獲得第五屆中國京劇節劇目一等獎後,再次蟬連冠軍。而《貴妃還鄉》也令觀眾和評委眼前一亮,稱其“通俗易懂、風格清新,充滿民間特色”,並摘得了最佳作曲獎。
這樣的輝煌成績令同行側目,同時也展示了吉林省活力迸發、生機蓬勃的戲劇發展現狀。以這次成績為代表,吉林省近年來的戲劇發展所取得的一系列成績頗為眩目。
2008年,在第五屆中國京劇節上,省京劇院的整理改編傳統劇目《孫安動本》奪得劇目一等獎,隨後,2009年,該劇主演、著名京劇藝術家倪茂才捧得我國戲劇表演藝術的最高獎項——梅花獎,2010年,又摘得上海戲劇白玉蘭獎,該劇的另一主演青年演員張蕾蕾獲得了“白玉蘭”配角獎提名獎。
今年年初,京劇《牛子厚》入圍了2009-2010年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工程資助劇目。
2005年,雙陽評劇團排演的評劇《三嫂》在第九屆中國戲劇節上,奪得中國戲劇最高獎優秀劇目獎。
2008年,松原市滿族藝術劇院排演了滿族新城戲《洪皓》,該劇接連獲得了第二屆全國少數民族戲劇匯演金獎以及全國第十一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
2008年,長春評劇院的評劇《宰相衚同》在第六屆中國評劇藝術節上,囊括了優秀劇目、優秀編劇獎、優秀導演獎、優秀表演獎、優秀作曲獎、優秀舞美獎等6項大獎。2009年,該戲在第三屆全國地方戲優秀劇目展演中榮獲二等獎。2010年,《宰相衚同》以完美的姿態參加第九屆中國藝術節,最終摘取文華獎。
2010年,乾安縣吉劇團排演的吉劇《大布蘇》在北京長安大戲院參加了首屆全國戲劇文化獎優秀劇目調演,贏得了“首屆全國戲劇文明獎原創劇目大獎”,同時還取得“最佳組織獎”、“團體表演金獎”、“最佳策劃獎”、“編劇金獎”、“導演金獎”、“作曲金獎”、“伴奏金獎”、演員“團體表演金獎”9項金獎……
一系列的喜人成果表明,作為曾經的戲劇大省,吉林省的戲劇界正為挽回曾經的榮耀、向著新的戲劇藝術高峰集結出發。
上個世紀60年代至90年代,吉林省曾出現了吉劇《桃李梅》、評劇《三醉酒》和京劇《高高的煉塔》等一批優秀原創劇目,影響全國戲劇界。以首屆全國話劇劇本評獎為例,當時獲獎的12個劇作家中,吉林省就佔了兩席;又如在文化部第一屆文華獎評比中,吉林劇目佔了4席。這些成績使吉林省獲得了“戲劇大省”的美譽。但是與全國戲劇事業一樣,吉林省戲劇在世紀之交跌入了低谷。
近年來,隨著國家推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號召的提出,吉林省在戲劇創作的資金投入上的力度不斷加大,並出臺了扶持政策,這極大地激發了全省戲劇人的熱情,一個有利於吉林戲劇繁榮發展的良好局面正在形成。
在資金投入方面,吉林省在劇目扶持、劇院建設、人才培養以及理論研究等方面進行全面的扶持,這包括省京劇院的京劇大戲樓和省吉劇院的關東劇院整體改擴建工程、省京劇院的青年人才培養等;對於《孫安動本》、《牛子厚》和《貴妃還鄉》等劇目,吉林省更是加大扶持力度,重點打造精品劇目。
此外,吉林省還採取了切實可行的一些措施,扭轉吉林戲劇滑坡局面。如舉辦青年編導培訓班、組織劇作家觀摩全國重大文藝賽事、召開重點劇本討論會,邀請省內外著名專家、學者講課,傳授創作技巧,交流創作信息;舉行二人轉·戲劇小品藝術節,為各級劇團創作排演的劇目和涌現的新人提供展示平臺。
同時,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廳還制定了扶持舞臺藝術的獎勵、激勵機制,扶持舞臺藝術。把“送戲下鄉”活動列入政府10大惠民工程,每年投入的專項資金增至750萬元,這些公益性演出包括京劇、吉劇、話劇、評劇等各種劇目,在培育觀眾、鍛鍊演員的同時,加強了戲劇藝術的傳播和普及。(記者 孟淩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