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説起安徽旅遊,第一印象常常是黃山、九華山。如今是多姿多彩,或是舒適愜意、古色古香的徽文化客棧,或是古樸厚重、源遠流長的皖北人文景點,或是怡情養性、綠色環抱的大別山生態氧吧,或是新奇有趣、驚險刺激的方特世界,還有熱氣繚繞、舒心解乏的巢湖溫泉……從傳統的山嶽觀光為主打,到魅力繽紛的産品體系,安徽旅遊悄然轉型。
資源消耗低,污染排放少,産業關聯度高,旅遊業在建設美好安徽大業中具有重要作用。今年1月至10月,全省接待國內外遊客近2億人次,國內旅遊收入1512.20億元,同比增長47.49%,旅遊外匯收入9.69億美元,同比增長71.85%。未來五年,我省將加快旅遊轉型升級,努力把旅遊業培育成戰略性支柱産業和人民群眾更加滿意的現代服務業。
引力——優化環境,繪就新格局
旅遊業是現代服務業的龍頭,統計數字顯示,旅遊産業每增加1萬元的産出,可直接或間接帶動服務業産出1.4萬元。在轉方式、調結構的新形勢下,省委、省政府將旅遊産業作為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激活旅遊要素,完善政策措施,優化發展環境。
全省有2個市把旅遊業列為主導産業,6個市列為支柱産業,7個市列為重要産業,發展大旅遊、建設大産業的氛圍日益濃厚。
今年以來,我省又相繼出臺《安徽省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快發展旅遊業的意見》、《安徽省旅遊項目貸款擔保風險補助資金管理暫行辦法》,在財政投入、稅收優惠、金融支持、人才培養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把安徽建設成全國重要的旅遊休閒基地”成為旅遊系統最強音。
“十一五”期間,全省旅遊總接待人次進入全國14個過億省份行列,旅遊總收入佔全省 GDP的比重超過9%,旅遊業作為全省經濟支柱産業的地位基本確立。 “然而,旅遊經濟‘總盤子’與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還有差距,‘南熱中溫北冷’,這一困擾安徽旅遊發展的舊格局尚未根本改變。 ”省旅遊局局長胡學凡坦言。
善弈者謀勢。站在“十二五”新的起點上,我省將著力打造黃山、合肥、蕪湖“三個旅遊中心城市”,構建皖南國際旅遊文化示範區、皖江城市帶旅遊區、合肥經濟圈旅遊區和皖北旅遊區“四大旅遊板塊”,建設大別山多彩旅遊、淮河風情與歷史文化旅遊等“十大主題旅遊功能區”,推出生態觀光、文化體驗等十大旅遊精品,形成更具競爭力的大旅遊格局。今年1月至10月,全省接待國內遊客1.93億人次,同比增長37.93%;10個市國內旅遊收入突破50億元,其中合肥、黃山、池州、安慶、蕪湖等5個市國內旅遊收入均突破100億元。
皖南旅遊爭先進位,皖江、皖中、皖北旅遊迎頭趕上,一幅區域旅遊協調發展的壯闊畫卷正在江淮大地徐徐展開。
動力——改革創新,打造新看點
《辭海》裏,動力指推動事物運動和發展的力量。那麼,安徽旅遊轉型發展、跨越發展的動力在哪?胡學凡給出了三個關鍵詞——改革、開放、創新。
我省素有改革創新的優良傳統,在旅遊改革上,依然先行一步。今年以來,我省積極穩妥地推進體制機制改革,打破“楚漢界”,下活“一盤棋”。亳州市在原市文廣局和市旅遊局的基礎上組建市文化旅遊局,變“二元”結構為“一元”統領,理順行政管理體制。蕪湖市、淮南市分別成立了政府主導的旅遊投資(發展)公司,採取“公司統一經營管理+招商引資+項目滾動開發”的模式,打破部門、行業和區域界限,推動旅遊資源優化配置和集約化經營。宿州市靈璧縣以地方特色文化為切入點,深入挖掘鍾馗文化、奇石文化、楚漢文化,推進文化和旅遊相互依存、相互支撐,走出一條文化旅遊強縣的縣域經濟發展新路子。
黃山風景區與美國約塞米蒂國家公園結為友好公園,太平湖“牽手”日本洞爺湖,天柱山與阿里山“結對子”;港澳臺全覆蓋、東南亞廣輻射,國際旅遊航線“密度”持續加大;借助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等國際平臺,展示旅遊形象,推介魅力安徽;引進境外資本、人才,借力發展、借船出海……近年來,我省旅遊開放度日益提高,入境遊客接待量在全國的位次由2005年的第18位躍升至2010年的第12位。今年1月至10月,全省接待入境旅遊者216.61萬人次,同比增長28.14%。
“天造黃山、佛造九華、人造方特。”蕪湖方特歡樂世界的誕生,為我省旅遊業注入新的元素。近年來,以巢湖香泉、來安白鷺島為代表的休閒度假産品,以安慶五千年文博園、亳州北關歷史街區為代表的文化體驗産品,以“千里躍進,將軍故鄉”、“東進序曲,決戰淮海”為代表的紅色旅遊産品等投入運營,極大豐富了旅遊産品類型,提升了旅遊人氣指數。 “無論是遊客的新需求,還是假日旅遊出現的新變化,都迫切要求旅遊産品轉型升級。今年前10個月,我省新開工的旅遊項目1045個(含續建項目),新增投資765.8億元。‘十二五’期間,全省投資額在5億元以上的旅遊項目將達到200個以上,投資總額將達到3000億元以上。這些大項目既為當前的旅遊樹形象、造影響,又為今後的發展蓄後勁、作支撐。 ”胡學凡介紹説。
合力——融合聯動,構築新支撐
粉墻黛瓦,雕花木窗,幾張木椅子,一張茶几,一盤小石磨……走進黟縣西遞的豬欄酒吧,遊客們被幽雅而溫馨的氣息深深吸引。如今,這樣的鄉村酒吧、旅館在黃山已有十多處,不僅成為獨具特色的鄉村旅遊新業態,也為開發利用保護古民居走出了新路子。
今年以來,旅遊與農業、文化、林業、水利、體育、科教等融合發展的步伐進一步加快,不僅豐富了旅遊産品類型,也有力帶動了就業,拓寬了百姓致富渠道。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省旅遊吸納直接就業人數70多萬,帶動就業人數400多萬。
未來五年,我省將繼續推動旅遊與相關産業的深度融合,把綠色旅遊、紅色旅遊、古色旅遊更好結合起來。省旅遊局、省農委將以“休閒農業示範點”等創建活動為抓手,進一步引導廣大農民朋友提升服務質量、塑造特色品牌,以旅促農,以旅強農。結合中華文化旅遊年主題活動,深挖資源優勢,打造幾臺國內知名的旅遊文化大戲,尤其要在皖北歷史人文主題景區建設上取得重要突破。組織開展紅色旅遊系列推介活動,加強紅色旅遊A級景區創建,更有力地帶動革命老區群眾增收致富。
在國際旅遊市場上,“名城—名山—名水—名園”是一條熱門的精品線路。上海的都市魅力、黃山的山嶽風光、杭州的西湖美景和蘇州的江南園林,分屬滬皖浙蘇四地,是旅遊區域協作將其串聯成一個“黃金線路”。在旅遊區域協作大趨勢下,我省主動作為,對內突出重點,打造四大板塊;對外合縱連橫,向東融入長三角旅遊經濟圈,向西與鄂豫兩省共同叫響大別山紅色旅遊品牌,同時聯合湘鄂贛豫晉建立中部旅遊經濟共同體,力爭在開放合作中謀求共贏。今年5月,我省首次參加長三角地區旅遊合作聯席會議,11月又邀請滬蘇浙旅遊同仁齊聚合肥,攜手合作,共同推動長三角“無障礙旅遊區”建設。
“皖江澎湃八百里,淮河生息五千年。到徽州人間無夢,登黃山天下無山。 ”這首飽含激情的詩句,描繪出了安徽旅遊的無窮魅力。厚積薄發、加速上揚的安徽旅遊業必將在建設美好安徽進程中書寫多彩華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