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班會議“中國角”舉辦應對氣候變化高峰論壇
中國代表團團長、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解振華出席並致辭
當地時間2011年12月7日上午,聯合國氣候變化德班會議“中國角”召開應對氣候變化高峰論壇,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解振華、世界銀行常務副行長英格拉瓦蒂、英國能源與氣候變化大臣休恩、意大利環境、領土和海洋部長克裏尼以及英國前副首相普雷斯科特等出席會議。解振華副主任發表了題為《攜手應對氣候變化,共創綠色低碳未來》的致辭。
解振華副主任在致辭中強調,應對氣候變化,推動低碳發展,已成為當今世界潮流。各國都在採取相應政策措施,英國出臺了《創建低碳計劃——英國溫室氣體減排路線圖》和《低碳轉換計劃》,歐盟發佈了《2050低碳經濟路線圖》,世行等金融機構已將應對氣候變化納入其主流業務。中國也將節能減排和實現低碳發展作為應對氣候變化、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抓手,制定頒布了“十二五”規劃《綱要》、《“十二五”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和《“十二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確定了單位國內生産總值二氧化碳排放2015年較2010年下降17%等新的約束性指標,以及合理控制能源消費總量、提高資源産出率等政策導向。中國政府將通過目標責任制等行政措施,綜合運用價格、稅收、金融、財政等激勵性經濟政策,動員全社會共同努力,實現上述目標。
解振華表示,發達國家擁有雄厚的經濟實力,掌握先進的低碳技術,世界銀行等多邊機構也在氣候變化領域儲備了大量知識和技術資源,積累了豐富的實踐經驗,並擁有相當規模的贈貸款資金來源,可以為發展中國家規劃、設計並實施應對氣候變化行動提供有力支持。中國期待與各國和主要國際機構共同努力,積極採取國內減緩與適應措施,也願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為其他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行動提供支持。中方期待德班會議能繼續堅持《公約》及《京都議定書》基本框架,嚴格遵循巴厘路線圖授權,堅持公開、透明、廣泛參與、締約方驅動和協商一致的決策機制,統籌減緩、適應、資金、技術等問題,取得實質性的成果。
世行常務副行長英格拉瓦蒂表示,中國已成為全球綠色低碳發展的領導者,展示了清潔發展的成功典範,世行非常高興與中國在相關領域開展合作,特別是在農業、交通、工業以及低碳融資方面的合作。英國能源和氣候變化大臣休恩介紹了英國在綠色低碳發展領域的新進展,表示英國致力於探索兼顧綠色、減排和創造就業的可持續的低碳發展模式,願與其他國家分享相關政策經驗。意大利環境、領土和海洋部部長克裏尼表示,中國已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引擎,在綠色低碳發展領域也投入大量資源。中意兩國在氣候變化領域一直保持良好的合作關係,期待未來能進一步深化雙邊合作。英國前副首相普雷斯科特表示,中國重視氣候變化問題,發佈了《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2011)》白皮書,詳細介紹了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總體部署、取得的成效以及有關國際談判的基本立場,認為發達國家不應在《京都議定書》第二承諾期問題上為推脫責任尋找各種藉口。
此次高峰論壇是德班會議“中國角邊會”系列活動之一,共有來自各國和國際機構參會代表約100余人出席了會議。
中國表現獲得德班氣候大會與會代表積極評價
新華社南非德班12月7日電(記者于大波 陳勇 邵海軍)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已進入尾聲,與會各方正加緊磋商,力圖縮小分歧。中國為促使大會取得成果,表現出極大誠意,既堅持原則,努力維護中國和其他發展中國家的利益,又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因此獲得許多與會代表的積極評價。
5日,在德班氣候大會中國代表團首場新聞發佈會上,中國代表團團長解振華表示中國願意有條件接受2020年後的量化減排協議。他強調,發達國家必須簽署《京都議定書》(下稱《議定書》)第二承諾期;儘快啟動綠色氣候基金,建立監督和執行機制;落實適應、技術轉讓、森林、透明度、能力建設等共識;加快對各國兌現承諾、落實行動情況的評估;堅持“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公平、各自能力的原則,確保環境的整體性。 >>>詳細閱讀
中國代表團透露"十二五"節能減排目標和主要措施
新華社南非德班12月6日電(記者 陳勇 于大波 邵海軍)參加德班氣候大會的中國代表團6日向新華社記者透露了中國“十二五”期間節能減排主要措施。代表團官員表示,中國政府決心在5年內綜合運用多種手段,大幅度降低碳排放強度(單位國內生産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到2015年使全國碳排放強度比2010年下降17%。
代表團官員説,中國政府“十二五期間”計劃採取的主要措施包括:加快調整産業結構,大力發展服務業和戰略性新興産業,到2015年服務業增加值和戰略性新興産業增加值佔國內生産總值比例分別提高到47%和8%左右;大力推進節能降耗,到2015年形成3億噸標準煤的節能能力,單位國內生産總值能耗比2010年下降16%;積極發展低碳能源,到2015年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比例達到11.4%;努力增加碳匯,新增森林面積1250萬公頃,森林覆蓋率提高到21.66%,森林蓄積量增加6億立方米;控制非能源活動溫室氣體排放;加強高排放産品節約與替代。 >>>詳細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