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山荒坡變綠了,沙塵天氣減少了,空氣質量好了,河流水量增大了,村周邊的野生動物比以前多了。”自樂都縣下營鄉實施澳援項目以來,全鄉5個村的群眾感到身邊的氣候和環境發生了明顯變化。該項目以生態環境的可持續發展和農民脫貧為中心,實施圍欄禁牧、退耕還林、濕地保護,並通過各種培訓提高了當地農民的文化素質和勞動技能,使農民外出務工收入大幅增加。
樂都縣下營鄉是青海省實施國際援助項目中的一個示範區。自2002年首次實施澳援“青海林業資源管理項目”以來,全省已先後啟動實施了7項國際援助項目,累計引進外援資金7.36億元,不僅使項目實施區的水土流失減輕、生態環境惡化得到遏制、植被恢復、生態環境得到改善,還有效改善了農牧區的生産生活條件,為農牧民增收創收奠定了基礎。據實施項目的專家分析,2000年時下營流域農民外出務工只有半年時間,戶均勞務收入只達到710元;2009年,下營流域農民在獲得穩定的退耕還林補助的同時,外出務工時間延伸到8個月,戶均勞務收入提高到9000多元,勞務收入佔到總收入的一半以上。
2002年5月,由澳大利亞政府援助的“青海林業資源管理項目”在青海省啟動,開創了青海林業對外合作的先河。該項目總投入1.44億元。經過6年時間的實施,中澳雙方在能力建設、流域管理、社區發展、林業活動、農牧示範、監測和評估等活動中取得了顯著成效。項目所採用的參與式方法和流域綜合治理的理念,為青海省當前和今後實施生態恢復和重建項目探索出了新的方法和思路。
在近10年時間裏,省林業廳相繼與日本、歐盟、保護國際、亞洲開發銀行、澳大利亞南十字星大學等國際政府和組織及非政府組織和院校開展了合作,先後啟動實施了GEFOP12中國-全球環境基金乾旱生態系統土地退化防治夥伴關係項目、日元貸款“青海湖流域周邊地區生態環境綜合治理項目”、歐盟“生物多樣性保護項目”和中澳環境發展項目。項目涵蓋了青海省平安、湟中、西寧、共和、海晏、剛察、都蘭、烏蘭、玉樹、雜多等近20個縣(市)。
在外援項目實施過程中,每年約有20多位國際國內專家來青海,不僅為全省林業生態建設帶來了參與式管理與規劃、流域治理和綜合生態系統管理等國際先進理念和方法,還打破了單一行業項目管理模式,體現了跨行業、多部門協作與參與的綜合生態系統管理理念,提高了項目綜合效益和資金綜合使用效率,為西北地區自然條件類似省份的生態建設和林業資源管理提供了可借鑒的經驗。
通過實施項目,政府更加注重服務與監督,提供信息、技術支持、加強溝通與協調,促進了政府職能的轉變。同時,提高了農牧民的環境意識和主人翁意識,激發了農牧民治理環境、保護環境的積極性。豐富了青海省生態建設和林業可持續發展的管理體制和模式,提高了管理者的決策能力和專業水平,培養了一批實施外援項目的人才和隊伍。(作者:羅連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