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以更加堅決的態度、更加堅定的信念、更加開放的眼光、更加務實的作風,加快新聞出版業走出去的步伐,開創‘十二五’時期新聞出版業走出去的新局面。”12月22日下午,新聞出版總署在京召開全國新聞出版走出去工作會議,全面總結“十一五”時期新聞出版業走出去工作取得的經驗,研究部署新形勢下如何推動新聞出版業走出去工作。新聞出版總署署長、國家版權局局長柳斌傑出席會議並作重要講話。新聞出版總署副署長鄔書林主持會議。
柳斌傑在講話中對“十一五”時期新聞出版業走出去的成效給予了充分肯定。他説,“十一五”期間,我國新聞出版業全面實施走出去戰略,培育走出去主體,完善走出去政策,實施走出去項目,搭建走出去平臺,擴充走出去隊伍,不斷創新合作模式,拓展國際渠道,版權輸出、産品出口、數字傳播、加工外貿和對外投資總體規模擴大,領域拓寬、形式多樣,影響力顯著增強,涌現了一批走出去的品牌産品和骨幹企業,新聞出版業國際化進程明顯提速,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顯著增強。這些成績的取得,是廣大新聞出版單位努力實踐和不懈探索的結果,是新聞出版戰線廣大幹部職工集體智慧的結晶。在走出去實踐中積累了7點寶貴的經驗:黨中央、國務院的關懷支持是根本保證,爭取走出去的扶持政策是基本條件,深化新聞出版業改革是走出去的強大動力,加強規劃引導是落實走出去戰略的關鍵環節,實施走出去重大工程是落實走出去戰略的重要舉措,新聞出版企業主體作用是走出去的實踐力量,科技創新是走出去的重要支撐。
柳斌傑指出,實施走出去戰略是黨中央、國務院賦予我們新聞出版戰線的重大任務,是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和弘揚中華文化的重要手段,也是中華文明對人類進步事業有所貢獻的重要途徑,黨中央對此始終高度重視。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的召開、文化強國戰略目標的提出,不僅為新聞出版業下一步的改革與發展指明了方向,也為加快推動新聞出版業走出去帶來了巨大的動力。要認真貫徹落實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充分認識做好“十二五”新聞出版業走出去工作的緊迫性,應對變局、搶抓機遇,排除困難、解決問題,明確使命、加快步伐,開創“十二五”時期新聞出版業走出去的新局面。當前,必須做好6項重點工作:一要不斷開拓進取,創新走出去的思路;二要加快內容創新,打造一批有影響的品牌産品;三要加快科技融合,推動數字出版産品走出去;四要整合優勢資源,構建立體化國際傳播渠道;五要鼓勵聯合重組,打造一批外向型骨幹企業;六要加強國際合作,提升新聞出版業國際競爭力。
柳斌傑強調,為深入貫徹落實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持續推動新聞出版業走出去,在出臺《新聞出版業“十二五”時期走出去發展規劃》的基礎上,新聞出版總署歷時一年多,又制定了《關於加快我國新聞出版業走出去的若干意見》,下一步的關鍵是抓好落實。當務之急是要在7個方面狠下工夫,即做好走出去佈局規劃,完善走出去體制機制,加強走出去機構,落實走出去政策,用好走出去平臺,抓好走出去工程,培養走出去人才,努力為加快新聞出版業走出去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中宣部出版局局長陶驊,外交部、財政部、商務部、文化部、國務院新聞辦等有關部門負責人,新聞出版總署各司局、直屬單位和署管行業協會主要負責人,各省(區、市)新聞出版局負責人,中國出版集團、中國教育出版傳媒集團、中國科技出版傳媒集團等出版集團負責人,部分重點出版單位、報刊社、數字出版企業、出口企業、印刷企業等主要負責人參加會議。
柳斌傑:大力提升我國新聞出版業的國際競爭力
——在全國新聞出版走出去工作會議上的講話
(2011年12月22日)
實施走出去戰略是黨中央、國務院賦予我們新聞出版戰線的重大任務,是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和弘揚中華文化的重要手段,也是中華文明對人類進步事業有所貢獻的重要途徑,黨中央對此始終高度重視。
今年10月召開的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審議並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決定》在集中全黨智慧的基礎上,闡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確立了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戰略目標,提出了新形勢下推進文化改革發展的指導思想、重要方針、目標任務、政策舉措,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指導我國文化改革發展的綱領性文件,是黨中央全面、深刻分析和審視當代中國所面臨的形勢任務,對文化改革發展所作出的重大決策。《決定》和胡錦濤總書記在全會上的重要講話,不僅為新聞出版業下一步的改革與發展指明了方向,也為加快推動新聞出版業走出去帶來了巨大的動力。在這樣一個關鍵時期,我們召開走出去工作會議,全面總結“十一五”時期新聞出版業走出去工作取得的經驗,表彰先進、樹立榜樣,研究部署新形勢下如何推動新聞出版業走出去工作,這對貫徹落實好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認真實施好《新聞出版業“十二五”時期發展規劃》和《新聞出版業“十二五”時期走出去發展規劃》,加快推動文化産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産業,加快推動我國向新聞出版強國邁進,不斷提升我國新聞出版業的國際傳播力、競爭力和影響力,無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十一五”時期新聞出版業走出去的成效
“十一五”期間,我國新聞出版業全面實施走出去戰略,版權輸出、産品出口、數字傳播、加工外貿和對外投資總體規模擴大,領域拓寬、形式多樣,影響力顯著增強,涌現了一批走出去的品牌産品和骨幹企業,新聞出版業國際化進程明顯提速,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顯著增強。
(一)版權貿易逆差不斷縮小,輸出數範圍逐步擴大。
經過多年的努力,我國版權貿易逆差情況大為改觀,從2002年到2010年,我國版權輸出數量逐年增長,特別是2009年-2010年兩年間更是實現了快速增長。2010年全國共輸出出版物版權5691種,引進出版物版權16602種,版權貿易逆差從“十五”末的7.2:1縮小到“十一五”末的2.9:1,五年間版權輸出總量增長275%。作為版權貿易主體的圖書版權輸出結構不斷優化,特別是與重點發達國家之間的版權貿易逆差實現較大轉變,對美、日、加、英、法、德、俄等重點發達國家的圖書版權輸出總量比“十五”末增長近14倍。對港澳臺地區的版權輸出依賴程度明顯降低,佔版權輸出總量的比例從2005年的59%下降到了2010年的34%。版權輸出的産品形態越來越多元化,從過去比較單一的圖書、期刊版權拓展到報紙、音像電子、數字版權等多種形態。
(二)出版實物出口穩步增長,部分産品在海外創出品牌。
出版産品出口是新聞出版業走出去的中堅力量,儘管近年來受到數字化浪潮、金融危機和人民幣升值等多重因素的影響,但新聞出版産品出口仍繼續保持增長。2010年全國出版物進出口經營單位累計出口圖書、報紙、期刊、音像製品、電子出版物96.5萬種次,出口總量為1047.5萬冊(份、盒、張),出口金額為3758.2萬美元。與“十五”末相比,出口數量增長近30%,金額增長7.4%,輸出品種保持了大於引進品種的勢頭。目前,我國出版物已進入世界190多個國家和地區,據海關報告顯示,今年又是突飛猛進的勢頭。尤其值得重視的是,一些重點産品在海外市場創出了品牌。
(三)數字出版産品出口勢頭強勁,境外收益不斷提高。
數字出版産品出口是新聞出版業走出去的新領域,發展迅猛。借助國外技術平臺,我國數字出版産品大量輸出海外,一些學術期刊的海外下載量、國際影響因子和國際投稿量明顯增加。2010年我國期刊數據庫的海外付費下載收入近千萬美元,電子書海外銷售收入超過5000萬元人民幣,網絡遊戲出口額突破2億美元。依靠雄厚的資金實力,一些重點數字出版企業實現了在國際市場中的廣泛覆蓋和收益倍增。截至2010年年底,清華同方中文期刊全文數據庫海外機構用戶數量超過1000家,分佈在38個國家和地區,五年累計出口額達3227萬美元;漢王電紙書海外銷量突破5萬台;完美世界公司開發的10款民族遊戲用戶遍佈四大洲60多個國家地區,海外收入超過9000萬美元;盛大網絡文學在線閱讀,讀者分佈在幾十個國家。
(四)印刷加工外貿産值逐年增加,順差優勢明顯。
印刷加工外貿既是新聞出版業走出去的一種模式,也是我國新聞出版國際勞務輸出的重要渠道。2010年,我國印刷加工服務出口收入總計為661.65億元人民幣,佔印刷工業總産值的8.6%。佔全國印刷總産值3/4的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三大印刷産業帶已成為全球重要的印刷加工基地。廣東、北京、上海的印刷外貿集散地功能明顯,輸出規模逐年增長。中國印刷集團公司、北京華聯印刷有限公司、深圳雅昌彩色印刷有限公司等企業的年出口額都達到了千萬元乃至上億元。
(五)國際投資成果豐碩,在外企業競爭力逐步形成。
資本國際輸出、在境外辦實體是新聞出版業走出去的高級模式,要求企業不僅有國際化發展眼光,有境外本土化運作經驗,還要有境外投資的實力。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國新聞出版企業已在境外投資或設立分支機構459項,其中,從事圖書出版的分支機構28個,從事期刊出版業務的分支機構14個,報刊及新聞采編分支機構275個,數字出版子公司15個,出版物發行網點65個(包括網絡書店4個),印刷或光盤複製工廠45個,出版教育、培訓、版權、信息服務機構7個。另外,通過收購或參股建立的海外網點有10個。走出去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得到提升,跨國發展的經驗也更加豐富。
(六)走出去渠道不斷拓展,傳播力不斷增強。
借助國外主流零售渠道,覆蓋海外高端讀者和主流人群,是我國新聞出版業拓展國際營銷渠道的一個重大突破。“十一五”期間,經過“中國出版物國際營銷渠道拓展工程”的助推,我國新聞出版産品成功進入國際知名圖書連鎖機構,一批優秀外文圖書已經逐漸進入法國拉加代爾集團的3100多家國際書店銷售網絡,近萬種圖書通過“全球百家華文書店中國圖書聯展”被推介到五大洲的數十個國家。中國國際圖書貿易集團有限公司和美國亞馬遜公司聯手啟動的亞馬遜“中國書店”合作項目,目前已有兩萬餘種中國圖書上線至美國亞馬遜網站,並將在一年內達到10萬種的規模。不少出版企業還十分重視與世界跨國出版傳媒企業建立穩定的戰略合作關係,將中華文化內容源源不斷地傳播到世界各地。
(七)國際書展參展水平和質量不斷提高,中國主賓國活動成為亮點。
國際書展是版權輸出及實物出口的重要平臺。自2005年以來,我國每年舉辦和組織參加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書展、書市,改變了過去年年“人變書不變”的狀況,注重圖書品牌和商業利益,參展水平不斷提高,版權輸出和實物出口逐年增加。這期間,先後在法國、俄羅斯、韓國、德國、希臘、埃及等國家舉辦了國際書展中國主賓國活動。特別是在2009年德國法蘭克福國際書展中國主賓國活動舉辦期間,我國參展團共簽署版權輸出合同2417項,相當於2008年的5倍多,超過當年版權輸出總量的一半。2011年法蘭克福國際書展上,中國展團實現了版權輸出2424項,再創歷史新高。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經過多年培育已經成為世界四大書展之一,2011年博覽會期間實現版權輸出1652項,版權引進與輸出之比為1:1.46,實現我國圖書版權輸出的重大突破。國際書展及中國主賓國活動已成為中國出版物版權輸出的重要平臺,有力地推動了中外出版業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和走出去戰略的實施。
(八)走出去人才隊伍日漸壯大,素質逐步提高。
幾年來,通過“請進來”、走出去等各種方式,開展了走出去專門人才培訓,舉辦國際高層出版論壇,取得了較好成效。目前,各個出版集團和較大規模的出版單位都有專門的國際機構和人員,專職負責出版走出去工作。每年重要國際書展的參展人員也相對比較專業化,與幾年前的狀況相比大有改觀。出版領域的版權貿易人才、出版翻譯人才、外向型經營管理人才等人才隊伍正在日漸壯大,一些企業也有外籍員工,成為走向國際的新力量。
總體説,“十一五”時期新聞出版業走出去工作成效顯著、成果豐碩。這些成績的取得,是廣大新聞出版單位努力實踐和不懈探索的結果,是新聞出版戰線廣大幹部職工集體智慧的結晶。
二、“十一五”時期新聞出版業走出去的經驗
“十一五”期間,新聞出版系統按照“高舉旗幟、圍繞大局、服務人民、改革創新”的總要求,進一步培育走出去主體,完善走出去政策,實施走出去項目,搭建走出去平臺,擴充走出去隊伍,不斷創新合作模式,拓展國際渠道,積累了寶貴的國際化運作經驗。總結五年來走出去工作的成功經驗,對我們加快推動“十二五”時期新聞出版走出去工作,無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和借鑒意義。
(一)黨中央、國務院的關懷支持是根本保證。
黨中央、國務院始終高度重視走出去工作,並在國家層面對走出去戰略進行了重要部署。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根據國內外形勢的新發展和新變化,對文化走出去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黨的十六大報告指出:“繼續擴大對外文化交流,增進人民之間的友誼,推動國家關係的發展。”黨的十七大報告首次提出“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新要求,再次強調要“加強對外文化交流,吸收各國優秀文明成果,增強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十七屆六中全會首次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宏偉目標,進一步提出要“提高文化開放水平,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在堅定不移地實施走出去戰略的同時,黨中央、國務院還在國家“十五”、“十一五”、“十二五”時期發展規劃、《國家“十一五”時期文化發展規劃綱要》、《文化産業振興規劃》等重要文件中明確了一系列支持文化走出去的方針政策,有力地推動了中華文化走出去的實踐。中央領導非常重視新聞出版業走出去,對走出去工作不斷給予關懷與支持,每次北京國際書展,中央領導都親自到場指導。特別是2009年法蘭克福國際書展中國主賓國活動,多位中央領導同志先後幾十次就活動的整體工作作出重要批示,並就工作中遇到的具體問題及時研究、大力支持,使該項活動最終取得圓滿成功,在國際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有效展示和弘揚了中華文化精神。
(二)爭取扶持政策是走出去的基本條件。
黨中央高瞻遠矚地提出實施走出去戰略以來,新聞出版總署就把政策制定作為基本條件。經過努力,中央有關部門從出版産品和服務出口、出口重點企業和重點項目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鼓勵和支持出版走出去的政策措施,如財政部等部門印發了《關於鼓勵和支持文化産品和服務出口的若干政策》、《文化産業發展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宣傳文化發展專項資金管理辦法》、《關於支持文化企業發展若干稅收政策問題的通知》,商務部等部門出臺了《關於進一步推進國家文化出口重點企業和項目目錄相關工作的指導意見》、《關於金融支持文化出口的指導意見》,等等。這些政策從財政、金融、稅收、信貸等多個方面對走出去産品、企業和項目給予大力扶持,極大地調動了走出去企業的積極性,為新聞出版業走出去起到重要推動作用。
(三)深化新聞出版業改革是走出去的強大動力。
十六大以來,我國新聞出版業深化改革,以轉企改制為突破口著力培育新型市場主體,加快産業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激活了走出去的動力。目前,經營性圖書和音像出版單位已基本完成轉企改制,非時政類報刊出版單位轉企改制全面啟動,120多家新聞出版企業集團成功組建,49家新聞出版企業成功上市。民營文化工作室有序參與出版策劃服務,非公有資本和外資已全面進入印刷、複製、發行和新媒體硬體製作等領域,參與國際競爭是企業內在的發展衝動,不再是“被”走出去。經過改革,制約新聞出版業發展的體制性障礙得到進一步消除,新聞出版業的實力和競爭力不可與往昔同日而語。目前,我國日報總發行量居世界第一位,圖書出版品種和總印數居世界第一位,電子出版物總量居世界第二位,印刷業年産值居世界第三位。2010年,新聞出版業總産出達到1.27萬億元。這就為新聞出版業走出去夯實了基礎、鋪平了道路、積聚了力量。如果沒有改革,哪有條件和實力走向國際市場?哪有動力和能力參與世界出版業競爭?只有改革後的企業才有動力。
(四)加強規劃引導是落實走出去戰略的關鍵環節。
為貫徹落實中央精神,加快推動新聞出版業走出去,新聞出版總署高度重視政策導向和規劃引導,一方面鼓勵企業積極用好中央有關扶持政策加快走出去,另一方面在新聞出版業“十一五”發展規劃、加快推動新聞出版體制改革與發展的指導意見等相關文件中出臺了多項走出去的引導措施。特別是今年,新聞出版總署還專門制定下發了《新聞出版業“十二五”時期走出去發展規劃》,提出對實現走出去的新聞出版企業,在出版資源上給予優先配置和政策傾斜;支持出版集團公司和具有一定版權輸出規模的出版社成立專門針對國外圖書市場的出版企業,經批准可配備相應出版資源;對列入走出去重點工程中的出版項目所需出版資源給予重點保障;對走出去成效顯著的完全外向型的非公有制企業給予特殊扶持政策,等等。在《關於加快我國新聞出版業走出去的若干意見》中,提出要有效利用國家和相關部委的現有政策的同時,進一步優化新聞出版資源配置。對新增或續批的中外版權合作期刊,在原創中國內容被國外合作期刊轉載的數量上作出明確規定;在出版單位等級評估辦法中增加新聞出版産品與服務出口年收入、從事國際業務拓展人員數量兩項走出去相關指標;在出版物進出口經營單位的考核指標中,明確年度出口金額增長幅度須大於進口金額增長幅度,並按出口實績配置進口權限,在職稱考評和“中國出版政府獎”等各種獎項的評定中增加走出去的內容等。這些引導措施,具有很強的針對性、指導性和實踐性,有力地推動了新聞出版業走出去戰略的落實。
(五)實施重大工程是落實走出去戰略的重要舉措。
為有效推動新聞出版業走出去,新聞出版總署實施了一系列走出去重點工程。《大中華文庫》工程、經典中國國際出版工程、中國圖書對外推廣計劃、中國出版物國際營銷渠道拓展工程、重點新聞出版企業海外發展扶持工程、文化産品和服務出口重點企業與重點項目獎勵計劃等工程的實施,目標明確、扶持到位,有效調動了新聞出版企業走出去的積極性。《大中華文庫》已推出87種漢英對照版和15種漢韓對照版,56%的産品銷往國外,成為國際著名大學、圖書館的必備中國書。經典中國國際出版工程致力於通過學術作品和文學作品的版權輸出與合作出版,向國際市場全面、深入、準確地介紹當代中國的發展和中華文明的精髓,鼓勵出版物面向發達國家主流讀者發行,借助發達國家的全球影響力來擴大中國文化影響。工程入選項目學術和文學水平高,市場定位準,受到國外中國問題研究專家、學者的重視,産生了良好的帶動和輻射效應,目前已有400多種獲得資助的中國圖書在海外出版發行。中國圖書對外推廣計劃已在40多個國家推出千余種中國圖書。中國出版物國際營銷渠道拓展工程通過實施“借船出海”戰略,構建包含國際主流營銷渠道、海外主要華文書店、重要國際網絡書店等在內的國際立體營銷網絡,破解了多年來困擾中國出版物走出去的渠道難題,推動更多的中國優秀出版物走向世界。可以説,走出去重大工程的實施,實實在在地帶動了新聞出版業走出去。
(六)新聞出版企業主體作用是走出去的實踐力量。
隨著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中國新聞出版企業市場主體作用越來越大,它們不僅創造走出去的産品,而且尋求國外發展空間,直接在海外布點,投資、合資、合作,甚至並購國外出版公司。近年來,安徽出版集團在俄羅斯創建的新時代印刷有限公司業務已經拓展到了全俄境內的10個州,企業綜合實力位居俄羅斯中央區前列。人民衛生出版社投資收購了加拿大BC戴克出版公司的全部醫學圖書資産。中國青年出版總社在英國註冊成立了第一家以出版英文圖書為主的專業出版社,而且實現了當年贏利。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先後與牛津大學出版社等十多家國際著名出版公司合作,出版了100多種對外漢語教材,銷往全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應用人數超過1億。接力出版社、二十一世紀出版社的兒童系列書,都進入幾十個國家。湖北長江出版集團出版的《狼圖騰》已向全球輸出25個語種的版權,全球銷量15萬冊。中華書局出版的《于丹〈論語〉心得》已輸出28個語種的版權、33個版本,海外總銷量達到30.4萬冊。一批具有實力和競爭力的新聞出版骨幹企業通過成功實施以進帶出戰略、“借船出海”戰略、本土化戰略,成為走出去的典範。要知道:微軟、蘋果、好萊塢就是美國文化的推動者。中外這些企業的成功經驗證明,企業主體作用的發揮,是走出去的實踐力量。我們要用這些典範帶動其他新聞出版單位的外向型發展。
(七)科技創新是走出去的重要支撐。
當今時代,人類社會已經進入技術創新不斷涌現、結構調整不斷加快的重要時期。科技競爭日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焦點,科技進步和技術創新成為新聞出版業發展的重要推動力。特別是以互聯網為代表的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及其在新聞出版領域的廣泛應用,使出版物的傳播手段更加多樣,傳播渠道更加通暢,傳播能力不斷增強,也使得越來越多的出版物通過新型出版方式和互聯網等傳播載體在海外傳播成為可能。國際上,發達國家的出版傳媒集團主要業務均已融入互聯網,並開展了大規模的電子商務,數字産品和服務收入在業務收入中的比重正在不斷上升。我國數字出版産業的總産值每年均保持著高速增長的態勢,以國際學術出版平臺、網絡遊戲出版、手機出版、互聯網出版等為標誌的新型出版業態異軍突起。科技進步和技術創新,豐富了出版形態,拓展了傳播渠道。我們要大力使用這些跨國界出版平臺和技術,為新聞出版走出去構建重要支撐。
三、充分認識做好“十二五”新聞出版業走出去工作的緊迫性
(一)應對變局、搶抓機遇,刻不容緩。
當前,新聞出版業數字化、國際化、全球化趨勢進一步走強。受金融危機影響,國際出版業兼併、收購、重組步伐不斷加快,國際出版傳媒格局出現新變化。資本、技術、人才等生産要素在世界範圍內正在進行重新配置,對國際出版市場份額的爭奪更加激烈。這對推動我國新聞出版業走出去,加快海外並購、拓展海外市場、搶抓海外資源,擴大國際出版市場份額,創造了有利的外部環境。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持續快速發展,我國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正在不斷提升,國際社會渴望了解中國的願望正日趨強烈。在中國經濟保持持續增長的態勢下,新聞出版業也呈現出快速發展的勢頭,一枝獨秀的中國出版物市場引起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世界上幾乎所有國際大型出版傳媒集團都以不同方式在我國設立了相關機構。這對我國新聞出版走出去,在國際上進一步贏得話語權、掌握主動權提供了有利條件。受互聯網等新興文化産業的衝擊,世界範圍內出版産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一批互聯網技術、數字技術、移動通信技術企業正向內容産業進軍,國際出版傳媒企業也加快了數字化轉型步伐,一個全新的出版産業正在形成,新興業態的發展成為國際出版業增長的新動力。這對我國新聞出版走出去,搶佔新興産業制高點提出了挑戰也提供了機遇。及時應對、乘勢而上就能前進,遲遲不動、坐失良機就會落伍,拉開的差距還會加大,甚至既走不出去,也守不住陣地。
(二)排除困難、解決問題,時不我待。
我們要清醒地認識到,新聞出版業走出去還存在著不少問題。比如,我們生産的高質量作品仍然較少,一些出版物出口量雖然較大,但一時還難以進入國外主流渠道;版權引進和輸出逆差仍舊存在,差距雖呈逐年下降態勢,但總體狀況仍未根本改變,輸出到歐美等發達國家和地區的版權數量仍然偏少;一些企業對走出去的規律認識把握不夠、動力不足,影響了走出去的效果;我國尚未形成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出版傳媒骨幹企業,在國際競爭中難與國際大型出版傳媒集團相抗衡;一些優惠政策尚未完全到位,走出去企業境外經營依然困難重重;外向型出版人才,尤其是從事海外投資和經營管理的領軍人物仍然嚴重缺乏,等等。這些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困擾和阻礙著新聞出版業的國際化之路,亟須我們開拓思路、創新舉措,切實解決目前存在的問題,克服困難,打開局面。
(三)國際較量、實力競爭,只爭朝夕。
當今世界正處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科學技術日新月異,各種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鋒更加頻繁,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顯,維護國家文化安全任務更加艱巨,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要求更加緊迫。由於意識形態的差異難以在短時間內消除,個別國家對我國國情的曲解,對中華文化固有的偏見,對世界範圍內客觀存在著的不同文化價值取向的交鋒和對立心理,使我國新聞出版業走向世界增加了阻力和難度。與西方主要媒體和出版傳媒集團強大的整體實力相比,我國新聞出版業的整體實力、影響力和競爭力都還較小。在新一輪國際競爭面前,我國新聞出版業在內容的原創性、人才、技術、設備、開拓國際市場等方面實力較弱,競爭力不強。新聞出版業走出去必須立足國際較量、實力競爭,只爭朝夕地追趕發達國家。
(四)明確使命、深化認識,加快步伐。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的召開、文化強國戰略的提出,對新聞出版業走出去提出了新的歷史使命。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我們必須更加深刻地認識到,加快推動新聞出版業走出去是提升我國文化軟實力、增強中華文化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的必然要求;是發展國家公共外交、促進國際社會對中國的理解和認同的重要途徑;是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打造新聞出版強國,推動文化産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産業的重要舉措;是新聞出版業調整産業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必要手段;是積極利用“兩種資源,兩個市場”,提高企業抗風險能力的現實需要。全行業一定要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的精神和要求上來,進一步加深對建設文化強國重要性和緊迫性的認識,切實增強機遇意識和憂患意識,切實增強推動新聞出版業走出去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增強主動性和積極性,以更加堅決的態度、更加堅定的信念、更加開放的眼光、更加務實的作風,加快新聞出版業走出去的步伐,不斷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不斷提升我國新聞出版業的國際影響力。
四、貫徹落實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開創“十二五”時期新聞出版業走出去的新局面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審時度勢提出了“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戰略目標,並提出到2020年,我國文化産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産業,整體實力和國際競爭力顯著增強,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文化産業格局全面形成,以民族文化為主體、吸收外來有益文化、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文化開放格局進一步完善等6個方面的奮鬥目標。新聞出版業作為我國先進文化的主陣地、改革開放的排頭兵和發展文化産業的主力軍,應當在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歷史進程中作出更大的貢獻。
2010年年初,在總結“十一五”時期新聞出版工作,規劃“十二五”時期新聞出版業發展方向、目標任務和政策措施時,經中央領導同志批准,新聞出版總署黨組提出了鞏固新聞出版大國地位、向新聞出版強國邁進的戰略目標,得到了全行業的廣泛認同和積極響應,也得到了中央領導同志的充分肯定。今年4月,新聞出版總署正式發佈了《新聞出版業“十二五”時期發展規劃》和《新聞出版業“十二五”時期走出去發展規劃》,明確提出了新聞出版業要通過大力實施走出去戰略,提升在國家政治、經濟、文化、外交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到“十二五”末,新聞出版業要向全世界推出一批有影響力的知名品牌和六到七家實力雄厚、有國際競爭力的龍頭企業;要在30個左右的重點國家和地區完成市場佈局;使新聞出版業走出去的政策體系更加完備,版權貿易逆差進一步扭轉,新聞出版企業實力大大增強,新聞出版業的國際傳播力、競爭力和影響力顯著提升,一個覆蓋廣泛、重點突出、層次分明的新聞出版業走出去新格局基本形成。要實現上述目標,全行業必須共同努力,做好以下幾項重點工作:
(一)不斷開拓進取,創新走出去的思路。
要準確把握市場需求,創造更多優秀版權産品,加快推動版權走出去,不斷提高版權輸出的數量和質量,優化版權輸出的區域結構、語種結構、內容結構和市場結構。要加快推動數字出版産品走出去,鼓勵和扶持新聞出版企業生産更多外向型數字出版産品,推動數字出版重點企業和産業基地走出去。要加快推動傳統出版産品走出去,充分調動各種所有制企業産品出口積極性,使實物出口數量和金額繼續保持增長。要加快推動印刷業走出去,鼓勵印刷企業拓展海外印刷業務,擴大加工貿易,開拓國際新興市場。要支持各種所有制企業投資境外新聞出版業、生産出口新聞出版産品,為新聞出版業走出去作貢獻。要繼續探索其他走出去的方式和途徑,面向世界、開拓未來。
(二)加快內容創新,打造一批有影響的品牌産品。
沒有品牌産品是走不出去的,這是實踐的結論。由於缺少一批被國際社會廣泛認可的中國品牌出版産品,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力。我們要加大對國際市場的研究,加強內容自主創新,力爭在新聞報刊、大眾圖書、專業圖書、教育圖書、大眾消費類期刊、專業類期刊、學術類期刊等重點領域打造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産權和核心競爭力的國際知名品牌。要重點推出一批展示中華文化獨特魅力、反映當代中國精神風貌和學術水準、貼近國外受眾文化需求和消費習慣的品牌産品。要借鑒國際文化傳媒市場運作模式,推動國內名刊名報名著進入歐美主流社會。要通過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法蘭克福國際書展、倫敦書展和重要國際書展中國主賓國活動等國際大型展會和文化活動,不斷提高中國文化品牌的國際知名度和市場佔有率。
(三)加快科技融合,推動數字出版産品走出去。
相對於書報刊等紙介質産品,數字出版産品容量大、速度快、覆蓋面廣,更容易進入海外市場。“十二五”時期是數字出版産業快速發展的重要時期,要鼓勵新聞出版企業積極利用新技術改進新聞出版産品形態,加大數字出版産品的版權輸出和國際傳播。鼓勵和扶持新聞出版企業生産更多外向型數字出版産品和傳播平臺,重點支持電子圖書、數字報刊、網絡動漫、網絡遊戲、數據庫出版物、手機出版物等數字出版産品進入國際市場。要搭建數字出版走出去內容投送平臺,加快數字內容資源整合,發揮規模優勢,全面提升我國數字出版産品的核心價值和數字出版企業的國際傳播力。
(四)整合優勢資源,構建立體化國際傳播渠道。
深入實施中國出版物國際營銷渠道拓展工程,進一步拓展國際主流營銷渠道。在投資建設、鞏固發展自主經營渠道的同時,也要積極實施“借船出海”戰略,一是加強與全球性和區域性大型連鎖書店的合作,利用國外的主流渠道;二是積極利用海外資金、人才、管理經驗等要素,整合和鞏固海外華文出版物營銷網絡和渠道,進一步拓展海外市場;三是利用國際新型傳播渠道,擴大市場覆蓋面。要積極運用新技術,搭建數字內容資源跨境投送平臺,加大對數字出版産品的輸出,積極開拓網絡書店等新型出版物銷售渠道。通過大力構建包括國際主流營銷渠道、海外主要華文書店、重要國際網絡書店在內的中國出版物國際立體營銷網絡,推動更多優秀中國出版産品走向世界。
(五)鼓勵聯合重組,打造一批外向型骨幹企業。
要加快推動新聞出版企業跨區域跨行業跨媒體跨所有制經營和重組,切實提高新聞出版企業的綜合實力和競爭力,著力打造一批實力強大、競爭能力突出、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綜合性跨國出版傳媒集團。重點扶持一批外向型骨幹企業,通過獨資、合資、合作等方式,到境外建社建站、辦報辦刊、開廠開店;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新聞出版企業以多種方式兼併、收購境外新聞出版企業,壯大企業自身實力;鼓勵有條件的新聞出版企業通過上市、參股、控股等多種方式,擴大境外投資,參與國際資本運營和國際企業管理;引導各種所有制企業有序到境外投資合作,提高國際化經營水平,防範和化解境外投資風險。
(六)加強國際合作,提升新聞出版業國際競爭力。 開展國際合作是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共享世界文明成果有效形式。新聞出版企業是國際合作的主力軍,在國際化的大趨勢下,要繼續擴大國際合作的領域和範圍。在保持原有版權合作、項目合作的基礎上,繼續加強對文學類、科技類、少兒類、學術類等出版物的版權合作,不斷提高版權合作的質量。要繼續加強同發達國家、周邊國家和地區的合作力度,探索同發展中國家的合作方式。鼓勵新聞出版企業在動漫網遊、期刊數據庫、電子書等方面,加大對傳統出版産品和數字出版産品的版權、技術、資源和人才等方面的合作力度。
五、努力為新聞出版業走出去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為深入貫徹落實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持續推動新聞出版業走出去,在出臺《新聞出版業“十二五”時期走出去發展規劃》的基礎上,新聞出版總署歷時一年多,又制定了《關於加快我國新聞出版業走出去的若干意見》,吸納了諸多專家學者和新聞出版企業的建議和意見,對當前我國新聞出版業走出去面臨的態勢與機遇、主要目標與重點任務及推動走出去的主要措施等問題進行了細化,使走出去工作更具可操作性。下一步的關鍵是要抓好落實。全行業要把中央和相關部委有關走出去的各項扶持政策落到實處,要把總署出臺的《規劃》和《意見》落到實處,形成新聞出版業走出去良好的發展環境,戮力同心,再創走出去的新輝煌。
(一)做好走出去佈局規劃。
“十二五”時期,新聞出版業要加快完成走出去的國際佈局,從戰略高度對全球佈局工作進行統籌規劃和重點部署。要以發達國家、周邊國家和地區為重點,以發展中國家為基礎,以海外重點市場為依託,在30個左右的國家和地區有計劃地進行佈局布點,建立起覆蓋廣泛、重點突出、層次分明的走出去新格局。鼓勵新聞出版企業走出去,在歐美發達國家和地區建立分支機構,加強與世界發達國家新聞出版企業的深層合作,生産出更多符合當地需求、有國際影響力的新聞出版産品,不斷將中華文化推向國際主流市場。要加大對周邊國家和地區走出去的力度,進一步加強溝通和了解,穩定中華文化傳播的重要區域,加強承載中國優秀文化的新聞出版産品的帶動力,使走出去工作出現新的成效。要重視對發展中國家的産品覆蓋,加大新聞出版走出去在發展中國家的扶持力度,爭取以優秀新聞出版産品的傳播增進發展中國家對中國的了解和支持,擴大我國在發展中國家中的影響力。要增強對海外華文市場的聯絡,準確了解消費需求,加強與港澳臺地區出版企業的合作與交流,聯手開發國際市場,共同發展民族出版産業,更好地弘揚中華優秀文化。
(二)切實完善走出去體制機制。
“十二五”時期,新聞出版業走出去要加快建立完善以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市場化運作的新聞出版走出去運行體制和政策扶持、項目帶動、平臺支撐相結合的走出去運行機制。要實施差異化戰略,根據不同國家和地區的不同文化需求,採取不同的走出去策略和方式。要實施多元並舉,鼓勵出版集團、專業出版社、數字出版企業和民營企業挖掘自身獨特優勢,拓展不同領域的國際市場。要實施本土化戰略,注重與海外資金、技術、渠道、人才等要素相結合,開發推廣適合當地閱讀和消費習慣的出版物産品。要實施以進帶出戰略,借助國際合作企業的資源優勢,帶動出版物走出去。要實施科技帶動戰略,發揮高新技術的平臺和渠道優勢,推動出版物走出去。
(三)健全走出去機構。
各地新聞出版行政管理部門要把推動新聞出版業走出去作為“一把手”工程,建立健全對外合作機構,指定領導專職負責走出去工作。重點地區和外向型企業要增加人員編制,理順工作機制,確保經費支持。要做好走出去的相關指導、協調和管理工作,不斷創新工作思路、提高工作水平,為推動走出去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障。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作用,鼓勵和支持企業在自願基礎上成立新聞出版産品和服務出口促進組織,加強行業自律,擴大對外宣傳,維護企業權益,提供政策諮詢和信息服務,幫助企業開拓海外市場。充分發揮投資促進機構、版權代理機構、人才培訓機構、法律諮詢機構、會展服務機構等社會仲介組織的作用。要結合本地區實際情況,制定本地區新聞出版業“十二五”時期走出去發展規劃,出臺目標明確、切實可行的扶持政策。要加大對走出去工作的宣傳與獎勵,及時總結和推廣各地區、各單位、各部門在走出去方面的典型經驗,對走出去的年度優秀出版物、重點出口企業及版權輸出優秀單位和個人給予重點獎勵。
(四)落實走出去經濟政策。
加快推動新聞出版業走出去,要認真貫徹落實國家關於支持文化企業走出去的相關財政、金融、稅收等經濟政策,充分用好各部門設立的國家文化産業發展基金、國家出版基金、國家文化出口重點企業和項目扶持資金、民族文字出版專項資金等,做好走出去項目的申請、申報和組織等相關工作。要認真落實總署為推動新聞出版業走出去設立的相關扶持政策,特別是做好《新聞出版業“十二五”時期走出去發展規劃》和《關於加快我國新聞出版業走出去的若干意見》這兩個政策性文件的落實,積極爭取地方黨委、政府的重視和支持,加強部門間的協調和溝通,落實配套資金和相關政策,確保各項規劃任務的完成。
(五)建設利用好走出去平臺。
要充分發揮會展平臺作用,努力打造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法蘭克福國際書展、倫敦書展等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國際出版、版權交易平臺,下工夫辦好大型國際書展的中國主賓國活動。探索以新疆、西藏、廣西、雲南、內蒙古和吉林等邊疆省(區)為中心、建設輻射周邊國家的新聞出版國際合作交易平臺。以信息共享、互聯互通為重點,構建翻譯人才庫、版權交易信息庫、重點項目庫、中外作家庫,搭建多語種的國家級走出去信息服務平臺,為企業提供市場供求、版權貿易、政策諮詢、法律服務、翻譯服務等全方位信息服務。
(六)抓好走出去工程。
要認真做好“十二五”規劃中有關走出去重點工程的實施與推廣。經典中國國際出版工程要重點扶持外向型文學類、學術類精品出版物的翻譯、出版、營銷、推廣,完善輸出出版物境外銷售額和影響力評價指標體系。中國圖書對外推廣計劃要鞏固品牌效應,完善長效機制。中國出版物國際營銷渠道拓展工程要著力拓展國際主流營銷渠道,擴大海外華文書店規模,挖掘國內外網絡書店潛力,切實促進新聞出版實物産品出口。要加大“中外圖書互譯計劃”實施力度,繼續與30個重點國家簽訂雙邊出版交流與合作協議,不斷擴充“中外互譯圖書”系列,辦好“中外互譯圖書”展和“中外互譯圖書”雙邊出版經驗交流會。要繼續做好國家文化出口重點企業和重點項目的推薦工作,結合項目庫建設,確保新聞出版領域重點支持企業和項目逐年遞增。要著力實施新聞出版企業海外發展扶持工程,結合文化産業發展專項資金、宣傳文化發展專項資金和國家出版基金,著力培育保障國家文化和意識形態安全、佔領境外戰略制高點的重點企業。要實施邊疆地區新聞出版業走出去扶持計劃,充分利用新疆、西藏、雲南、廣西、內蒙古、遼寧、吉林、黑龍江等省(區)與周邊國家密切的經貿往來關係,擴大新聞出版産品與服務對周邊國家的輸出,對在境外建立或舉辦的出版物零售點和展覽給予資金支持。
(七)培養走出去人才。
新聞出版業走出去離不開一支高水平、高素質的專業人才隊伍。“十二五”時期,要以外向型的經營管理人才、版權貿易人才、專業技術人才、翻譯人才的培養為重點,構建新聞出版業走出去人才培養體系。要實施走出去領軍人才引進計劃,鼓勵新聞出版企業聘用和引進符合走出去人才標準、擁有國際業務拓展經驗的外向型新聞出版經營管理人才,依照國家有關規定,對其薪酬待遇給予相應的資助和補貼。要重點培養外向型專業技術人才,建立中外新聞出版企業專業技術人才交流培訓機制,通過考試選拔外向型新聞出版專業技術人才,分期分批輸送到重點跨國出版傳媒集團中進行培訓。要大力培養版權貿易人才,加大對版權貿易人才的培訓力度。要實施翻譯人才培養計劃,建立中外翻譯人才數據庫,分期分批資助入庫翻譯人員赴境外就其所在專業翻譯領域開展學術交流活動。同時,還要注重對國外人才與“海歸”人才的引進,吸納國際出版業的高端人才到中國發展,充分發揮國外作者、翻譯人才、經營管理人才對新聞出版走出去的重要作用。
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的召開和國家“十二五”規劃的制定與實施,為新聞出版業深化改革、加快發展帶來了難得的機遇,也為繼續推動新聞出版業走出去創造了更加有利的條件和更為寬廣的空間。全系統一定要認真學習、深刻領會、貫徹落實,準確把握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新要求,準確把握當今時代文化發展新趨勢,準確把握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把中央精神貫穿到推動新聞出版業走出去的全過程,不斷攻堅克難、開拓創新,為實現新聞出版業“十二五”時期走出去的各項目標任務而努力,為早日建成新聞出版強國而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