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國土資源部第一顆業務衛星資源一號02C衛星在山西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併入軌。作為國土資源部牽頭研製的第一顆衛星,它將在國土資源管理工作中發揮怎樣的作用,對國土資源事業的發展有何深遠意義?衛星成功發射當晚,在從太原馳往北京的列車上,國土資源部部長、黨組書記、國家土地總督察徐紹史接受了本報記者的採訪。
記者:衛星研製發射責任重大,牽頭研製的單位要承受的壓力更大,國土資源部為何要牽頭研製發射業務衛星?
徐紹史:我們必須站在更高的層面,用更開闊的視野看待問題。我國有960萬平方公里的陸域面積和300萬平方公里的海域面積,國土資源管理工作統籌陸海,與國家安全息息相關,責任重大。在當前經濟全球化、政治多極化的形勢下,要保證國家安全,就必須掌握方方面面的信息,這就需要依靠先進的技術手段,其中很重要的就是信息收集和採集手段。衛星正是信息收集、採集先進技術的代表,是獲取信息的重要渠道,這是我們主動牽頭研製資源一號02C衛星的重要原因。
具體到我們的國土資源行業職責,要實現對國土資源合理評價,對開發利用等工作的高效服務和有效監管,同樣離不開信息的掌握。因此,必須主動開發、應用各種最先進的科學技術手段,來滿足這一需求。黨的十七大以來,我們一直秉承這一理念,充分利用現代信息化手段和計算機網絡手段加強國土資源服務、監管,提高服務和監管質量,已經初步形成工作架構並取得了不小的成績。但同時必須看到,我們的工作還不盡如人意,我們沒有自己的精準衛星數據,而是在相當程度上從國外購買,不僅耗費鉅額資金,而且在數據購買和應用上受制於人。
所以,依據我們的經濟實力,無論從維護國家安全、經濟安全還是加強國土資源監管質量和效率的角度,都應該想辦法來研製我們自己的衛星,應用自己的衛星數據。2009年,我們就此事向國務院作了彙報,李克強副總理非常贊同和支持這件事情。根據他的指示,我們開展了一系列工作,並得到了發改委、財政部、總裝備部、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等部門的理解和支持。正是有了這些理解和支持,才有了今天資源一號02C星的成功發射。
記者:對國土資源事業而言,資源一號02C衛星有什麼意義?
徐紹史:資源一號02C衛星意義非同尋常。這是我國國土資源監測領域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第一顆業務衛星,也是我們正在謀劃的《陸海觀測衛星規劃》的第一顆衛星。有了這顆衛星,我們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對國外衛星數據的依賴,同時方便獲取國際信息,並服務於他國。從國際應用説,這顆衛星開闢了獲取“利用兩種資源,開發兩個市場”所需要的信息渠道,可以直接獲取數據;從國內應用説,除了國土資源管理,這顆衛星還可以根據不同需求解譯衛星數據來服務農業、林業、環境、防災減災等各行各業。此外,這顆衛星實現了從科技研究型到實際應用型的重大轉變,這也是這顆衛星最實質的意義所在。
記者:在遇到急難險重任務時,02C衛星是不是可以發揮更大作用?
徐紹史:是的,02C衛星將在國土資源應急管理和搶險救災中起到重要作用。比如地質災害、地震,必須通過對地面短週期變化的儘快掌握,才能順利開展。而衛星數據對地面反映快而精準,在2009年的山西臨汾潰壩事故搶險救災中,衛星遙感數據就發揮了重要作用。但以往我們主要依靠國外衛星數據,購買難度很大,所以有時候就只能依靠無人機或者航遙數據。現在,我們有了自己的衛星,數據獲取非常便利,再輔以無人機和航遙,就可以提供非常精準的數據,及時反映地面變化,推動應急工作和搶險救災工作的順利進行。
記者:我們了解到,應用衛星遙感數據是一項科技含量很高的工作,怎樣才能更好地運用02C衛星數據?
徐紹史:有一句老話,以需求為導向,以應用促發展。衛星數據的開發利用,同樣要以需求為導向。國土資源工作內容豐富,土地管理、礦産管理、海洋管理、測繪管理,每項工作對衛星數據的需求都不一樣,因此,最關鍵的工作就是根據不同需求進行衛星數據解譯,進而生成産品。
記者:國土資源遙感衛星前景如何?
徐紹史:中國地域廣闊、地形複雜,必須建設自己的業務衛星系統,以實施對國土資源的監測、監管。目前,我們正在制定《陸海觀測業務衛星應用發展規劃(2011~2020)》,涉及若干顆衛星,期限直至“十三五”末。黨中央國務院對此非常重視,相關部門也非常支持,企業也很熱衷,我們很有信心。我們相信,隨著《陸海觀測業務衛星應用發展規劃》的繼續推進和分步實施,國土資源服務和監測工作將會得到質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