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地方政務
 
重慶2011年新増就業50.84萬人 完成計劃的169.5%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1年12月31日 09時54分   來源:重慶日報

    就業乃民生之本。近幾年來,堅持以民生導向為主、走共富發展道路的重慶市委、市政府一直把就業、再就業工程當作工作的重中之重。

    2011年開年,“就業再就業工程”再次被列為八大民心工程之首。如今一年過去,一份高質量的答卷擺在市民面向。一年來,全市城鎮新增就業50.84萬人,完成計劃的169.5%;指導幫助城鎮登記失業人員就業再就業22.7萬人,完成計劃的141.9%。

    超計劃完成工作的背後有何亮點?讓我們來剖析這份答卷。

    關鍵詞 創業孵化

    入駐孵化基地創業好處多多

    新年快到了,“小老闆”鄧富紅的教育廣告比以前好了不少。

    昨日上午,在位於重慶市文化宮的創業孵化基地A區種子項目孵化室,鄧富紅和他的4個員工忙得不亦樂乎。日程表上顯示:星期四,設計奧博英文平面廣告;星期五,某小學冬令營橫幅。雖然沒有透露具體的銷售額,但他笑著告訴記者,一年賺個十來萬應該不是問題。

    而就在1年多前,他還是一名才從重慶師範大學新聞專業畢業的大學生,和許多人一樣,為找不到工作而發愁。

    這些變化,除了自己努力外,離不開孵化基地的支撐。去年3月份,他的創業申請通過審批,獲准進入孵化基地——一個100多平方米的大通間裏,用格子間隔成十來個區間。他和他的團隊擁有幾張辦公桌,雖説地方不大,卻“五臟俱全”,全套辦公桌椅、統一配置的雙層文件櫃,每桌都有電話。

    更重要的是,他的企業可以共享基地的傳真機、打印機等辦公用品,同時稅費也減免了。“連辦公電腦都不要自己買,就開工了。”鄧富紅回憶,每個月付出的辦公成本只有兩百元。“這讓我們邁過了創業初期的生死關。”

    除此以外,他還享受到創業指導專家的免費指導,讓他少走了很多彎路。

    像鄧富紅這樣在該基地得到“孵化”幫助指導的人還有很多。市人社局就業處負責人介紹,今年,重慶市積極開展創業孵化基地建設,堅持將創建創業孵化基地作為助推微企發展的突破口,為微型企業創業者提供場地、稅費減免、創業指導培訓等服務,提高其創業存活率。

    截至目前,全市新創建市級小企業孵化基地11個,孵化企業234戶,帶動就業人員比例1:16。另外,市中小企業局還牽頭建立了15個小企業創業基地,入駐企業276家,解決就業17716人(其中農民工14008人),實現銷售收入37.5億元。

    關鍵詞 公益崗位

    1.79萬個公益性崗位讓困難群體有了飯碗

    城市監管員、流動人口管理員、勞動保障協管員、郵政協辦員等,這些由政府出資扶持或社會籌集資金開發的公益性崗位,讓一些就業困難對象既有事做,也有了穩定收入。今年,這樣的崗位新開發近1.8萬個。

    萬州區龍都街道辦事處岩上壩社區社保協管員駱麗春,享受到了這樣的福利。她1996年下崗後,因各種原因一直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家裏還有兩個老人,以及一個正在上初二的孩子,5個人的生活重擔壓在丈夫一個人的身上。

    去年,一則公益性崗位招聘讓她安了心。經過考試、考核,她在社區擁有了一份工作,協助社區工作人員進行社區保險的宣傳、發動居民參保,進社區張貼、宣傳就業信息。“在這兒上班,1000多元的工資能補貼家用,屋頭的老人、娃兒都能照顧到。上班後生活也變得很充實,作息比以前規律多了。”談到這份工作,駱麗春顯得很滿意。

    重慶市人社局表示,目前重慶市已建立了社會公益性崗位空崗申報制度。凡是社會單位的公益性崗位出現空缺時,單位必須把崗位空缺情況向所在區、縣就業服務機構申報,就業服務機構再推薦符合條件的就業困難群體前往用人單位,用人單位同意後,被推薦人員即可上崗工作。

    過去公益崗位主要面向“40、50”人員,今年將就業困難大學生也納為主要服務對象。

    10月,大渡口建勝鎮開發52個公益性崗位,有16個大學生名列其中。23歲的女大學生鄧婧在四勝村當上了社保員,她説,雖然崗位“不起眼”,工作瑣碎,但深入基層能夠積累工作經驗,她打算把這份公益性崗位作為就業的過渡,今後有了好機會再跳槽。

    目前,按照區縣各地財政不同,公益性崗位月待遇多在800元—1500元之間,為此財政每年投入約上億元。

    關鍵詞 農民工返鄉就業

    新增返鄉就業創業農民工36.9萬人

    12月25日,在重慶起凡起重機廠上班的璧山縣八塘鎮智燈村村民黃成明把新領到的工資揣進荷包,就樂呵呵地騎著摩托車回家了。

    老黃今年42歲,是一名返鄉農民工,前幾年一直在廣東打工。“過去常年在外邊打工,家裏的莊稼顧不上,妻兒老小也照顧不到。”老黃説,家裏父母親年紀大了,看著他們拖著病出去做活,心理很不是滋味。

    今年回家過春節時,在鎮上趕場,看到幾家企業在招工,名額多工資也不低,就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去應聘。憑藉自己多年的機械加工經驗,他很快就被家鄉的重慶起凡起重機廠錄用。

    每個月能拿2600多元的收入,下班回家還可以幹農活,照顧父母親,他心裏很滿足。

    “開始還比較猶豫,後來經不住老李的勸説,還是到廠裏去了。現在看來,這個選擇沒有做錯。”老黃口中的“老李”,就是村委會成員,兼職村裏的勞務經濟人。

    趕場招聘會、勞務經濟人。這是重慶市正在搭建的城鄉就業信息服務平臺。

    市勞務辦負責人介紹,近幾年來,重慶市經濟發展迅猛,提供就業崗位增多,這對於一直在外漂泊、遭受與家人分別之痛的農民工兄弟來説,吸引力十足。從2009年起,就有大批農民工返鄉找工作,為了讓這些有就業意願的農民工能順利找到工作,重慶市大力建設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尤其是今年將培育勞務仲介和做好信息作為工作重點,目前全市兼職和專職勞務經紀人數量超過萬人;同時建成了100個鄉鎮(街道)就業和社保服務中心,保證了就業信息的暢通。

    12月22日,在全市農民工返鄉就業創業工作推進會上傳出喜訊:今年以來,全市新增返鄉就業創業的農民工達到36.9萬人,就業比重首次實現市內超過市外。

    關鍵詞 帶薪實習

    兩萬多大學生在實踐中感受行知合一

    今年夏天,重慶2萬多名大學生過得很不一樣——他們走進農村和車間,揮灑汗水,在勞動中積累今後的就業砝碼。與此同時,他們每人每天獲得了不低於40元的生活補貼。

    去年,市委、市政府發佈《關於做好大學生社會實踐工作的通知》,在社會上引起轟動。近30年來,由省級黨委、政府發佈文件對大學生社會實踐工作進行專題部署甚為少見。

    “帶薪實習這一實踐打破了理論與實踐、知識與素質、校內與校外、城市與農村、學生主觀想象與社會客觀實際、學生個體成才願望與社會真正需求6個方面的壁壘,真正實現育人目標與效果的統一。”有專家這樣評價。

    重慶理工大學學生張強,在實習中第一次真正體會到“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

    張強在萬達機電設備有限公司實習期間,有一次急於下班,將正在進行熱處理的工件晾在空氣中,想等第二天來做剩下的處理工序。

    不料,第二天一早,他回到車間時,發現工件已嚴重開裂變形,不能再進行後期處理形成産品。“此時,我才想起老師給我們講的知識和操作規程。以前,我只注重學,卻沒有留意如何運用到實踐中。通過此事受益匪淺。”

    還有兩年,他就畢業了。他告訴記者,他將把這一次的實習經歷在求職簡歷上做突出處理,“這將是我一次重要的工作經歷。”

    此外,重慶市還新建了就業見習基地157家,組織11240名高校畢業生參加就業見習;新發展微企近4萬戶,解決就業30萬人……大家有了工作,有了事幹,生活也就有了更多的底氣。(記者 文晶 實習生 顏若雯)

 
 
 相關鏈結
· 重慶本市轉移就業人數首次超過去市外就業的人數
· 重慶發展微型企業 取得擴大就業等良好社會效應
· 重慶萬州大力發展微型企業解決庫區移民就業
· 重慶:貧困農民工返鄉就業可領到300元“紅包”
· 重慶"擴大內需"公共投資項目提供20萬個就業崗位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