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部門信息
 
工業和信息化部負責人就"工業轉型升級規劃"答問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2年01月18日 20時00分   來源:工業和信息化部網站

    工業和信息化部負責人就《工業轉型升級規劃》答記者問 

    《工業轉型升級規劃(2011年-2015年)》(以下簡稱《規劃》)在經過多輪論證和修改之後,以國發【2011】47號發佈實施。這裡,我們就大家關心的幾個主要問題做一簡要的解答。

    1、《規劃》編制的背景和意義是什麼?

    答:“十一五”以來,面對國際國內環境的深刻變化和重大風險挑戰,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工業保持平穩較快發展,結構調整取得積極成效,在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進程中邁出了堅實步伐,有力地促進了我國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十二五”時期,我國仍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但工業發展的內外部環境正發生深刻變化,既有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深刻影響,也有國內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提出的緊迫要求,已進入只有加快轉型升級才能實現工業又好又快發展的關鍵時期。

    一方面,國際環境呈現新趨勢。國際金融危機和主權債務危機影響深遠,全球需求結構出現明顯變化,貿易保護主義有所抬頭,能源資源、氣候變化等全球性問題錯綜複雜,世界經濟的不確定性有所加大;全球信息網絡、生物、可再生能源等新技術正在醞釀新的突破,發達國家紛紛加緊在新興科技領域前瞻佈局,搶佔未來科技和産業發展制高點的競爭日趨激烈;全球化生産方式變革不斷加快,隨著信息技術與先進製造技術的深度融合,柔性製造、虛擬製造等智慧發展模式日益成為世界先進製造業發展的重要方向。我國工業發展面臨的國際環境更趨複雜,對我國工業轉型升級形成新的挑戰和壓力。

    另一方面,國內環境呈現新特徵。“十二五”期間,我國城鎮化率將超過50%,內需主導、消費驅動、惠及民生的一系列措施將較大地改善居民消費意願,推動居民消費結構持續升級;資本、技術、勞動力等各類要素市場逐步健全,市場配置資源的深度和廣度不斷拓展,經濟體制活力也在進一步增強;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日益成為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內在動力,這些將為我國工業轉型升級和持續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同時,隨著能源資源剛性需求持續上升,生態環境約束進一步加劇,對加快轉變工業發展方式形成了“倒逼機制”。

    為貫徹落實“十二五”規劃《綱要》,指導未來五年我國工業轉型升級和發展方式轉變,按照國務院總體部署,工業和信息化部會同發展改革委、科技部、財政部、環保部、商務部、國土資源部、國資委等部門和單位聯合編制了本《規劃》。目前,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中出臺的重點産業調整振興規劃已經到期,全球和國內經濟增長又面臨下行風險,《規劃》的發佈實施,對於穩定當前我國經濟增長也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2、《規劃》編制的主要過程是怎樣的?

    答:《規劃》編制工作,主要經歷了前期準備、初稿起草、意見徵求和論證銜接4個階段。

    一是前期準備階段(2010年2月-8月)。從2010年2月開始,我們組織部內有關司局、部屬單位、有關科研院所啟動了《規劃》前期準備工作,先後開展了45項重點研究課題、42項一般研究課題和11項部省合作課題研究;成立了《規劃》起草組和專家顧問組,制定了《規劃》編制大綱和工作方案;並向地方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有關行業協會、科研院所等多方面徵集《規劃》思路和建議,為《規劃》編制奠定了良好基礎。

    二是初稿起草階段(2010年9月-10月)。2010年9月,《規劃》起草組正式啟動初稿編制工作。一方面,組織有關單位和專家就“十二五”面臨形勢、總體思路、指標體系、重點任務、實施機制等重大問題進行專題研究,並形成研究報告;另一方面,進行了多次集中討論和審改,確立了規劃框架和基本思路。在起草組成員單位的支持與配合下,于10月初形成了《規劃》(初稿)。

    三是意見徵求階段(2010年11月-2011年3月)。在《規劃》編制過程中,我們召開了部際規劃工作會議,就規劃編制大綱和基本思路聽取了發展改革委、科技部、財政部等相關起草部門的意見。《規劃》(初稿)形成後,先後在南京、南寧和北京召開了3次片區規劃座談會。2011年1月下旬,徵求了起草組成員單位意見,並對《規劃》文稿作了修改和完善。3月份,根據全國“兩會”精神,對《規劃》文本進行了進一步完善。

    四是銜接論證階段(2011年4月-7月)。2011年4月初,我部組織召開第二次專家論證會,形成了專家論證意見。根據論證意見,對《規劃》作了修改完善。之後,《規劃》進一步送發展改革委、科技部、財政部、環保部、商務部、人民銀行、安監總局、稅務總局、統計局等30個部門進行銜接,並根據各部門反饋意見對《規劃》文稿進行了修改。6月中旬,在《規劃》會簽過程中,我們又根據各部門提出的意見,對《規劃》文稿進行了進一步完善,形成了送審稿。

    在2011年7月以後,《規劃》進入報批審定階段。經國務院統一,近日以國發【2011】47號文件發佈實施。

    3、《規劃》第一次將整個工業領域作為規劃對象,有哪些突出特點?

    答:作為改革開放以來第一個把整個工業作為規劃對象,並且由國務院發佈實施的中長期規劃,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突出了主題主線。當前,我國工業和信息化發展中長期積累的深層次矛盾日益凸顯,粗放型發展模式越來越難以為繼。《規劃》突出體現了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轉變發展方式為主線,以提高發展的質量和效益為中心任務,著力促進結構優化和轉型升級,把工業發展建立在創新驅動、環境友好、惠及民生、內生增長基礎上,為建設工業強國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更加牢固的基礎。

    二是明確了主攻方向。未來五年,我國工業發展的著力點不在於追求更高的增速,而在於下更大力氣優化産業結構。《規劃》提出,要正確處理好增長速度與結構、質量、效益、環境保護等的重大關係,聚焦自主創新、技術改造、兩化融合、節能減排、淘汰落後、兼併重組、品種質量、産業基地建設等轉型升級的核心要素和關鍵環節,全面優化技術結構、組織結構、佈局結構和行業結構,改善和提升産業整體素質,著力提高技術創新能力、國際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三是促進了融合發展。《規劃》突出體現了融合發展的理念,既著力推動傳統産業優化升級,又著力加快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更加注重增強産業發展的協調性;既著力發展先進製造業,又著力加快發展面向製造業的生産性服務業,更加注重促進産業的融合互動;既著力把信息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産業作為推動“兩化”深度融合的切入點,又著力發展支撐“兩化”深度融合的技術和産品,更加注重發揮信息化在轉型升級中的牽引作用;既著力提升現有國防軍工企業武器裝備水平,又著力促進國防科技工業與民用工業的互通、互補、互動發展,走中國特色軍民融合式發展道路。

    四是強化了可實施性。為確保完成《規劃》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確定了一批影響重大的重大項目、重點工程和重點專項,如實施重點産業技術創新工程、“十二五”技術改造專項工程、工業節能降耗減排專項。同時,明確了規範市場準入、促進兼併重組、推進節能減排、加快淘汰落後、健全技術標準等方面的具體措施,提出了財稅金融、擴大內需、“走出去”等若干政策取向,為規劃實施提供保障。

    4、工業“轉型升級”的具體內涵是什麼?

    答:根據中央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和我國工業發展的客觀要求,我們認為,轉型就是轉變工業發展方式,加快向創新驅動轉型、綠色低碳轉型、智慧製造轉型、服務化轉型、內需主導及消費驅動轉型;升級就是全面優化行業結構、技術結構、産品結構、組織結構、佈局結構,促進工業結構的整體優化提升,實現由傳統工業化道路向新型工業化道路轉變。

    工業轉型升級涉及理念的轉變、模式的轉型和路徑的創新,是一個戰略性、全局性、系統性的變革過程,必須堅持在發展中求轉變,在轉變中促發展。加快工業轉型升級必須堅持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為主線,深化改革開放,著力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産業,改造提升傳統産業,加快發展生産性服務業,全面優化技術結構、組織結構、佈局結構和行業結構,把工業發展建立在創新驅動、集約高效、環境友好、惠及民生、內生增長基礎上,不斷增強産業核心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為工業強國建設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更加堅實的基礎。

    5、《規劃》對“十二五”工業轉型升級,提出了哪些總體要求?

    答:《規劃》提出,工業轉型升級的總體要求體現在以下六個方面:

    第一,堅持把提高發展的質量和效益作為轉型升級的中心任務。正確處理好工業增長與結構、質量、效益、環境保護和安全生産等方面的重大關係,改善和提升工業整體素質,加快推動發展模式向質量效益型轉變。

    第二,堅持把加強自主創新和技術進步作為轉型升級的關鍵環節。努力突破制約産業優化升級的關鍵核心技術,增強新産品開發能力和品牌創建能力,促進由價值鏈低端向高端躍升,加快推動發展動力向創新驅動轉變。

    第三,堅持把發展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工業作為轉型升級的重要著力點。健全激勵與約束機制,推廣先進節能減排技術,推進清潔生産,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加快推進資源利用方式向綠色低碳、清潔安全轉變

    第四,堅持把推進“兩化”深度融合作為轉型升級的重要支撐。深化信息技術集成應用,促進“生産型製造”向“服務型製造”轉變,加快推動製造模式向數字化、網絡化、智慧化、服務化轉變。

    第五,堅持把提高工業園區和産業基地發展水平作為轉型升級的重要抓手。改造提升工業園區和産業集聚區,推進新型工業化産業示範基地建設,優化産業空間結構,加快推動工業佈局向集約高效、協調優化轉變。

    第六,堅持把擴大開放、深化改革作為轉型升級的強大動力。充分利用“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實現內需外需均衡發展;進一步深化改革,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加快推動宏觀調控手段向更多依靠市場力量轉變。

    6、《規劃》提出“十二五”工業轉型升級要實現哪些主要目標?

    答:根據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和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總體要求,“十二五”時期要力爭實現以下主要目標:

    第一,工業保持平穩較快增長。全部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8%,工業增加值率較“十一五”末提高2個百分點,全員勞動生産率年均提高10%。

    第二,自主創新能力明顯增強。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內部支出佔主營業務收入比重達到1%,重點骨幹企業達到3%以上;企業發明專利擁有量增加一倍,攻克和掌握一批達到世界領先水平的産業核心技術。

    第三,産業結構進一步優化。戰略性新興産業實現增加值佔工業增加值的15%左右。規模經濟行業産業集中度明顯提高,培育發展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集團。中西部地區工業增加值佔比進一步提高。

    第四,信息化和軍民融合水平顯著提高。主要行業關鍵工藝流程數控化率達到70%,大中型企業資源計劃(ERP)普及率達到80%以上。軍民資源開放共享程度進一步提高,軍民結合産業規模顯著擴大。

    第五,質量品牌建設邁上新臺階。新産品設計、開發能力和品牌創建能力明顯增強,主要工業品質量接近或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食品、藥品等民生産品的質量安全水平進一步提高。

    第六,資源節約、環境保護和安全生産水平顯著提升。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較“十一五”末降低21%,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單位工業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顯著下降,工業化學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總量減少10%;工業氨氮和氮氧化物排放總量減少15%。安全生産保障能力進一步提升。

    7、“十二五”工業轉型升級確定了哪些重點任務?

    答:《規劃》共提出以下八項重點任務:

    一是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緊緊抓住提升自主創新能力這個關鍵環節,著力支持企業增加創新投入,增強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健全産業創新體系,使企業真正成為研究開發投入、技術創新活動、創新成果應用的主體;實施知識産權戰略,攻克關鍵核心技術,健全行業標準體系,加強技術創新人才隊伍建設,為轉型升級提供重要支撐。

    二是加強企業技術改造。運用先進適用技術和高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産業,促進新興産業規模化發展,注重把技術改造同兼併重組、淘汰落後、流程再造、企業組織結構調整等有機結合起來,促進企業走內涵式發展道路。

    三是提高工業信息化水平。加快發展支撐信息化的技術及産品,提高企業信息化水平,創新信息化推進機制,全面提升工業信息化的層次和水平。

    四是促進工業綠色低碳發展。大力推進工業節能降耗,促進清潔生産,發展循環經濟,積極推廣低碳技術,加快淘汰落後産能,提高工業企業本質安全水平,走資源消耗低、污染排放少、本質安全度高的可持續發展道路。

    五是實施質量和品牌戰略。提升工業産品質量,培育自主品牌,加強工業産品質量安全保障,不斷提高工業産品附加值和競爭力。

    六是推動大企業和中小企業協調發展。發展一批核心競爭力強的大企業大集團,促進中小企業向專精特新發展,加快形成更具活力、資源配置更富效率的産業組織結構;加強企業管理和社會責任建設,提高企業管理現代化水平。

    七是促進區域産業協調發展。推動産業有序轉移,促進産業集聚發展,調整優化工業空間佈局,提高國家新型工業化産業示範基地創建水平,形成佈局合理、特色鮮明、優勢互補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

    八是提升對外開放層次和水平。著力提高工業領域利用外資水平,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推動加工貿易轉型升級,努力提高工業對外開放的質量和水平。

    8、《規劃》是否對工業行業和重點領域分別提出了轉型升級的方向和重點?

    答:《規劃》專門設立了第四章,分六個方面闡述了重點領域發展導向:

    一是發展先進裝備製造業。抓住産業升級的關鍵環節,著力提升基礎工藝、基礎材料、基礎元器件研發和系統集成水平,加快重大裝備産品升級換代,積極培育發展高端裝備製造業,促進裝備製造業由大變強,為工業轉型升級提供基礎保障。

    二是調整優化原材料工業。立足國內市場需求,嚴格控制總量,加快淘汰落後産能,推進節能降耗減排,優化産業佈局,提高産業集中度,培育發展新材料産業,構建資源再生和回收利用體系,加大資源國際化力度,推動原材料工業發展邁上新臺階。

    三是改造提升消費品工業。以品牌建設、品種質量、優化佈局、誠信發展為重點,增加有效供給,保障質量安全,引導消費升級,促進産業有序轉移,塑造消費品工業競爭新優勢。

    四是增強電子信息産業核心競爭力。堅持創新引領、融合發展,攻克核心關鍵技術,夯實産業發展基礎,深化技術和産品應用,積極拓展國內需求,引導産業向價值鏈高端延伸,著力提升産業核心競爭力。

    五是提升國防科技工業現代化水平。按照走中國特色軍民融合式發展道路的要求,加快推進先進國防科技工業建設,建立和完善軍民結合、寓軍於民的武器裝備科研生産體系,確保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需要。

    六是加快發展面向工業生産的相關服務業。大力發展工業設計及研發服務、製造物流服務、信息服務及外包、節能環保和安全生産服務等面向工業生産的服務業,加快推進製造服務化,不斷提升對工業轉型升級的服務支撐能力。

    9、工業轉型升級與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是怎樣的內在聯絡,《規劃》中是如何處理好這一關係的?

    答:工業的主體是傳統産業,但也應包括新興産業,工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方向之一就是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産業。從産業發展規律看,新興産業發展大多依賴於傳統産業的基礎。通過現有産業升級換代,是培育新興産業的一條重要途徑。同時,傳統産業的優化升級迫切需要戰略性新興産業的牽引和帶動。考慮到戰略性新興産業已有專門規劃,在《規劃》中並沒有將戰略性新興産業單獨成章,而是將其融合到傳統産業轉型升級之中。

    在《規劃》第三章“工業轉型升級的重點任務”中,把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作為突出重點,並提出實施重點産業技術創新工程和實施産業鏈升級工程,促進新興産業規模化發展。在《規劃》第四章“重點領域發展導向”中把傳統産業轉型升級和戰略性新興産業融合在一起,如在“發展先進裝備製造業”中,把重大智慧製造裝備、新能源汽車、海洋工程裝備、軌道交通裝備、民用飛機、民用航天、節能環保裝備、新能源裝備等戰略性新興産業內容融入到整個裝備製造業體系中進行了闡述;在“調整優化原材料工業”中將高性能金屬材料、稀有金屬和稀土功能材料、先進高分子材料等新材料也作為原材料升級換代的方向;在“改造提升消費品工業”中將生物醫藥、高性能纖維等新興産業內容作為重點發展方向;在“增強電子信息産業核心競爭力”中,將集成電路、新型現實、高端軟體、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作為突破的重點。我們認為,傳統産業和戰略性新興産業兩者是不能截然分割的,而是可以相互促進和共同發展的。採取上述處理方式,就是基於以上的基本考慮。

    10、《規劃》為什麼要提出加快發展生産性服務業?《規劃》中提出了哪些發展重點?

    答:當前,我國的生産性服務業發展水平較為滯後,製造業服務化尚處起步階段,大力發展面向工業的先進生産性服務業已成為提升工業整體素質和競爭力的必然要求。“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把推動服務業大發展作為産業優化升級的戰略重點,我們認為,關鍵是要大力發展面向工業的先進生産性服務業。在《規劃》中提出了以下發展重點:

    第一,工業設計及研發服務。圍繞外觀造型、功能創新、結構優化、包裝展示等重點環節,提升設計手段,壯大設計隊伍,大力發展工業設計産業。培育發展一批具備較強競爭力的專業化研發服務機構。支持發展面向生産過程的分析、測試、計量、檢測等服務。

    第二,製造業物流服務。引導工業企業加快物流業務整合、分離和外包。推進重點行業電子商務平臺與物流信息化集成發展。提高食品、農産品等冷鏈物流信息管理水平。加強危險品流向跟蹤、狀態監控和來源追溯的信息化管理,支持現代信息通信技術在製造業物流領域的創新與應用。

    第三,信息服務及外包。大力發展網絡化、全鏈條的信息傳輸、信息技術、信息內容等服務業。鼓勵發展信息技術外包服務(ITO)、業務流程外包服務(BPO)和知識流程外包服務(KPO)。加快發展軟體即服務(SaaS)等新型業務模式。扶持一批由製造企業中剝離形成的專業化信息服務企業。

    第四,節能環保和安全生産服務。加快發展合同能源管理、清潔生産審核等服務。推動節能服務公司為用能單位提供“一條龍”服務。鼓勵大型重點用能單位組建專業化節能服務公司。加快發展安全生産技術諮詢、合同安全管理、工程建設、産品推廣和安全風險評估、裝備租賃、人才培訓等專業服務。

    第五,製造服務化。鼓勵製造企業積極發展精準化的定制服務、全生命週期的運維和在線支持服務。鼓勵製造企業圍繞産品功能拓展,發展故障診斷、遠程諮詢、專業維修等新型服務形態。支持大型裝備企業開展總集成總承包服務。大力開發工業專題旅遊線路和旅遊産品。

    11、工業轉型升級的主體是企業,《規劃》中對企業提出了哪些要求?

    答:毫無疑問,工業轉型升級的主體是企業,沒有企業群體的整體升級,工業轉型升級的任務是無法實現的。《規劃》中高度重視發揮企業在轉型升級中的主體作用。

    第一,在《規劃》確定的總體思路中明確提出,要進一步深化改革,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加快推動宏觀調控手段向更多依靠市場力量轉變。

    第二,在“工業轉型升級的重點任務”及“重點領域發展導向”中充分體現了企業的主體作用。如,在“增強自主創新能力”一節中,明確提出重點支持和引導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使企業真正成為研究開發投入、技術創新活動、創新成果應用的主體;在“加強企業技術改造”一節中提出,要注重把企業技術改造同兼併重組、淘汰落後、流程再造、組織結構調整等有機結合起來,提高新産品開發能力和品牌建設能力,提升企業市場競爭力;在“推動大企業和中小企業協調發展”一節中提出,發展一批核心競爭力強的大企業大集團,促進中小企業向專精特新發展等。

    第三,《規劃》中明確提出了加強企業管理和企業家隊伍建設的任務。《規劃》提出,要引導企業牢固樹立依法經營、照章納稅、誠實守信意識,切實維護投資者和債權人權益,切實維護職工合法權益。加強企業文化建設,積極推進企業社會責任建設。加快現代企業制度建設,依法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結構,完善股權激勵等中長期激勵制度。引導企業加強設備、工藝、操作、計量、原料、現場、財務、成本管理等基礎管理工作,推動管理創新,提高管理水平和市場競爭能力。大力開發人才資源,以職業經理人為重點,培養造就一批具有全球戰略眼光、管理創新能力和社會責任感的優秀企業家和一支高水平的企業經營管理者隊伍。建立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庫,實施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素質提升工程和國家中小企業銀河培訓工程。

    第四,在《規劃》第五章“政策措施”中提出了加大財稅支持力度,加強和改進金融服務,完善中小企業服務體系等政策,主要也是圍繞完善企業發展環境提出的。

    12、《規劃》中提出哪些政策措施來確保目標的實現?

    答:《規劃》提出,進一步完善政策法規體系,健全促進工業轉型升級的長效機制,為實現規劃目標及任務提供有力保障。

    第一,健全相關法律法規。健全和完善産業科技創新、技術改造、節能減排、兼併重組、淘汰落後産能、質量安全、中小企業、軍民融合式發展等重點領域的相關法律法規。加強民用飛機、軟體、集成電路、新能源汽車、船舶、高端裝備等戰略性、基礎性産業發展的法律保障。

    第二,完善産業政策體系及功能。動態修訂重點行業産業政策,加強産業政策與財稅、金融、貿易、政府採購、土地、環保、安全、知識産權、質量監督、標準等政策的協調配合。研究實施針對特定地區的差異化産業政策,制定産業轉移指導目錄。

    第三,強化工業標準規範及準入條件。完善重點行業技術標準和技術規範,嚴格實施重點行業準入條件,加強重點行業的準入與退出管理。進一步完善淘汰落後産能工作機制和政策措施,建立淘汰落後産能核查公告制度。

    第四,加大財稅支持力度。加強對重點行業轉型升級示範工程、新型工業化産業示範基地建設、工業基礎能力提升、服務型製造等方面的財政資金支持。研究完善重大裝備的首臺套政策,鼓勵和支持重大裝備出口。發揮關閉小企業補助資金作用。進一步減輕中小企業社會負擔。

    第五,加強和改進金融服務。鼓勵開發完善各類消費信貸産品。鼓勵金融機構開發適應小型和微型企業、生産性服務企業需要的金融産品。支持符合條件的工業企業在主板(含中小板)、創業板首次公開發行並上市。支持利用資本市場開展兼併重組。

    第六,健全節能減排約束與激勵機制。完善節能減排的績效評價和責任制。建立工業産品能效標識、節能産品認證、能源管理體系認證制度,制定行業清潔生産評價指標體系。加強固定資産投資項目節能評估和審查。研究制定促進“兩型”企業創建的政策措施。支持有效消除重大安全隱患的搬遷改造項目。

    第七,推進中小企業服務體系建設。以中小企業服務需求為導向,支持各類專業服務機構發展,重點支持國家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範平臺建設,加快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臺和小企業創業基地等公共服務設施建設。建立多層次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加強對小型微型企業培訓力度。

    第八,深化工業重點行業和領域體制改革。加快推進壟斷行業改革。健全國有資本有進有退、合理流動機制。落實民間投資進入相關重點領域的政策。進一步落實企業境外投資自主權。完善工業園區管理體制,促進工業企業和項目向工業園區集中。

    13、《規劃》實施有哪些主要考慮?

    答:《規劃》提出,各級政府及行業主管部門應該切實履行職責,加強宏觀調控和引導,合理配置公共資源,保障《規劃》順利實施。

    第一,建立規劃實施部際協調機制。根據《規劃》要求,成立規劃實施部際協調機制,加強規劃實施相關部門之間的信息溝通和政策協調,有效解決規劃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第二,細化分解主要目標任務。圍繞《規劃》提出的主要任務,組織制定重點行業、重點領域、重點區域實施方案,推進實施工業轉型升級專項行動計劃,有效推動規劃實施。

    第三,改善和加強工業行業管理。對於《規劃》中提出的相關政策措施,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加緊研究落實。完善行業運行監測網絡和指標體系,強化行業信息統計和信息發佈。發揮行業協會、仲介組織等在規劃實施中的積極作用。

    第四,加強規劃實施監測和評估。對於規劃確定的目標任務,將加強跟蹤監測和信息發佈,分年度、分地區公佈規劃實施情況,切實發揮規劃目標的導向作用。建立動態評估機制,不斷完善和優化規劃實施方案和實施手段,促進規劃目標順利實現。

 
 
 相關鏈結
· 工業和信息化部召開2012年行業協會新春茶話會
· "消費類産品市場的新機會"論壇舉辦 周子學出席
· 工業和信息化部機關後勤工作會議13日在北京召開
· 2011年全國造船完工量同比增長16.9%
· 2011年汽車産銷再超1800萬輛 增速緩慢平穩下行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