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6日,河北省委書記張慶黎親切看望河北師範大學孫大業院士,向他致以新春的問候和衷心的祝福。得知孫大業院士的著作《細胞信號轉導》已印刷上萬冊,被許多高校選為研究生教材後,張慶黎向他表示祝賀。(記者 郭昭攝)
今天(1月26日)上午,河北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張慶黎來到河北師範大學孫大業院士和河北醫科大學第二醫院張祥建教授家中,親切看望兩位知名專家學者,向他們致以誠摯的問候和新春的祝福,聽取他們對提高教學科研水平,實施科教興省、人才強省戰略的意見和建議。省委常委、秘書長景春華一同看望。
沐浴著冬日的暖陽,省會處處洋溢著新春的喜悅。上午10時許,張慶黎輕車簡從,來到北榮街寧安小區張祥建教授家中。51歲的張祥建是河北醫科大學第二醫院神經內科副主任,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曾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河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是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省管優秀專家。張慶黎首先在主人的引導下,走進廚房、臥室參觀,了解一家人的住房、生活情況。張慶黎説,“咱們的年俗是不過正月十五,都叫拜年,今天我來,就是給你和你全家拜年,祝你們節日快樂,新的一年事業有成、家庭幸福!”張慶黎對張祥建在教學科研、醫學臨床領域作出的貢獻表示敬意和感謝,並認真聽取他的意見和建議。張祥建表示,“各級對我們很重視、很關心,積極為我們搭建事業平臺,提供科研經費保障,今後還要繼續努力,幹勁還要再足一點。”得知張祥建帶4個博士生、11個碩士生,張慶黎關心地詢問目前學生的學習情況,並諄諄叮囑:學醫很辛苦,作為教師當言傳身教,不僅教知識還要教做人,做人要做好人,做事要做成事。張祥建聽後連連點頭。臨別時,張慶黎提議:“我們一起來和專家合張影吧。”相機快門閃動,定格的是張慶黎對專家的真摯情意。
離開北榮街,張慶黎又來到位於方北路的河北師範大學家屬院孫大業院士家。“過年好,給您拜年了!”一進門,張慶黎就緊緊握住孫大業的手,關切地詢問他的身體狀況和一家人過年的情況,並送上鮮花和果籃。朵朵鮮花姹紫嫣紅,滿屋生機盎然。張慶黎與孫大業在客廳落座,促膝而談。
今年75歲的孫大業,精神矍鑠,言談謙遜。他1959年從北京農業大學農學系畢業後到河北師範大學生物學系任教至今,長期從事植物細胞信號轉導領域的研究,在推動、引領和普及國內細胞信號轉導學發展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曾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河北省科學技術突出貢獻獎,三次獲得河北省科技進步和自然科學一等獎,是省管優秀專家、全國優秀教師,2001年當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張慶黎對孫大業在教學科研領域作出的突出貢獻給予高度評價,動情地説,“這些年全省教育戰線成長起來3位院士,您是其中之一。您從江南魚米之鄉來到燕趙大地,紮根奉獻,默默無聞,一幹就是50多年,培養了很多人才,作出了突出貢獻,為河北的發展增光添彩。過節了,我代表省委、省政府向您表示深深的謝意和美好的祝願!”
交談中,張慶黎向孫大業徵詢對教育等方面工作的意見和建議。孫大業坦言道,由於歷史等方面原因,河北的高等教育仍需加快發展步伐。張慶黎表示認同,他指出,今年,全省將進一步加強高等院校特色學科、重點學科建設,特別是省本級財政將拿出100多億元,將本科生生均公用經費標準由8000元提高到12000元。今後還將不斷採取積極措施,改善和優化軟硬環境,努力打造幾所在全國叫得響的名校。孫大業聽後倍感振奮,他將自己的著作《細胞信號轉導》贈送給張慶黎。得知該書已印刷上萬冊,被許多高校選為研究生教材,張慶黎表示祝賀。離開時,張慶黎再次祝孫大業全家節日愉快、身體健康、萬事順意,並請河北師範大學負責同志轉達他對全校師生員工的新春問候和衷心祝福。
在看望兩位專家過程中,張慶黎反復強調,省第八次黨代會在深入分析面臨的形勢和任務的基礎上,對未來五年經濟社會發展作出全面部署,確定了建設經濟強省、和諧河北的奮鬥目標,其中也明確提出了要深入實施科教興省、人才強省戰略。在原有基礎上把各項事業繼續向前推進,必須打開解放思想的總開關,搶抓機遇,同時也要認清差距和不足。當前,與先進地區相比,科技問題、人才問題依然是我們的短板和弱項。加長短板、補足弱項,最終還是要落腳到發展教育、培養人才上。全社會都應當重視教育,大力弘揚尊師重教的傳統美德,努力營造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濃厚氛圍。今後,我們要不斷加大科教發展和人才隊伍建設投入力度,充分利用環京津區位優勢,把我省特點與京津科技人才優勢相結合,著力培養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各類緊缺人才,努力建設一支規模大、結構優、素質高的人才隊伍。張慶黎還強調,要加強聯絡專家工作,經常性地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及時幫助他們解決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凝聚各類專家的智慧和力量,為建設經濟強省、和諧河北作出貢獻。看望過程中,張慶黎分別與孫大業院士和張祥建教授互留聯絡方式,希望兩位專家和自己保持熱線聯絡,自己將隨時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
省委辦公廳、省教育廳、河北醫科大學、河北師範大學有關負責同志參加看望。(記者蘇勵、別志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