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地方政務
 
青海實施"123"科技工程促産業結構發生深刻變化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2年01月29日 09時22分   來源:青海日報

    從鹽湖提鋰到鎂的綜合開發,從晶硅、磷酸鐵鋰等材料的製備到太陽能發電基地的建設,3年來的實踐證明,青海省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而啟動實施的“123”科技支撐工程,正在發揮著日益重要的支撐引領作用,並促使青海的産業結構和産業技術水平發生深刻變化。

    2009年,為切實貫徹《國務院關於發揮科技支撐作用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意見》,著力解決制約青海省區域優勢産業發展的科技瓶頸,省政府決定由省科技廳牽頭組織省發展改革委、省經委、省財政廳等單位分兩期實施“123”科技支撐工程項目。工程實施以來,通過政府引導、企業主動投入、社會資金積極參與的模式,不僅提升了企業的科技創新能力,而且突破了一批産業化核心技術,取得了一批發明和實用新型專利,制定了一批技術標準。截至目前,工程累計完成投資390.79億元,實現産值453.43億元;申請及取得230項國家發明專利,268項實用新型專利,制定各類技術標準80余項,有力推動了青海省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隨著“123”科技支撐工程的逐步推進,青海省鹽湖資源綜合開發水平得到提升,循環經濟産業鏈得到延伸,新材料、新能源等産業得到發展。如鹽湖鎂資源以氫氧化鎂阻燃劑的工業化生産為標誌,結束了鹽湖氯化鎂無法利用的局面,延伸到硼酸鎂晶須材料、鎂合金錠、合金棒、合金鑄錠、犧牲陽極、鎂合金型材的生産;鹽湖鋰資源從碳酸鋰的生産延伸到磷酸鐵鋰電池正極材料的生産;鹽湖資源開發副産品氯氣得到平衡利用,抑制了環境污染,氯氣與天然氣結合生産PVC材料;副産硫酸與有色金屬資源結合生産硫酸錳、硫化鹼産品、純鹼生産排放物廢鹼液得到一定程度的利用,生産出球狀氯化鈣等産品。

    與此同時,有色金屬資源深加工技術得到突破,低附加值的普通鋼材延伸生産出高附加值的高強度鋼拉桿和錨桿、高速鐵路軸承、風力發電軸承用鋼、高品質釬具鋼、高速鐵路機車用鋼等産品;從電解鋁的生産延伸到深加工出電子鋁箔、鋁型材、鋁合金型材等産品;銅和廢雜銅被開發生産出光亮銅桿、銅箔等産品;新能源産業從工業硅粉、多晶硅、單晶硅、切片、電池的生産到太陽能光伏發電形成産業鏈條。(記者/星子) 

 
 
 相關鏈結
· 天津通過結構調整提升發展質量産業結構不斷優化
· 姜大明:山東試點鋼鐵産業結構調整要做好五工作
· 《決定》解讀:為什麼要推進文化産業結構調整?
· 河北省重點國企"十二五"期間將引領産業結構調整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