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部門信息
 
測繪地信局:打響伊犁地震災後重建的測繪攻堅戰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2年01月31日 15時26分   來源:測繪地信局網站

    大美伊犁,塞外江南。然而,2011年11月1日清晨,突如其來的地震打破了伊犁人的晨夢,刺破了伊犁河谷的寧靜。6級地震波及8個縣市,造成14.85萬人受災,倒塌房屋2453間、損壞房屋6.66萬間,震區水利、交通、學校等基礎設施均不同程度受損,緊急轉移安置群眾2.21萬人,共造成直接經濟損失6.922億元。

    重建美好家園,是所有災區人民最熱烈的期盼。災後重建,測繪先行。新疆測繪地理信息局立即行動起來,戮力同心,攻堅克難,打響了伊犁地震災後重建測繪攻堅戰!

    臨危受命 勇於擔當

    災情發生後,新疆局黨組一班人清醒地認識到,隨著災區恢復重建工作的不斷深入,村鎮規劃及災區村鎮建設,交通、能源、電力、通訊、水利等基礎設施建設,工農業生産及社會事業全面恢復等,首先需要的便是地形圖。只有及時測繪保障,才能確保災後重建順利實施,再造災區新貌的奇跡成真。

    “請測繪部門一定在最短時間內,拿出最可靠的地形圖,為災後重建提供保障。”自治區黨委常委努爾蘭·阿不都滿金在聽完新疆局黨組書記劉戈青、局長李全戰彙報災後重建測繪保障工作思路後這樣説。面對領導的殷殷囑託,劉戈青、李全戰當即表示:“堅決貫徹落實自治區黨委、政府對伊犁抗震救災和恢復重建的工作部署,測繪地理信息局一定不辱使命!”

    打破常規 排難而進

    自治區黨委、政府作出了關於把安居富民、定居興牧和災後重建統籌推進,並於2012年3月底前完成伊犁地震災區各村莊重建規劃,入冬前讓災區人民住進抗震安居房的工作部署。這就意味著,最遲要于3月中旬前提交災後重建急需的地形圖;這就意味著,留給測繪工作的時間只有兩個多月;這就意味著,所有的測繪工作都將在寒冬展開。但按照常規,冬季極端惡劣氣候條件下,無論從野外作業角度還是從安全生産角度,都不適宜開展測繪外業工作。

    打破常規也要幹!但是幹多少?幹什麼?怎麼幹?誰來幹?一系列的問題都需要儘快找出答案。於是,召開5次專題會議,3次發函與伊犁州黨委、人民政府對接,赴災區實地調研並召開9次現場會議,無數次核實情況……在2011年的最後一天,新疆局與伊犁州黨委、政府共同確定:受災的伊寧縣、新源縣、尼勒克縣、查布察爾縣、鞏留縣、特克斯縣等6個縣230個村莊將進行異地重建或原址重建,面積約350平方千米,包括規劃在內的災後重建急需1:1000地形圖1400幅。時間緊、任務重,新疆局黨組當即決定:緊急抽調區內外測繪精兵強將,組建一支精銳隊伍,打一場冬日測繪大會戰!

    然而,各種在非常時期作業的困難和問題接踵而至:冬季有效作業時間短;沒有航空航天遙感影像資料,常規航測法測圖無法進行,只能採用全野外測圖方法;測區分散且大都分佈在伊犁河谷,地形地貌複雜;積雪覆蓋難以辨認地貌地物,且隨時有雪崩危險;零下二三十度的低溫將導致測繪儀器失靈;參與會戰作業單位多、人員多、車輛多、儀器設備多,點多、面廣、線長,食宿、作業、安全生産協調難度相當大……這些困難,不僅嚴重影響野外作業的效率,還給安全生産帶來極大威脅。

    “排難而進”,這是自治區八代會提出的要求,新疆局沒有將這4個字停留在口頭上,而是落實在行動中——放棄節假日休息,連續加班加點,認真進行資料分析,反復核實有關數據,深入磋商技術路線,僅僅6天時間,技術方案、實施計劃、技術設計書、任務合同全部敲定;緊急調兵遣將,實現了區內外20個能打硬仗的測繪單位、700余名優秀測繪隊員、170余輛車、500余台儀器設備的大集結;支援伊犁地震災後重建測繪前線指揮部成立;《伊犁地震災區重建1:1000地形圖基礎測繪項目工作用圖》緊急編制完成。

    戮力同心 攻堅克難

    進入測區後,測繪隊員遇到的困難比之前預想得還要多、還要大:

    伊犁遭遇十年不遇的嚴寒和暴雪天氣,春節前後,測區氣溫平均在零下25攝氏度左右,部分測區甚至達到零下31攝氏度;測區積雪平均約40厘米,部分地區有齊腰深,山區甚至達120厘米。

    1月24日22時左右,地處伊犁河南岸的察布查爾錫伯族自治縣孫扎齊鄉及綽霍爾鄉布佔村發生冰淩災害,測區就在附近。

    1月25日淩晨2點22分,尼勒克縣、新源縣交界發生3.0級地震。

    2月,據預測,由於氣溫將逐步回升,可能發生融雪性洪水災害,測區部分地區將成泥淖。伊犁是雪崩災害的多發地區,每年都會發生數起因雪崩而導致的人畜傷亡和財産損失事件。

    ……

    新疆局支援伊犁地震災後重建測繪前線指揮部總指揮鄧新安坦言:“會戰工期緊、任務重、難度大,僅是安全生産就令我夜不能寐。”

    然而,“沒有比心更高的山,沒有比腳更長的路。”“新疆效率”和測繪精神在這裡閃耀光芒——自治區黨委、政府堅強領導,新疆局運籌帷幄,前線指揮部高效運轉,伊犁州黨委、政府通力協調,伊犁州各部門、各縣市鼎力配合,各路測繪隊伍攻堅克難,共同為打贏這場攻堅戰而不懈努力!

    如今,獵獵測旗已插遍地震災區230個村莊,近千測繪地理信息人奮戰在寬闊的伊犁河谷,用手中的儀器、高新的技術,用樸素的情感、特有的智慧,用頑強的毅力、超常的勇氣,描繪著災區重建的藍圖。

    在伊寧縣溫亞爾鄉多浪小學測繪點,新疆第一測繪院王開甲告訴記者:“要搞清楚這條路是瀝青路面還是土路,我們必須鏟開積雪。就這樣一個點一個點仔細測繪,絲毫不敢馬虎。在積雪中工作一天下來,褲子和鞋子幾乎都濕透了。”

    參加會戰的黑龍江第二測繪院副院長齊中華説:“天寒地凍,我們根本沒法用人工把直徑兩三厘米的螺紋鋼質控制點埋設在地面以下三四十厘米,只好借助衝擊鑽。”

    “我的工作是用全站儀觀測地形地物要素,因為要長時間採集數據,我在一個點一站就是3個多小時,甚至一天。説實話,真冷!”新疆地礦測繪院吾扎提邊説邊跺腳。

    在伊寧縣克孜勒布拉克村,烏魯木齊欣天儀測繪有限公司的徐磊不時把RTK手簿放進懷裏暖暖,顧不上把衣服拉鏈拉上,便急忙記錄數據,嘴唇凍得發紫。

    青海天域北斗數碼測繪科技有限公司的李剛感慨地説:“由於測繪儀器部件精細,必須脫掉手套操作,大多數測量人員的手都被凍傷。為了保證測繪儀器在低溫下能正常運行,測繪隊員們對儀器愛惜有加,甚至把作業服脫下來給儀器穿上。”

    為了趕進度,每天工作到淩晨處理外業採集數據的新疆青年崗位能手、新疆第二測繪院的苗龍雙眼佈滿血絲、滿臉倦容。

    一個個鏡頭,記錄下測繪地理信息人無私奉獻的堅守;一筆筆描繪,見證著測繪地理信息人支援災後重建的歷程。他們用不到10天的時間,完成了約700個基礎控制點的埋設、觀測和計算及大量圖根控制點布設,絕大部分單位進入全野外測圖階段,並於1月19日拿出了首批1:1000地形圖成果17幅。房屋、院墻、畜棚、電桿、道路、林帶、溝渠、橋梁、涵洞……在一幅幅地形圖上被清晰客觀地展現出來,為災後重建繪出了藍圖。

    據悉,各項目承擔單位完成的測繪成果將分3批,于2月20日、3月5日、3月20日向新疆局上交,新疆局將分期分批向伊犁州提供。

    魚水情深 大愛無疆

    測繪地理信息人走一路、測一路,也將測繪地理信息工作宣傳一路,對災區人民的情意播撒一路。災區百姓先是好奇,繼而是感動,紛紛給予力所能及的關心和幫助,共同奏響了一曲大愛無疆的讚歌。

    1月22日,除夕,伊寧縣溫亞爾鄉多浪村80歲的維吾爾族大叔阿合買提·阿尤甫向在那裏作業的新疆第一測繪院李少軍遞上一碗熱乎乎的奶茶,用不太流利的漢語説:“這些巴郎子(維語意為小夥子)太辛苦了,我看著心疼呢。我不知道你們具體是做什麼的,但我知道政府沒有忘記我們,正兒八經關心我們呢。”

    新疆國地測繪工程有限公司薩浩宇説起他的親歷時,眼圈都紅了——作業隊員習慣了每天帶著幹馕、方便麵和水,在外面一幹就是一天,這次會戰也不例外。可是,從他們進入尼勒克縣測區起,各鄉領導、有關幹部和百姓自發為他們送飯。由於不知道下一個測繪點在哪,鄉親們便跟著測旗沿線搜尋測繪隊員,一站一站把熱騰騰的飯菜送到測繪隊員手裏。

    除夕夜,鞏留縣人民廣場人頭攢動、熱鬧非凡。黑龍江測繪地理信息局51名不能回家的作業隊員、6名來疆的家屬和縣政府、國土資源局、建設局及各族百姓共度新春佳節,共同登臺表演節目,共同燃放禮花。

    現在,伊犁受災各縣、各鄉、各村的老鄉都知道這裡有一群佩戴抗震救災測繪作業牌、手持測繪儀器的隊員在為他們的幸福生活奔忙著。熱水、熱飯、米、面、油、肉送來了,嚮導來了,司機來了,無償提供用電甚至住宿,老鄉家家夜不閉戶,測繪儀器不方便帶回駐地就寄放在老鄉家裏……一聲聲樸實的問候、一縷縷溫暖的目光,驅散了錐心刺骨的寒冷,沖淡了春節不能歸家的思鄉之情。

    “幹測繪20多年了,跑遍了全國各地,伊犁的領導和鄉親們帶給我的感動終生不忘!”黑龍江測繪地理信息局徐國勇深情地説。

    民生連著民心,民心聚著民意。為了伊犁地震災區近15萬百姓的福祉,為了讓伊犁州科學跨越的步伐更加堅定有力,測繪地理信息人的堅守與付出感天動地。

    伊寧縣溫亞爾鄉阿熱買裏村有個叫“燦爛巷”的地方,這個名字令人久久不能忘懷。願所有地震災區百姓明天的生活能像這個名字般燦爛!(宋春玉 李少軍)

 
 
 相關鏈結
· 伊犁地震災區群眾在多方救助下過冬生活有保障
· 民政部向新疆伊犁地震災區緊急調運中央救災物資
· 新疆伊犁地震災區積極開展抗震救災工作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