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推進“為民服務創先爭優”活動,把窗口單位打造成為民服務窗口,文化部發揮自身優勢,採用分層面、分類別、分對象、分載體的“四分法”開展為民服務創先爭優活動,切實為群眾提供更多更好的精神食糧,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益,文化發展服務民生的水平不斷提高。
分層面,兩級行政機構同抓共管。將文化系統分為文化部直屬機關和全國文化系統兩個層面,各窗口單位分別依照《關於在文化部直屬機關窗口單位中深入開展“為民服務創先爭優”活動的實施意見》和《關於在全國文化系統窗口單位深入開展“為民服務創先爭優”活動的指導意見》開展常規活動;同時根據形勢需要,適時調整活動方式,通過示範區(如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等)、送戲下鄉、演出季、展演、展覽等平臺開展跨層面主題聯創。
分類別,三種窗口單位整體推進。將文化行業窗口單位分為文化市場綜合執法等機關窗口、公益性窗口、演出性窗口三類,根據各自職責提供貼近實際、適應需要的服務。按照《文化市場綜合行政執法管理辦法》,綜合執法機構組建率地市級達到99%,區縣級達90%;按照《關於進一步加強公共數字文化建設的指導意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全年資源建設總量達28.4TB,服務1.6億人次。博物館、圖書館、美術館和文化館等公共服務單位將實行全面免費開放作為公共文化服務新起點,更新服務理念,創新服務方式,提高公共文化服務的能力和水平,讓群眾共享文化發展成果。如國家圖書館全年接待讀者455萬人次,處理諮詢40余萬件,開辦公益性講座132場,展覽53場。各藝術院團創作更好更多的精品力作,深化服務觀眾的頻度和力度,開展“紅色經典巡演”等活動,部屬9個院團全年共演出2929場,為各地群眾提供精美藝術大餐。
分對象,四類群體獲得重點服務。在公共文化容易覆蓋的城市居民之外,把文化惠民工程向農村群眾、邊疆地區群眾、農民工、兒童與大學生傾斜,提高文化服務的均等性和普惠性。增強服務農村群眾的力度,開展“三下鄉”、“春平愛心行動”等公益演出,組織書畫捐贈、送春聯年畫、設立扶貧資金等活動。全年三下鄉演出91場,觀眾30余萬人次。開展“春雨工程——全國文化志願者邊疆行”等活動,通過“大舞臺”、“大講堂”、“大展臺”等形式,13個志願團800多名志願者行程10萬餘公里,為8個邊疆民族省(區)提供演出和講座160多場次、培訓200余人、展覽180多天。按照《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民工文化工作的意見》,將農民工納入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舉辦“我們的節日”農民工專場演出和“溫暖之春”農民工春節晚會。結合“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活動,到鄉村建立基層聯絡點,與農民“結窮親”,變“走基層”為“在基層”,“三下鄉”為“常下鄉”。增加兒童題材的文化産品供給,舉辦首屆中國兒童戲劇節等專項演出活動。戲劇節歷時42天,演齣劇目39部、215場,觀眾15萬人次,是新中國歷史上時間最長、場次最多、內容最豐富的兒童戲劇活動。舉辦高雅藝術進校園,陶冶在校大學生的藝術修養,全年進校園演出195場、觀眾40余萬人次。
分載體,四個抓手構築長效機制。以中心工作為載體,構築創先爭優與中心工作雙推進機制。將為民服務創先爭優作為文化系統窗口單位黨的建設一項經常性、系統性工作,與主體業務工作同部署、同落實,不斷提高創先爭優水平。以學習典型為載體,建立典型推動的長效機制。開展向楊善洲同志學習活動,編印《楊善洲同志先進事跡》、《弘揚楊善洲精神 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文化部學習楊善洲活動集錦》讀本萬餘冊在文化系統內發放。開展向身邊榜樣學習活動,宣傳我部已故離休幹部賀高潔同志先進事跡,評選表彰先進基層黨組織和優秀共産黨員標兵。以作風建設為載體,構築“走基層、轉作風、改文風”的長效機制。召開全國文化系統行業作風建設工作會議,以黨風促政風、行風,推進文化系統行業作風建設,爭創作風優良、人民滿意的窗口部門和行業。以黨建在線為載體,搭建宣傳工作的長效機制。辦好黨建在線“創先爭優”專欄,及時反映全國文化系統窗口單位開展活動的進展情況,宣傳好經驗與好做法,發揮示範、引導作用,帶動全國文化系統深入推進創先爭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