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2月20日召開的2012年貴州省衛生工作會議上獲悉:從2009年醫改工作啟動以來,貴州省衛生系統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按照“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的基本原則,從健民、利民、惠民、便民等方面入手,紮實推進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近三年五項重點改革任務基本完成,基本醫療衛生制度框架初步建立,人民群眾享受到看得見、摸得著的實惠,衛生事業取得顯著進步。
首先是人民群眾健康指標顯著改善,健康水平進一步提高。
人均預期壽命是國際社會衡量一個國家和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的主要指標之一。三年來,貴州省圍繞影響人均預期壽命的3項主要因素——孕産婦住院分娩率、孕産婦死亡率和嬰兒死亡率,狠抓婦幼保健工作,群眾健康指標顯著改善,健康水平進一步提升。根據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上報數據,貴州省人均預期壽命由2005年的68.42歲提高到2010年的73.45歲,接近全國平均水平73.5歲。婦幼保健主要指標與2008年相比均大幅改善,孕産婦死亡率和嬰兒死亡率從遠高於全國平均水平下降至低於全國平均水平,孕産婦住院分娩率接近全國平均水平。
傳染病發病率顯著降低。按照抓重點疾病、抓重點人群、抓重點區域的總體思路,貴州省不斷健全防治工作機制、落實工作責任、完善工作措施,傳染病發病率居全國第22位,較2008年下降了10位。甲肝、瘧疾、新生兒破傷風、狂犬病、肺結核、傷寒副傷寒、乙腦、麻疹等8種重點傳染病發病率全面下降。
地氟病危害基本控制。貴州省曾經是全國燃煤污染型氟中毒(又稱地氟病)流行情況最嚴重的省份。防控地氟病的主要手段是改良爐灶。到2010年底,貴州省累計完成改良爐灶398.65萬戶,佔病區爐灶應改良戶數的99.34%,提前一年並超額完成省部合作項目防治任務。
其次是人民群眾醫藥負擔進一步減輕,“看病貴”問題初步緩解。
醫療保障水平明顯提高。2011年與2008年相比,新農合政府補助標準由每人每年80元提高到200元。農民就醫費用自付比例從53.4%下降到43.2%,統籌基金最高支付限額由2萬元提高到5萬元以上。從2010年起,將兒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臟病等疾病納入農村重大疾病保障試點範圍,農民群眾就醫負擔逐步減輕。
基本藥物價格明顯下降。在國家確定的307種基本藥物的基礎上,貴州省累計遴選增補231種基本藥物。對基本藥物實行集中招標採購,招標採購價格與國家指導價相比有較大幅度下降。同時,將基本藥物納入新農合報銷範圍,報銷比例高於非基本藥物5至10%。
再次是醫療服務體系進一步健全,“看病難”問題有效改善。
大力加強農村衛生基礎設施建設,2008年以來,省政府共計投入7.7億元,新建了15483所村衛生室,加上中央財政支持和其他援建項目,全省實現了每個行政村都有國家標準化村衛生室的重大跨越。同時,改擴建86所縣級醫院、241所鄉鎮衛生院、61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推進省級龍頭醫院和市(州)骨幹醫院建設,部分醫院改擴建項目已經完工並投入使用。2011年,又啟動了5家省級醫療機構在金陽新區建設項目工作,目前5家醫療機構的建設用地已經落實。
抓好衛生人才隊伍建設,實施鄉村醫生中專學歷教育、對口幫扶、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訂單定向免費為鄉鎮衛生院培養全科醫生等項目。2009年底啟動7600名在崗鄉村醫生三年全日制普通中專學歷教育,2011年已全部完成理論教學,畢業後,貴州省具有中專學歷的鄉村醫生將達90%以上。
加強醫院服務能力建設,開展大型醫院巡查和醫院等級評審,共評審認定“三甲”醫院12所、“三乙”醫院6所、“二甲”醫院63所。開展三級醫院對口幫扶縣醫院,全省80%的受援縣醫院通過二級甲等綜合醫院評審。
此外,衛生信息化水平顯著提升。2009年起,貴州省以新農合信息化平臺建設為突破口,建成並投入使用覆蓋省、地、縣、鄉、村五級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管理信息系統,75個縣(市、區)上線運行,惠及2400萬參合農民,農民群眾在縣、鄉、村看病就可享受即時報補。2011年,初步建成電子健康檔案管理系統。
最近的衛生部醫改監測顯示,在貴州省衛生資源基本處於全國倒數的情況下,在量化排名的41項主要指標中,貴州省6項指標排名全國第一,15項指標排名全國第五至十位,12項指標排名第十一至二十位,總體排名在全國處於中上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