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地方政務
 
北京將啟動最大規模名城標誌性歷史建築恢復工程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2年02月23日 09時17分   來源:北京日報

    古都北京獨具特色的“凸”字形輪廓將逐漸清晰。2012年,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大規模的“名城標誌性歷史建築恢復工程”和“‘百項’文物保護修繕工程”將啟動,每年投入10億元用於文化遺産保護。

    兩項工程,一偏重內城,一囊括古老村鎮和工業遺産,兩項互有包容,相輔相成。市文物局局長孔繁峙説:“今年,市委市政府進一步加大了對文物保護方面的投資力度,提升古都文氣兒。市區兩級政府共同實施,努力使現代化的北京永遠保持古都神韻。”

    舊城內:

    重塑“凸”字形城廓

    古城北京,最明顯的印痕是“凸”字形的城廓和縱貫南北的中軸線。古都風貌的修復,在內城將從城廓和中軸線做起。

    城廓恢復從南城推進

    安定門、東直門、二環路……這些曾經的城門、城墻已成為北京的交通要道,“退路還墻”並不現實。要靠什麼恢復“城”的輪廓?孔繁峙説:“主要是通過恢復節點上的關鍵建築,讓人從感官上找回城的感覺。”

    目前,排上復建名單的建築有6座,除了地安門雁翅樓外,其餘均在城南,包括外城西南角樓、永定門箭樓及甕城、外城東南角樓、天橋地表標誌、內城西南角樓。從地圖上,這些待修復的建築和現存的正陽門城樓及箭樓和德勝門箭樓、護城河等基本可以勾勒出一個“凸”字結構。

    “再現城廓,也要在交通和市政設施的允許下進行。”孔繁峙拿地安門舉例,“地安門原址現在是一處繁忙的十字路口,如果復建,對平安大街和地安門區域的交通影響較大,所以我們考慮復建雁翅樓。這相當於地安門的值房,所處位置是現在地安門大街兩側的綠化帶,有條件實現。”

    恢復城廓從南城開始,是因為北城受到故宮保護緩衝區限高的制約,新建築相對少。城東、城西整片保留的遺存相對少,更多彰顯了北京的現代魅力。今後,南城的部分新建築也將逐漸拆除,比如隨著天壇醫院的搬遷,天壇外將再現蒼松翠柏環繞的幽靜。近年來從各處蒐集來的明城磚也將派上用途,有條件的地方將再現類似東便門城墻的景觀。孔繁峙透露,這些豐富的歷史建築景觀,將成為展示北京歷史文化信息的重要載體。

    中軸有望“動”起來

    舊城保護,聚焦中軸。梁思成曾多次呼籲保護這條“北京的脊梁”。從北往南看過來,什剎海、火神廟、景山、故宮……仿佛穿越了一座宏偉的“歷史藝術陳列館”。

    如今,中軸線向世界文化遺産名錄發起衝擊。本市將啟動中軸線沿線文物建築外觀整修工程,開展中軸線保護規劃研究,推動中軸線納入世界文化遺産預備名單和相關申報工作,確定遺産申報名單、保護範圍緩衝區。大高玄殿乾元閣修繕、北海小西天萬佛樓與闡福寺大佛殿建築群修繕等重點保護工程有望啟動,改善文物保護狀況和歷史文化名城環境景觀。

    值得一提的是,文物部門還將啟動“中軸線動起來”數字化展示項目,通過網絡等形式讓更多人可以享受到這條線上蘊含的文明。

    舊城外:

    40余古村落延續明清“農家樂”

    如果説舊城內的保護,講究的是格局壯闊,亮出骨架;舊城外的保護則凸顯原生,回歸淳樸。今後,人們可以到城外明清村鎮,體驗古人“農家樂”。

    香山有望重現二十八景

    一批名氣不大的歷史建築將重振聲望。市文物部門將配合海淀區整合香山地區文物資源,逐步恢復“香山二十八景”,為香山歷史文化資源的整合開發與利用、恢復香山及周邊地區的歷史文化景觀創造條件。其中,始建於唐代的香山寺修復工程有望年內啟動。

    同時,本市將推進頤和園須彌靈境、香山昭廟修復等前期立項工作。

    門頭溝區則將主打古村鎮牌,整合區域內不可移動文物和40余處古村落、近百公里的京西古道文化資源,集中展示該地區的歷史文化特徵和區域地理文化特徵,從單體保護逐步形成連片、成線、分類、區域性的歷史文化遊覽區。

    昌平區將對鞏華城周邊進行全面整治,對現存城墻遺跡進行修復保護,形成鞏華城文物遺址公園,恢復其歷史風貌。

    首鋼遺址保護方案已上報

    除了古董,北京的每一段歷史都將被珍藏,文物的範圍近年來一再被擴大,“四廠一線”的工業遺産調查已全面鋪開。所謂“四廠一線”,指798工廠、北京焦化廠、首鋼、京棉二廠創意産業區和京張鐵路。目前,市文物局已經完成了首鋼工業遺産文物價值調查工作,相關報告報國家文物局。“對於園區內的每一棟建築都進行了詳細的調研,有些今後要原狀保護,有些外觀不動但內部可以加以利用,有些則可以拆改。”孔繁峙透露,園區不會一成不變,發展和保護將並舉。 

    百項工程(舊城內)項目名稱

    1  北圖沿街整治

    2  孚王府圍墻沿街整治

    3  東四清真寺

    4  皇城墻

    5  景山圍墻

    6  故宮東、西華門

    7  凝和廟圍墻

    8  地安門大街鋪面房整治

    9  中山公園圍墻沿街整治

    10 太廟圍墻、祧殿及東西配殿修繕

    11 大高玄殿圍墻、乾雲閣修繕

    12 中南海圍墻

    13 北海圍墻、靜心齋、萬佛樓、

    闡福寺大佛殿建築群修繕

    14 清陸軍部和海軍部舊址沿街

    整治

    15 和敬公主府圍墻

    16 內城西南城角樓復建

    17 慶王府圍墻

    18 恭王府圍墻

    19 國際俱樂部舊址圍墻

    20 日本公使館舊址圍墻

    21 大陸銀行舊址

    22 勸業場修繕

    23 先農壇圍墻、文物建築修繕

    及化學保護

    24 天罈罈墻

    北神廚北宰牲亭長廊修繕

    25 東便門角樓

    26 東交民巷

    27 西交民巷

    28 金臺書院

    29 寧郡王府建築整體修繕立面

    保養維護

    30 福建汀州會館

    31 明城墻遺址公園

    32 粵東新館保護

    33 中山會館

    34 禮王府

    35 鐘鼓樓修繕

    36 齊白石故居

    37 智化寺修繕

    38 府學衚同36號修繕

    39 德勝門箭樓箭窗修繕及真武廟

    油飾

    40 妙應寺白塔、彩畫修繕、

    影壁復建

    41 左安門外城角樓復建

    42 右安門角樓復建

    43 中軸線沿街歷史風貌保護整治

    44 萬寧橋欄板保護工程

    45 西堂子衚同33號院修繕

    46 廣濟寺天王殿、圓通殿等建築

    搶險修繕、影壁復建

    47 郭沫若故居一進院大門、

    東房翠珍堂及東部院墻修繕

    48 北京法源寺西小院(西方丈院)

    修繕

    49 永定門甕城及箭樓復建

    50 糧食店街第十旅館修繕

    51 法國兵營舊址圍墻搶險

    52 正金銀行舊址

    53 茅盾故居

    54 朝內南小街439號近代建築

    55 歐陽予倩故居

    56 東直門外清真寺

    57 雍和宮

    58 比利時使館舊址

    59 蔡元培故居

    60 英國使館舊址

    61 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建築遺存

    62 黃米四合院

    63 宣仁廟

    64 美國使館舊址

    65 宏恩觀

    66 奧匈使館舊址

    67 孔廟 先師門及院墻、影壁,

    集賢門及院墻,臨街消防門

    68 東堂(王府井天主教)

    69 原崇文區基督教堂

    70 歷代帝王廟

    71 醇親王府

    72 宋慶齡故居

    73 京師女子師範學堂舊址

    74 輔仁大學

    75 濤貝勒府

    76 火神廟

    77 百萬莊墓園石刻

    78 醇親王府南府

    79 富國街3號四合院

    80 西交民巷87號

    北新華街112號

    81 聖祚隆長寺

    82 為寶書局

    83 舊式鋪面房

    修復背景

    北京 “凸”形城廓是如何形成的

    我國傳統都城多呈規矩的方形或矩形,惟獨北京城為“凸”字形。相傳,這與明代奸臣嚴嵩有關。

    明清北京城的前身為元大都。這座都城設計時曾參照《周禮·考工記》中“九經九緯”、“前朝後市”、“左祖右社”的記載,規模宏偉,規劃嚴整,設施完善。後來,明代將元大都北城墻廢棄後,在南五里新建一城墻。永樂時又將南城墻向南移了二里。1553年,嘉靖帝下令興工修築外城,當時明廷財政拮據。嚴嵩到工地巡視後提出應先築南面城墻,待以後財力充裕時再“因地計度,以成四面之制”,將北京城南已經築起的一面城基 “東折轉北,接城東南角;西折轉北,接城西南角”,形成了“凸”字形。新中國成立後,因交通等方面的需要對城墻進行了拆除,造成了歷史遺憾。

    修復意義

    讓古都“凸”形骨架凸出來

    北京是世界著名古都和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800多年的建都史,北京市內分佈著各級不可移動文物總數達到3840處。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98處(含世界文化遺産6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55處,是世界文化遺産最集中的城市之一。

    經元、明、清數百年建設發展而形成的北京古都,最突出的歷史文化價值和城市建築藝術魅力,主要體現在城市的獨特規劃、整體格局、傳統空間和保存至今的重要歷史建築群上,它集中體現了中華民族的優秀歷史傳統和文化古都的恢宏氣魄。此次啟動的兩項工程,預示著對古都城市及優秀傳統文化的全面保護。

    保持恢復明清北京城“凸”字形城廓平面,亮出了古都整體形象和傳統城市結構。“百項”文物保護修繕工程,相當於為古建祛病延年,讓每一處由人類生活史和城市發展史交匯而成的歷史文化遺産永葆青春。每年投資10億元,足以看出市委市政府打造文化之都、以古都為載體保護歷史文化名城的決心和力度,在全國首當其衝。(記者 劉冕)

 
 
 相關鏈結
· 北京市住建委通報10種不合格建材
· 北京城區出現霧霾天氣
· 北京市將在城市社區新建400個廢品回收站
· 北京市中小學幼兒園年內配校警
· 北京西站將進行最大規模改造 引入自動售票系統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