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部門信息
 
南水北調將著力打造惠民工程—訪南水北調辦主任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2年03月11日 15時28分   來源:南水北調辦網站

    于2002年開工的南水北調工程被定義為“緩解我國北方水資源短缺和生態環境惡化狀況,促進水資源整體優化配置的重大戰略性基礎設施”,作為世界最大的調水工程,工程開工建設幾年來,都取得哪些成就?又如何保證長度近三千公里的幹線水質?帶著這些問題,今年兩會期間,記者專訪了國務院南水北調工程建設委員會辦公室主任鄂竟平。

    南水北調是緩解黃淮海流域水資源短缺的必然選擇

    我國是一個乾旱缺水嚴重的國家,是全球13個人均水資源最貧乏的國家之一。尤其是黃(河)淮(河)海(河)地區,水資源最為匱乏,人均462立方米,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1/5。目前,隨著全球氣候變暖,地表降水和地表蒸發量都在變化,我國北方地區水資源總量長期持續減少。

    “其實,北京地區的供水之所以能維持到現在,就是靠著超采地下水。黃淮海地區每年超採的地下水大概在60億~70億立方米,北京超採得更嚴重,每年地下水水位下降1.3米左右。”鄂竟平説,“目前,超採深層地下水量佔每年黃淮海地區超采地下水總量的40%左右。一些地區水資源的供需矛盾已經到了臨界狀態,儘快提供新的、足量的、穩定的水源,調水成了必然。”

    據鄂竟平介紹,工程分別在長江下游、中游、上遊規劃了三個調水區,形成了東線、中線、西線三條調水線路。通過三條調水線路,與長江、淮河、黃河、海河相互連接,構成我國中部地區水資源“四橫三縱、南北調配、東西互濟”的總體格局。三條調水線路調水總規模為448億立方米,其中東線148億立方米,中線130億立方米,西線170億立方米。根據實際情況,三條線路分期實施,建設週期大約40~50年。

    目前東線一期工程和中線一期工程已全面開工建設,進展比較順利,工程質量和投資均處於可控狀態。按目前的建設速度,東線一期工程將於2013年通水,中線一期工程2013年主體工程基本完工並於2014年汛後通水。至於通水後的東線工程和中線工程會起到什麼樣的作用,鄂竟平告訴記者,東、中線一期工程增加調水規模133億立方米,為缺水城市提供了可靠的水源條件,可基本緩解當前的水資源供需緊張局面。直接受益人口超過1億人。工程建成通水可以使北京、天津、石家莊、濟南等北方近百座大中城市擺脫缺水的制約,為經濟結構調整包括産業結構、地區結構調整創造機會和空間。

    如今正在建設中的南水北調工程已經開始逐步發揮作用。“2011年7月,中線京石段已第三次向北京供水,目前已放水約2.15億立方米,三次供水累計11億立方米,為北京供水安全提供了保障。東線部分完建工程則繼續發揮排澇抗旱效益。”

    南水北調成敗在水質

    作為世界上規模最大的調水工程,調水長達幾千公里,水質如何保證一直是社會公眾比較關心的問題之一。對此,鄂竟平表示,“保證全線水質是南水北調工程調水的前提,也是成敗的關鍵。我們根據國務院確定的‘三先三後’(即先節水後調水,先治污後通水,先環保後用水)原則加強污染防控和治理,目前在建的東線、中線一期工程分別制定了切實可行的治污、環保規劃,著力打造清水走廊、綠色走廊。”

    其實早在南水北調工程開工之前,京杭大運河的水質大多都在V類或劣V類。東線黃河以南36個控制斷面中僅1個斷面水質達到規劃目標要求,達標率僅為3%。南四湖、東平湖水質污染十分嚴重。而丹江口庫區及上遊黃姜等産業經過多年的發展,曾經是支撐庫區財政和農民脫貧的支柱産業,但由於生産工藝落後,技術含量低,黃姜加工過程中水資源耗費巨大,污染嚴重,廢水處理非常困難。

    為確保通水前工程輸水幹線水質達到國家地表水環境質量Ⅲ類標準,國務院批准實施了《南水北調東線工程治污規劃》以及《丹江口庫區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規劃》,東線總投資153億元,中線總投資近70億元,用於污水治理以及水土保持工作。與此同時,水源區各地還加大經濟結構調整力度,加快淘汰“兩高一低”企業,加強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嚴格執行各種環保準入制度,加快推進城鎮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從源頭上控制污染物排放。

    “在國調辦的積極協調下,在環保等部門的監督指導下,經各地政府的艱苦努力,中線和東線治污取得顯著成效。截至去年年底,東線426項治污項目已全部建成並投入使用。除山東省6個水質監測斷面因補充治污項目未完建尚未達標外,其餘斷面基本達標,達標率達83.3%。至於中線,2011年前根據國家發改委、環保部等六部委聯合印發的《丹江口庫區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和水土保持規劃實施情況考核辦法》,對“十一五”期間的規劃實施情況進行了考核,42個考核斷面有38個達標,達標率達90.5%。”鄂竟平告訴記者。

    如今,南四湖、東平湖水質已基本達到Ⅲ類,絕跡多年對水質敏感的小銀魚、毛刀魚又重現南四湖。

    移民工作做得好不好,最有發言權的是群眾

    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工程——丹江口大壩加高工程,地處鄂西北、豫西南交界處,工程將原有大壩加高14.6米,增加庫容116億立方米,由此將增加淹沒面積370平方公里,涉及河南、湖北兩省6市縣40個鄉鎮34.5萬人,其中河南省16.2萬人,湖北省18.3萬人。這就意味著將有34.5萬庫區人民群眾要搬離自己的家鄉。如何做好幾十萬群眾的移民安置工作,成了南水北調的頭等大事。

    “‘移民’是一道世界性難題,向來被稱作‘天下第一難’。如何維護好庫區移民群眾的切身利益,使移民群眾從受影響者變成受益者,難度很大,難點很多。”鄂竟平表示,“可以説,南水北調移民搬遷是一場不折不扣的硬仗,對執政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對國家相關部門和河南、湖北兩省各級黨委、政府,特別是移民工作者,都是一個嚴峻的考驗。”

    為此,工程堅持“以人為本”,制定完善移民搬遷補償幫扶政策。通過率先將土地補償費和安置補助費調整為耕地被徵收前三年平均年産值的16倍,並針對丹江口庫區實物指標、土地資源偏少等因素,計列生産安置增補費。對房屋補償費不足以修建人均24平方米磚混房屋的移民進行差額補助,增列建房困難補助資金等方式,維護移民群眾的切身利益。

    “其實,南水北調移民工作做得好不好,最有發言權的不是我,而是廣大移民群眾。這幾年在庫區移民搬遷中,出現了不少不是移民爭當移民的事例,從一個側面説明移民對安置效果的滿意。我曾多次走訪調研河南、湖北的移民安置點,從基層幹部和移民群眾的反映來看,大家對我們的工作還是肯定的、認可的。”鄂竟平説。

    截至目前,丹江口庫區已累計搬遷移民33萬人(河南16.2萬人,湖北16.8萬人),佔庫區移民總數34.5萬人的96%。整個搬遷過程和諧、平安、有序,基本實現“四年任務,兩年完成”的目標。“由於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決策,由於河南、湖北兩省高度重視,兩年多時間搬遷安置30多萬人,實現平安搬遷、和諧安置,這是世界水利移民史上的奇跡。這個成果令人欣慰,也令人振奮。”

    但鄂竟平同時表示,“搬得出只是移民工作的第一步,下一步要使移民群眾‘穩得住、能發展、快致富’。我們會進一步落實相關政策、制度、措施,幫扶移民群眾發展生産,使改革開放成果惠及移民群眾,實現徵地移民和諧收尾,維護社會大局穩定。”

 
 
 相關鏈結
· 南水北調東線在徐州首次實行生態補償新機制
· 南水北調辦公佈工程投資計劃進展情況(2012年1月)
· 南水北調辦公室主任鄂竟平會見陜西省省長趙正永
· 陜西省省長趙正永會見南水北調辦主任鄂竟平一行
· 南水北調工地設立舉報公告牌 接受社會各界監督
· 鄂竟平為首塊南水北調工程建設舉報公告牌揭牌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