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部門信息
 
2012年世界氣象日:攜手播種希望 共享美好明天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2年03月23日 09時29分   來源:氣象局網站

攜手播種希望 共享美好明天——2012年世界氣象日致辭
中國氣象局局長 鄭國光

    今年3月23日是第五十二個世界氣象日,其主題是“天氣、氣候和水為未來增添動力”,昭示著人們科學認識天氣、氣候和水對人類未來的重要性,在人類可持續發展實踐中,世界各國需要攜手努力,讓日趨敏感的天氣、氣候和水資源成為拉動未來發展的引擎之一,共同尋找出一條人類發展困境的破解之道。

    作為自然環境與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天氣和氣候對於人類生産生活乃至生存的重要意義已為世人所熟知。天氣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每天為人們所關注。氣候與資源環境的變遷,帶來了色彩斑斕的人類物質和精神文明。作為生命之源的水,是人類永續生存和健康生活最不可缺少的物質資源之一。人類一方面從天氣、氣候和水中汲取發展動力,另一方面又品嘗著其帶來的苦難:在所有自然災害中,有90%都與天氣、氣候和水有關。

    人類幾千年的歷史既是開發利用天氣、氣候和水資源的創造史,也是同災害性天氣、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的鬥爭史。從夏禹治水、羿射九日等中華民族傳説故事中,古代中國人為抵禦氣象災害、利用氣候資源所做出的努力可窺一斑。地球氣候複雜多變,當前在全球氣候變化背景下,颱風、暴雨、洪澇、乾旱、高溫等極端事件頻繁發生,天氣氣候的反常性、突發性、不可預見性更是日益凸顯,防禦天氣氣候災害的難度也在增加,對社會財富造成的損失和對人們生命財産安全造成的危害越來越大,由此而引發的社會、環境等問題成為制約人類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等因素所引發的“水資源危機”正實實在在地困擾著當今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可供人類使用的水在數量和質量上都離需求有很大差距,每年有2000多萬人因缺水而被迫背井離鄉。預計到2025年,水危機將蔓延到48個國家和地區,約有35億人將為水所困。更為令人擔憂的是,除了水資源安全,氣候變化還對糧食安全、生態安全構成重大威脅,並對基礎設施、人居健康、城市發展等産生不利影響。

    美好地球上的天氣、氣候和水都是宇宙中極其珍貴的資源。從某種意義上説,頻發的災害性天氣氣候事件與人類面臨的生存危機從反面印證了這種資源的價值,警示人類認識和珍惜自然的這種恩賜。挑戰與機遇同在,危機與希望並存。為了更加美好的明天,為了子孫萬代的安全和福祉,人類反躬自省、化危機為契機刻不容緩。

    理念決定行動,行動決定未來。我們應當清醒地看到,人類要開展的不僅是一場關乎生産與生活方式的革命,更是一場思維與發展方式的變革。“天氣、氣候和水為未來增添動力”的世界氣象日主題,恰恰提醒人們應該從總體利益的高度出發,面向未來,重新審視人類與自然的關係,改變習以為常的一些觀念與思維方式和行為習慣,從危機中找到希望,這也與中國傳統文化當中的“天人合一”理念不謀而合。人類應該在高度重視和加強自然災害防禦,降低人類對天氣氣候極端事件的脆弱性,努力減緩並適應全球氣候變暖趨勢的同時,大力推進天氣、氣候和水資源的可持續開發利用和保護,在與大自然和諧相生相榮的過程中,實現可持續發展。

    當前人們所掌握的強大科學技術力量,無疑是實現這種革命的強勁驅動力之一。廣大氣象科技工作者肩負著這樣一項光榮而神聖的使命:不斷推動科學技術進步並有效利用現代科學技術知識,不斷提高對天氣、氣候和水變化規律的科學認識,科學預測天氣和氣候的變化,科學開發利用氣候資源和水資源,科學應對氣候變化,不斷提高人類利用天氣、氣候和水改善生産生活的能力。

    廣大氣象科技工作者為之付出了艱辛而執著的努力,並取得了非凡進步。基於自動氣象觀測系統、雷達、衛星、浮標、飛機等先進的觀測手段,以及資料處理和通信的進步,對於大氣和海洋以及它們與其他地球系統要素相互作用的動力和物理過程的認識更加深刻。這種全天候、專業化、精細化的觀測使我們能夠較全面掌握天氣氣候的變化,天氣氣候預報預測能力有了前所未有的提高。在世界氣象組織(WMO)的組織下,各種天氣、氣候和水的觀測信息在全世界實現交換和共享;在全球氣候服務框架(GFCS)下,全球範圍內的氣候預測、産品和信息的提供和應用得到加強,為各國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支持;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的一系列科學結論及重要成果,為全球科學認識和應對氣候變化行動提供了有力支持。

    我國是天氣、氣候災害嚴重和水資源貧乏的國家,是世界氣象科技合作的積極參與者、有力推動者,也是推動氣象服務於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安全福祉的“典範”。我國政府高度重視氣象工作,高度重視氣象科技為防災減災和應對氣候變化所發揮的支撐作用,不斷增加對氣象事業的投入,推進建設現代化氣象業務和服務體系。目前,我國已建立了國家、省、市、縣級的天氣監測預報網、氣候服務網絡以及氣候監測、預測、預警業務系統,開展了氣候變化及其對糧食安全、水資源安全、生態安全和重大工程等影響評估,組織開展了氣候資源和空中雲水資源的開發利用,氣象災害風險評估、應急響應氣象保障等作用也日益突出。

    新時期氣象部門如何為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更有力的保障?答案是圍繞天氣氣候信息服務,避害與趨利並舉、減緩與適應並重,不斷提高應對氣候變化和開發利用天氣、氣候與水資源的科技支撐能力。我們要認真研究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發生發展規律、發生頻率、空間分佈特徵,認識和把握大氣環流變化形勢,準確預測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及其影響,著力增強應對極端天氣氣候事件的能力;要認真做好氣象服務“三農”工作,加強農業和生態氣候區劃,研究適應氣候變化的農業氣候資源利用途徑及農業生産力佈局,著力增強農業抗禦氣候風險能力,提高糧食安全的保障能力;要認真做好為各行各業的氣象服務工作,努力減輕工農業生産面臨的極端氣候事件及其對生産造成的風險,著力增強重要領域適應氣候變化能力,尤其要進一步把握氣候變化與水循環的變化特徵及其與旱澇發生頻率和強度變化的關係,提高水資源利用和用水安全等方面適應氣候變化能力;要強化人工影響天氣基礎設施和科技能力建設,推進國家、區域、地方各級人影業務技術系統建設,努力提高人工影響天氣科技水平、作業能力和服務效益,科學開發利用空中雲水資源;要著力增強氣候資源開發利用能力,開展太陽能、風能等清潔能源開發評估,為優化能源結構和降低溫室氣體排放提供科學數據,科學開發和有效利用清潔能源,使天氣、氣候和水為人類社會發展增添不竭動力。

    大氣無國界,應對挑戰和危機亦無國界。各國政府需要凝聚共識、攜手行動,全世界人民更應積極參與其中、貢獻力量,用行動播種希望,創造未來,匯聚成可持續發展最持久的動力。

 
 
 相關鏈結
· 氣象局貫徹落實全國春季農業生産工作會議精神
· 氣象局:明夜起南方大部轉晴 北京明日北風強勁
· 氣象局:黃河鄂爾多斯段開河長度突破300公里
· 氣象局:河北近日多低溫陰雨 入春或偏晚10天以上
· 氣象局會議部署2012年山洪工程項目建設重點工作
· 氣象局:新疆現今年首次沙塵暴 強冷空氣繼續東移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