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中國氣象局制定下發《氣象標準化“十二五”發展規劃》。這標誌著第一個氣象標準化五年發展規劃正式出臺,反映了氣象部門在頂層設計方面對氣象標準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給予了更多的關注,也反映了各級氣象部門及氣象行業相關部門對氣象標準化的需求越來越高。
該規劃旨在立足部門、面向行業,不斷完善標準體系,增強氣象標準的系統性和科學性,不斷提高標準質量,促進標準與科技、業務的緊密結合,不斷增強標準的適用性,提升氣象標準效益,更好地發揮氣象標準的技術支撐和保障作用。
該規劃本著“部門主導、社會參與,需求牽引、應用為本,合理佈局、突出重點,強化執行、注重實效”的基本原則,計劃到2015年基本解決標準缺失、質量不高的問題,初步形成機制健全、發展協調的工作局面,完善結構合理、重點突出的氣象標準體系,健全氣象標準化技術組織和人才隊伍,提升氣象標準對氣象事業科學發展的技術支撐和保障能力。
據了解,該規劃實施後,到2015年,將力爭使氣象國家標準總量達到70項,氣象行業標準總量達到300項,同時,還將制修訂一定數量的氣象地方標準和企業標準,建成以“一網、二系統、三庫”(即中國氣象標準化信息網,氣象標準制修訂管理系統和氣象標準信息服務系統,氣象標準檔案庫、氣象標準項目庫和氣象標準化人才庫)為基本構架的氣象標準化信息服務和管理平臺。
進入21世紀以來,特別是“十一五”以來,氣象標準化工作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氣象標準對氣象事業發展的技術支撐和保障作用不斷強化。截至“十一五”末,共發佈實施氣象國家標準20項、氣象行業標準121項;相繼成立氣象防災減災、氣象基本信息、衛星氣象與空間天氣、氣象儀器與觀測方法等4個全國專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和雷電災害防禦行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積極籌建氣候與氣候變化、農業氣象、人工影響天氣以及大氣成分、風能太陽能氣候資源、氣象影視等標準化技術組織,初步形成了門類齊全、結構清晰、涵蓋氣象主要業務服務領域的氣象標準體系框架。(記者 馮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