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部門信息
 
國土資源部解讀全國地質災害防治“十二五”規劃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2年04月12日 19時57分   來源:國土資源部網站

    國務院近日批復《全國地質災害防治“十二五”規劃》,這是繼《國務院關於加強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決定》出臺後,當前我國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指導性文件。“十二五”期間,我國地質災害防治面臨著怎樣的形勢,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又將如何開展?為此,記者走訪了國土資源部地質環境司有關負責人,請他對《規劃》進行解讀。

    未來5-10年仍是地災高發期,《規劃》編制勢在必行

    這位負責人稱,地質災害具有隱蔽性、突發性和破壞性,預報預警難度大,防範難度大,社會影響大。2000年以來,我國突發地質災害平均每年造成死亡和失蹤約1100人、經濟損失120億-150億元。據調查統計,目前全國約有地質災害隱患點近24萬個,威脅人口1359萬。未來十幾年是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時期,西部大開發戰略實施中人類工程活動引發的地質災害仍在增加;東部地區現代都市圈逐漸形成,水資源供需矛盾加劇,短期內難以控制地下水開採,城市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和地裂縫災害仍呈上升趨勢。汶川、玉樹地震災區和三峽庫區也是未來一段時期內的防治重點。另外,本世紀前期氣候變化和地震均趨於活躍期,強降雨和地震引發的滑坡、崩塌、泥石流、地裂縫災害將加劇,未來5-10年仍是地質災害的高發期。

    因此,編制、實施《規劃》,建立完善的地質災害防治體系,妥善處理好當前與長遠、整體與局部、中央與地方的關係,有針對性地全面部署地災防治工作,對避免和減輕地質災害給人民群眾生命財産造成的損失,對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十分必要與迫切。

    然而,有很多問題亟待解決,比如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仍然缺乏全面系統的基礎調查資料,調查數據得不到及時更新;地質災害監測體系薄弱,只有103個縣(市)進行了監測預報預警系統建設試點,絕大部分地區仍局限于較低水平的群測群防,尚不能做到預警及時、反應迅速、轉移快捷、避險有效;地質災害防治長期以來經費投入嚴重不足,歷史欠賬多,許多重大地質災害隱患點亟待採取工程措施;社會公眾防災減災知識、意識需要進一步普及提高,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管理隊伍人員數量、水平遠不能滿足實際需求;地質災害防治的信息化程度低。此外,重慶雞尾山、貴州關嶺、甘肅舟曲等重大地質災害的形成與運動過程複雜,充分暴露了科學技術水平對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的支撐明顯滯後於社會經濟發展的迫切需求,急需加強有關科學研究,全面提升防災減災科技水平。而這些,都是《規劃》著力解決的問題。

    以往工作奠定良好基礎,《規劃》出臺水到渠成

    《規劃》能夠在短期內被國務院批復,既與我國嚴峻的地質災害防治形勢有關,也和我國已經開展的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取得的成效有關。“十一五”期間我國地質災害形勢嚴峻,但成效斐然。2006年以來,全國共成功避讓地質災害3200多起,臨災轉移受地質災害直接威脅人員20多萬,防災減災效果明顯。

    不僅如此,我國地災防治工作還在制度建設、體系建設、基礎建設等方面取得一系列重要進展。法規規章體系初步建立,《地質災害防治條例》以及相關地方性法規或規章、《國家突發地質災害應急預案》陸續頒布和出臺,各省(區、市)和大部分易發區的市、縣均發佈實施了應急預案和防治規劃,資質管理、信息報送和應急響應等均有章可循。完成了2020個縣(市)的地質災害調查與區劃工作;三峽移民工程、地震災區恢復重建,以及青藏鐵路、西氣東輸等國家重點工程的地災評估取得實效;建起1個國家級地質環境監測院、32個省級監測總站、233個市級監測分站和166個縣級監測站,建起了一隻10多萬人的群測群防監測員隊伍;已建成866個“十有縣”,“萬村培訓行動”和“縣、鄉、村幹部國土資源法律知識宣傳教育”培訓了300多萬人,基層“五到位”宣傳活動培訓了10萬人;完成汶川、玉樹地震次生災害排查等多次重大地質災害的應急搶險工作;中央和地方財政都大幅增加了地質災害防治資金投入。這些工作,為《規劃》的編制、出臺奠定了良好基礎。

    與此同時,《規劃》在編制過程中充分考慮了與《全國中小城市河流治理、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山洪地質災害防禦和綜合治理總體規劃》、《三峽後續工作規劃》、《舟曲災後恢復重建地質災害防治規劃》、《玉樹地震災區地質災害防治規劃》的銜接。

    劃分地災易發區和重點防治區,有的放矢防治地災

    《規劃》對全國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沉降和地裂縫地質災害區進行了高、中、低易發區的劃分。其中,滑坡、崩塌、泥石流和地面塌陷地質災害高、中易發區,主要分佈在川東渝南鄂西湘西山地、青藏高原東緣、雲貴高原、秦巴山地、黃土高原、汾渭盆地周緣、東南丘陵山地、天山、燕山等地區。高易發區面積112.7萬平方公里,中易發區面積377萬平方公里。地面沉降和地裂縫地質災害高、中易發區,主要分佈在長江三角洲、華北平原、汾渭盆地和珠江三角洲。高易發區面積16.1萬平方公里,中易發區面積28.4萬平方公里。

    同時,《規劃》還在全國劃分出18個地質災害重點防治區,總面積128.8萬平方公里,包括長江三峽庫區、汶川、玉樹、川南滇北、鄂西湘西、湘中南、雲貴高原、滇西橫斷山、 桂北桂西、浙閩贛丘陵山地、陜北晉西、黃土高原西南、隴南陜南秦巴山地、新疆伊犁、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華北平原、汾渭盆地等地區的各種地質災害重點防治區。

    目標明確,“以人為本”理念貫穿地災防治各環節

    《規劃》提出的基本目標是,“十二五”期間,完成地質災害重點防治區調查任務,全面查清地質災害隱患的基本情況。初步建立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相適應的地質災害防治體系,在地質災害防治區基本建成調查評價體系、監測預警體系、防治體系和應急體系,基本解決防災減災體系薄弱環節的突出問題,顯著增強防禦地質災害的能力,最大程度地避免和減輕地質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和財産損失,實現同等致災強度下因災傷亡人數明顯減少,年均因災直接經濟損失佔國內生産總值的比例逐步降低,地質災害對經濟社會和生態環境的影響顯著減輕,為構建和諧社會,促進社會、經濟和環境協調發展提供安全保障。到2020年,全面建成地質災害調查評價體系、監測預警體系、防治體系和應急體系,基本消除特大型地質災害隱患點的威脅,使地質災害造成的人員傷亡明顯減少。“十有縣”建設基本覆蓋山地丘陵地區的所有縣(市、區),汶川地震災區、三峽庫區不出現重大群死群傷地質災害事件。

    為實現這一目標,《規劃》將“以人為本”的理念貫穿于地質災害防治工作各個環節,以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産安全為根本,以建立健全地質災害調查評價體系、監測預警體系、防治體系、應急體系為核心,強化全社會地質災害防範意識和能力,科學規劃,突出重點,整體推進,全面提高我國地質災害防治水平。

    重點工程支撐《規劃》實施

    為實現上述目標,“十二五”期間我國地質災害防治將主要完成六項任務。

    一是開展地質災害調查,完成地質災害防治區2050個縣(市)地質災害年度排查,地質災害重點防治區1036個縣(市)的1:5萬地質災害調查,4900個重點集鎮的地質災害勘查,建立全國地質災害調查信息系統。開展地面沉降地裂縫災害多發區1:5萬為主的地質災害調查評價。

    二是在突發性地質災害分佈的山地丘陵區建立泥石流專業監測站(點)665個、滑坡專業監測站(點)1973個和24萬處突發性地質災害群測群防體系,建設礦山塌陷監測預警區30處,岩溶塌陷監測預警區30處,建設完善10處國家級地質災害監測預警研究基地。建立以縣(市)為單元,以村鎮為對象,國土資源、氣象、水利等多部門聯合的監測預警信息共享平臺和短時臨近預警應急聯動機制。在緩變性地質災害分佈的平原區建立以專業體系為主的自然區域監測體系,完善重點地區地面沉降地裂縫專業監測網。

    三是對重點村鎮提出就地規劃建設或異地搬遷避讓新址方案建議。對46.6萬戶、162萬人實施搬遷。對480條特大型泥石流溝、1780處特大型滑坡、100處岩溶塌陷、10處地面沉降和90處地裂縫災害實施工程治理和防控回灌或防控填埋工程。

    四是建立重大地質災害應急響應體系,具體任務包括1個國家級應急指導中心和7個大區應急協調分中心,對30個省級應急中心和部分重點地區縣(市)應急中心的建設給予技術與資金支持。建設國家培訓與應急演練基地2處。指導地方建立防災責任制和防災預案,完善和充實縣級以下基層防災減災體系。

    五是開展地質災害防治科學技術支撐研究。對重大地質災害成因研判、風險區劃、監測預警、防控方法和防災減災技術標準等開展研究。

    六是對長江三峽水庫區、汶川和玉樹地震災區、甘肅舟曲縣城區等已有國家專項規劃未能覆蓋的新生地質災害進行防治。

    多措並舉,保障《規劃》順利實施

    《規劃》還制定了一系列詳細措施,包括建立分級領導目標責任制,推進社會化減災體系建設;建立和完善地質災害防治規劃體系,進一步完善與《地質災害防治條例》相配套的規章、法規,制定地質災害調查評估、監測預警和應急處置的技術標準,完善地質災害防治工程勘查、設計、施工、監理和驗收等技術規範;加大地質災害防治應急的搬遷避險與治理工程前期工作投入力度;制定相關政策,建立政府、社會和責任者共同參與的地質災害防治機制,探索地質災害保險制度;依靠科技進步,加強地質安全隱患識別探測技術、地質災害成因機制與破壞模式分析和災害風險判別等方面的研究,整合集成地質災害信息平臺、監測預警與應急處置集成和防治工程組合化技術;加強地質災害防災減災宣傳教育,使地質災害防治成為全社會的自覺行動。實施嚴格的獎懲制度。(劉 維)

 
 
 相關鏈結
· 2012年全國地質災害防治工作目前已全面啟動
· 三峽庫區建成首個縣級山洪地質災害氣象保障網
· 四川省汛期地質災害防治工作會議分析今年形勢
· 山洪地質災害防治氣象保障工程一期建設進展順利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