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要弘揚中華文化,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支持海外僑胞積極開展中外人文交流。我們要認真貫徹落實中央重大戰略部署,認清使命,發揮優勢,充分發揮僑務工作在弘揚中華文化中的積極作用。
一、認清僑務工作在弘揚中華文化中肩負的重大使命
要深刻認識新時期弘揚中華文化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站在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戰略高度,自覺肩負起僑務工作在弘揚中華文化中承擔的重大使命。
傳播中華優秀文化的使命。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的共有精神家園,是中華民族優秀品格和獨特魅力的光輝體現。廣泛傳播中華優秀文化,既是涵養僑務資源、增強中華兒女凝聚力和向心力、營造對我友好國際環境的需要,也是參與人類文明對話、促進文化相互借鑒、增強中華文化在世界上的感召力和影響力的需要。當前,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尚需進一步增強,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文化開放格局尚需進一步完善。僑務工作作為溝通中國與世界聯絡的重要橋梁,應當充分利用僑務資源,努力為傳播中華文化、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搭建平臺、創造條件,引導海外僑胞積極傳播中華文化核心價值觀和當代中國新形象,增進國際社會對中華文化的了解,為推動構建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世界作出貢獻。
促進中外文化交流的使命。加強中外文化交流,有助於增進相互理解和互利合作,有助於吸收人類優秀文明成果,在更高的起點上創造中華文化新的輝煌。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對外文化交流步伐逐步加快、形式更加多樣,在縮小中外文化貿易逆差、增強跨國文化傳播能力上取得長足進步,這為增強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向世界展示我國改革開放的嶄新形象和我國人民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開展中外文化交流的現有人才培養、政策措施、平臺渠道與實施中華文化“走出去”戰略還不相適應。我們應當增強責任意識和使命意識,加強與相關部門的配合協作,把政府交流和民間交流結合起來,積極為海外僑胞開展中外人文交流創造更加良好的政策和服務環境,搭建更為廣闊多樣的平臺,努力為構建科學高效的人文交流機制,形成多層次、寬領域對外文化交流格局作出貢獻。
推動國家文化發展的使命。弘揚中華文化、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已經成為增強綜合國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迫切需要。在科學發展道路上奮力開創社會主義文化建設新局面,需要將海內外中華兒女的力量凝聚起來,共同致力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創造實踐,不斷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推進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協調發展,使文化成果更大限度地滿足人民精神需求、豐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要通過加強聯誼、服務和引導,充分激發廣大海外僑胞和歸僑僑眷參與我國文化建設的熱情和動力,充分依靠他們的智慧和力量共同推動國家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二、發揮僑務工作在弘揚中華文化中的獨特優勢
黨和國家歷來高度重視僑務工作在傳播中華文化、促進中外文化交流中的積極作用。胡錦濤同志指出:“在開展民間外交、傳播中華優秀文化、擴大中國人民與世界各國人民友好交往方面,僑務工作大有作為”,“要充分發揮歸僑僑眷和海外僑胞在傳播中華文化方面的獨特作用”。我們要按照中央的統一部署,充分發揮僑務工作在弘揚中華文化中的獨特優勢。
發揮海外僑胞在傳播中華文化、增強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中的生力軍作用。在經濟全球化深入推進和現代科技迅猛發展的新形勢下,世界範圍的文化交流更加便捷和頻繁,海外僑胞日益成為傳播中華文化的重要力量、展示中國形象的重要載體、推動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橋梁。隨著中國綜合國力的日益提高和中國文化的繁榮發展,中華文化的吸引力和影響力空前增強,許多國家和民眾日益重視通過海外僑胞來學習中華文化。與此同時,海外僑胞落地生根意識和綜合實力不斷增強,他們逐步走出“唐人街”,以開放自信的心態融入當地主流社會,他們身上體現的中華文化氣息,在加深住在國民眾對中華文化的了解和認同方面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我們應當重視加強僑團建設,將廣大海外僑胞凝聚起來,堅持以僑為橋,開展多渠道多形式多層次對外文化交流,為增強中華文化的國際感召力和認同度服務。
發揮海外華文教育在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中的重要通道作用。海外華文教育對於海外僑胞保持中華民族特性、增強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具有基礎性作用,對於在世界各地廣泛持久地傳播中華文化具有獨特作用。胡錦濤同志指出:“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是海外僑胞聯絡祖國的情感紐帶,無論是從我們民族優秀文化的傳承考慮,還是從我們骨肉同胞的親情考慮,支持海外華人社會開展華文教育都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如今,有兩萬多所華文學校廣泛分佈在世界上100多個國家和地區,華文教師有數十萬人,在讀學生達到數百萬人。許多國家的政府和教育部門愈加重視搞好當地華文教育,海外華僑華人社團及熱心人士對華文教育的捐助和支持力度逐步加大,海外華文教育在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方面大有可為。我們應當繼續重視和支持海外華文教育,為海外僑胞學習認知中華文化創造更好條件,充分發揮其在傳播中華文化、增進中外文化交流中的獨特作用。
發揮海外華文媒體在傳播中華文化中的橋梁紐帶作用。海外華文媒體在海外傳播中華文化中能夠起到積極的引導作用,是溝通中國與世界、促進中華文化傳播的重要依靠力量和推動力量。長期以來,海外華文媒體在傳播中華文化和宣傳中國,促進華僑華人社會團結,維護華僑華人福祉,推動華僑華人融入主流社會,增進所在國家對中國的了解等方面作出了重大貢獻。如今,海外華文媒體有500多家,日益成為影響國際輿論的一支重要力量。我們要把加強與海外華文媒體的合作作為構建全球性華文傳媒網絡的重要一環,引導海外華文媒體共同致力於中華文化在海外的維護和傳承。
發揮僑資僑智在我國文化建設中的助推器作用。改革開放以來,廣大海外僑胞和歸僑僑眷為我國現代化建設發揮了重要而獨特的作用。由於海外僑胞具有雄厚的經濟實力、豐富的智力資源和廣泛的商務網絡,同時比較了解住在國的文化傳統、思維方式和審美習慣,比較熟悉海外文化市場的運作模式和發展趨勢,在參與我國文化建設、推動中華文化“走出去”方面具有獨特優勢。我們應當加強統籌規劃,積極向海外宣傳我國文化發展的相關政策,引導僑資進入法律法規許可的文化建設領域,引導華僑華人專業人士回國開展文化領域的創新創業,鼓勵他們與國內文化企事業開展合作。
三、充分整合運用僑務資源為弘揚中華文化服務
要充分整合僑務系統資源,創造條件,多措並舉,大力弘揚中華文化,不斷滿足海外僑胞和歸僑僑眷的文化需求,營造對我有利的國際文化和輿論格局、擴大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
推動中華優秀文化“走出去”。樹立品牌意識和精品意識,豐富“文化中國”內涵,辦好“四海同春”、“名家講壇”、“中華才藝”、“中華醫學”、“中華美食”等特色文化活動,切實將“文化中國”做成感知中華文化豐富內涵和巨大魅力的精品活動。積極發掘地方優勢文化資源,推動地方優秀文化項目“走出去”。善於借助僑務資源優勢,通過舉辦僑商文化産業發展主題論壇,協助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文化企業以及更多體現民族精神、時代精神和深受群眾喜愛的文化精品文化産品“走出去”。
支持海外僑胞開展中外人文交流。建立健全涉僑文化協調和工作機制,設立海外華僑華人中華文化傳播貢獻獎,設立僑務對外文化交流基地和中華才藝培訓基地,支持海外僑團僑社開展豐富多彩的群眾性、公共性文化活動,促進中華文化與當地其他族裔文化的交流與融合,增強中華文化在當地的親和力、感召力和影響力。加強“華星書屋”和“華星影庫”建設,大力扶持海外僑胞自主創辦的各類文化團體,培養一支文化骨幹力量。推動建立華僑華人文藝團體合作機制,支持海外僑胞舉辦全球和地區性中華文化交流合作活動,鼓勵他們與當地主流社會共同舉辦中華民族文化節慶活動。引導海外僑胞大力弘揚中華優秀文化,加強與當地民眾的團結互助,充分展示中國人民講信修睦、包容開放、和諧文明的優良傳統,增進海外民眾對中華文化核心價值的認識。搭建文化交流合作平臺,組建世界華文文學聯盟,建設世界華文文學網站,開展世界華文文學評獎活動,促進中外人文交流蓬勃開展。
大力拓展華文教育。加強與國家海外華文教育工作聯席會議各成員單位的協同配合,開展華文教育情況綜合普查和華文教育理論研究,制定華文教育發展規劃。加強與華文教育重點國家政府教育部門的交流溝通,爭取當地政府和社會民眾的理解與支持,逐步形成多層次、多形式的華文教育合作機制。加強與重點華教組織的交流合作,加大對海外華校的支持力度,推進海外華教事業發展。發揮中國華文教育基金會和國內華文教育基地的作用,吸收大批僑胞子女來華留學,發揮國內華文教育的“孵化器”作用。推進華文教材編寫和師資培訓工作,提高華文教育質量。加強中國華文教育網絡建設,辦好世界華文教育大會,推廣中華文化知識競賽,舉辦世界華人少年作文比賽和以“中國尋根之旅”為品牌的各類華裔青少年夏(冬)令營活動,開展“中華文化大樂園”夏(冬)令營活動,增強華裔新生代對中華文化的了解與熱愛。
加強華文媒體傳播能力建設。以增強國際傳播能力、提高輿論引導能力、擴大中華文化輻射力和影響力為目標,支持中國新聞社完善新聞資訊採集網絡,提高新聞報道的原創率、首發率、落地率,增強新聞報道的針對性、時效性,使之成為世界華文傳媒資訊中心和影響國際輿論的跨國傳媒集團。辦好“世界華文傳媒論壇”、“海外華文媒體地方行”等活動,促進海外華文媒體之間、海外華文媒體與國內傳媒界的聯絡、溝通與合作,增強華文媒體的整體話語權和競爭力,充分發揮海外華文媒體直接面向世界傳播中華文化的獨特優勢和作用。(來源:《求是》國務院僑務辦公室主任 李海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