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工作動態>> 部門信息
 
兩部門解讀《食品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
中央政府門戶網站 www.gov.cn   2012年04月23日 09時15分   來源:工業和信息化部網站

《食品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解讀

國家發展改革委産業協調司 工業和信息化部消費品工業司
2012年4月20日

    “十二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是深化改革、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為貫徹落實《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加快我國食品工業結構調整,實現持續健康發展,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組織編制了《食品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作為“十二五”時期食品工業發展的指導性文件。

    一、規劃編制意義

    我國食品工業承擔著為13億人口提供安全放心、營養健康食品的重任,多年來一直是國民經濟的支柱産業和保障民生的基礎産業。為滿足我國城鄉居民消費,帶動相關産業發展,提高農業産業化水平,實現工業反哺農業,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做出了重要貢獻。

    “十二五”時期仍然是我國食品工業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既面臨市場空間持續擴大、農業生産穩步發展、高新技術應用加速、新興食品行業孕育成長、宏觀環境繼續改善等重大機遇,也面臨著食品安全風險廣泛存在、能源資源環境約束加劇、轉變發展方式加快、産業升級等重大挑戰和壓力。因此,堅持走中國特色新型工業化道路、增強創新能力、加快轉型升級、優化産業結構、提高食品工業質量和安全水平、提升國際競爭力,將是“十二五”時期我國食品工業發展的重要任務。

    通過制定和實施《規劃》,總結“十一五”取得的成就,客觀分析存在的問題和面臨的形勢,有針對性地提出“十二五”時期食品工業發展的總體要求,對主要任務、重點行業和政策措施進行前瞻性和全局性的部署,必將對指導我國食品工業“十二五”時期加快産業轉型升級,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食品工業體系,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食品消費和營養健康需求,具有重要意義。《規劃》由“十一五”發展成就和存在問題,“十二五”面臨的形勢,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發展目標,主要任務,重點行業發展方向與佈局,政策措施,規劃實施等七個部分組成。

    二、規劃編制過程

    《規劃》編制工作從2010年開始,歷時近2年。為做好《規劃》編制工作,我們成立了由國家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江南大學、相關行業協會等幾十個單位和專家組成的課題組,對影響産業發展的若干重大問題進行了系統研究,客觀總結了“十一五”時期食品工業發展的狀況,並就“十二五”時期産業發展面臨的形勢、發展思路、具體目標、主要任務、重點行業發展方向等開展了重點研究並進行了大量專題調研,完成了50多萬字的《我國食品工業“十二五”發展戰略研究報告》。在此基礎上,根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精神,對研究報告進行了總結和提煉,經過反復修改完善,形成了《規劃》(徵求意見稿)。為使《規劃》更加科學完善,通過各種形式廣泛徵求了國務院有關部門、地方、行業組織、企業和專家的意見,進一步完善了《規劃》內容,形成了目前的《規劃》發佈文稿。應該説《規劃》凝聚了行業的共識,是動員系統、行業和社會力量參與的結果,是集體智慧的結晶。

    三、“十一五”發展成就和存在問題

    “十一五”期間,我國食品工業堅持走新型工業化的道路,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的影響,實現了又好又快發展。

    一是工業生産快速增長。實現利稅10659.6億元,增長214.0%,年均增長25.7%;與農林牧漁總産值之比由2005年的0.52:1提高到2010年的0.88:1。二是産業結構不斷優化,品種檔次更加豐富。主要食品産量穩步增長,新産品不斷涌現,品種檔次豐富多彩,形成了4個大類、22個中類、57個小類共計數萬種食品,有效保證了13億人口的食品消費需求。三是食品安全質量水平提高。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食品安全工作,加強了各級組織領導;食品安全法及其實施條例的發佈,使食品安全有了法律保障;全國食品安全形勢總體穩定趨好,産品質量穩步改善,産品總體合格率不斷提高,標準工作加強,食品安全基礎保障不斷得到夯實。四是技術裝備水平得到提升。攻克了一批關鍵技術,自主裝備水平與國際差距縮小,蘋果濃縮汁、生豬自動化屠宰、飲料熱灌裝等一批成套技術與裝備實現了從長期依賴進口到基本實現自主化並成套出口的跨越。五是骨幹企業不斷發展壯大。通過兼併重組、淘汰落後,涌現了一批市場佔有率高、帶動能力強的食品骨幹企業和企業集團,生産集中度穩步提高。産品銷售收入超過百億元的食品工業企業已有27家。六是産業佈局漸趨合理。中西部地區農業資源優勢正逐步轉化為食品産業優勢,東中西部食品工業産值的比值由2005年的58.3:23.1:18.6,轉變為2010年的51.6:29.3:19.1。食品企業持續向主要原料産區、重點銷區和重要交通物流節點集中。

    但與此同時,“十一五”時期食品工業在快速發展過程中,也暴露出食品安全保障體系不夠完善、自主創新能力仍較薄弱、食品産業鏈建設尚需加強、産業發展方式仍較粗放、企業組織結構亟需優化等矛盾和突出問題。

    四、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

    針對“十二五”時期我國食品工業發展存在問題和面臨的形勢,並結合國民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要求,《規劃》提出“十二五”時期食品工業發展的指導思想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以滿足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食品消費和營養健康需求為目標,調結構、轉方式、提質量、保安全,著力提高創新能力,促進集聚集約發展,建設企業誠信體系,推動全産業鏈有效銜接,構建綠色生態、供給充足、質量安全的中國特色現代食品工業,實現持續健康發展。遵循的原則是安全衛生,營養健康;科技支撐,創新發展;統籌兼顧,協調發展;綜合利用,綠色發展。

    (二)發展目標

    《規劃》在把握我國工業化、城鎮化、市場化、信息化、國際化發展趨勢的基礎上,綜合考慮了經濟發展、技術進步、人口增長、資源環境等多方面因素,提出了“十二五”時期食品工業發展的主要目標,特別是在食品安全、規模效益、科技創新、資源利用和節能減排等方面,提出了比“十一五”時期更高、更嚴格的要求。

    一是質量安全目標。食品質量安全是保障民生的根本,為城鄉居民提供安全放心、營養健康的食品是食品工業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前提。“十一五”時期,在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和各有關部門加強食品安全監管力度,以及各地區和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下,我國食品安全形勢總體穩定並保持向好趨勢。2010年,我國3800多種加工食品質量監督抽查批次抽樣合格率為94.6%,出口食品合格率一直保持在99%以上。但是,應該看到,我國食品工業“小、散、低”的格局沒有得到根本改變,規模化、集約化水平低,小、微型企業和小作坊仍然佔全行業的90%以上,部分規模以上食品生産企業沒有達到GMP要求或HACCP認證要求,食品安全事件時有發生,食品安全保障水平與人民群眾的要求相比仍有較大差距。為此,《規劃》將質量安全放在首位,提出要加強食品質量安全標準體系建設,明確要求規模以上食品生産企業達到GMP要求,60%以上達到HACCP認證要求,企業普遍建立誠信管理體系(CMS),同時提出食品質量抽檢合格率從2010年的94.6%提高到2015年的97%以上,大幅降低食品安全事故發生率,顯著提高人民群眾對食品的滿意度,確保消費者吃得放心,從而保障人民群眾根本利益。

    二是規模效益目標。《規劃》提出到2015年,食品工業總産值達到12.7萬億元,增長101.1%,年均增長15%左右;利稅達到1.6萬億元,增長76.2%,年均增長12%。“十一五”時期,我國食品工業繼續保持快速增長,2010年實現工業總産值6.31萬億元,比2005年增長208.1%,年均增長25.2%。展望“十二五”時期,我國食品工業發展仍將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食品工業仍將繼續保持較快的增長速度。但是,考慮到“十二五”食品工業發展的主線是調整優化産業結構、加快轉變發展方式,促進行業發展由偏數量的增長向更加注重質的提升轉變,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質資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進步、管理創新轉變,因此適當調低了“十二五”時期的預期發展速度。同時,由於“十二五”時期我國土地、勞動力、能源、原材料等資源要素價格仍將繼續保持上漲趨勢,農産品價格將穩步增長,食品工業企業的原料成本將不斷提高,利潤空間受到擠壓,因此,把“十二五”食品工業的利稅年均增長預期目標確定為12%左右,比總産值增長目標低3個百分點。

    三是科技創新目標。食品科技和裝備水平不僅是食品工業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實現轉型升級的重要基礎,也是食品質量安全的重要保障。“十一五”時期,我國各行業技術裝備水平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科技支撐能力逐步增強,對推動食品工業快速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食品工業自主創新能力仍然相對薄弱,産學研用結合不緊密,不少行業的一些關鍵設備和成套設備長期依賴進口。為此,《規劃》提出,“十二五”時期,食品工業要在食品安全控制、新型節能環保等關鍵技術領域取得突破,掌握和開發一批具有獨立自主知識産權的食品加工核心技術和先進裝備。到2015年,食品科技研發經費佔食品工業産值的比例由2010年的0.4%提高到0.8%,關鍵設備自主化率由40%提高到50%以上,逐步改變我國食品關鍵裝備嚴重依賴進口的局面。

    四是組織結構目標。我國食品工業企業大中型企業偏少,生産集中度低,部分行業産能嚴重過剩,先進産能發展不足,組織結構不合理,制約了産業結構升級步伐。為此,《規劃》提出要完善企業組織結構,培育形成一批輻射帶動力強、發展前景好、具有競爭力優勢的大型食品企業和企業集團,提高重點行業的生産集中度。到2015年,銷售收入百億元以上的食品工業企業達到50家以上,形成以大型骨幹企業為龍頭、中型企業為支撐、小(微)型企業為基礎的良性發展新格局。

    五是區域佈局目標。食品工業佈局向原料産區、重要物資節點和産業園區集中既是大勢所趨,也是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等老工業基地、促進中部崛起等區域發展戰略鼓勵和支持的方向。為此,《規劃》提出,把東部地區的資金、技術優勢和中西部地區的資源優勢結合起來,形成東中西部食品工業協調發展的新格局,並鼓勵和支持食品加工企業向産業園區集聚。到2015年中西部和東北地區食品工業産值佔全國比重提高到60%左右,在全國建成數百個具有一定規模和較強區域影響力的現代食品産業園區。

    六是資源利用和節能減排目標。資源利用和節能減排是衡量增長方式的綜合性指標。我國由於耕地資源所限,農産品供給將長期處於緊平衡,提高資源利用率是食品工業的重要任務。同時,我國食品工業部分行業單位産品的能耗、水耗和污染物排放仍然較高,必須按照節能減排的總體要求,結合行業特點,細化分解目標任務,強化污染物減排和治理。因此,《規劃》提出,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到2015年全行業副産品綜合利用率由2010年的75%提高到80%以上,單位國內生産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減少17%以上,能耗降低10%;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10%以上。

    五、主要任務

    “十二五”時期,食品工業發展的核心任務是加快轉型升級,通過轉變發展方式,促進食品工業結構整體優化提升,把發展建立在創新驅動、集約高效、環境友好、惠及民生、內生增長基礎上,不斷增強核心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加快實現由傳統工業化道路向新型工業化道路的轉變。針對食品工業各行業存在的突出問題,《規劃》提出了今後五年食品工業發展的七大主要任務,即:強化食品質量安全、推進産業結構調整、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提高裝備研製水平、加快企業技術進步、促進産業集聚發展、大力推進兩化融合等。這七個方面是保持我國食品工業持續健康發展的關鍵環節。

    (一)提高食品安全水平

    食品安全是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關係著廣大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關係著經濟健康發展和社會穩定,是不可有絲毫放鬆的重大民生問題。因此,“十二五”期間,提高食品質量和安全水平始終是食品工業的首要任務。提高食品安全水平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多管齊下採取綜合性措施。其重點是提高重點行業準入門檻、健全食品安全監管體制機制、完善食品標準體系、加強檢(監)測能力建設、健全食品召回及退市制度和落實企業食品安全主體責任等。

    (二)加快産業結構調整

    “十二五”期間,調整優化産業結構、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將是我國食品工業發展的主線。調整産業結構的重點是完善企業組織結構、培育新興食品産業、淘汰落後産能等。在完善企業組織結構方面,要引導和推動優勢企業實施強強聯合、跨地區兼併重組,支持骨幹企業做強、中型企業做大、小型企業做精,規範小企業、小作坊經營。在培育新興食品産業方面,要把握食品消費變化的趨勢,加快推動傳統主食品工業化,培育壯大方便食品、功能食品等産業。在淘汰落後産能方面,要建立産業退出機制,嚴格按照《産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要求,重點在糧食加工、肉類屠宰加工、發酵、釀酒、乳製品等産能嚴重過剩領域,依法淘汰一批技術裝備落後、資源能源消耗高、環保不達標的落後産能。

    (三)增強自主創新能力

    隨著經濟和社會的快速發展,依靠資源要素投入以及低成本比較優勢支撐發展的模式已難以為繼,必須依靠科技創新破解可持續發展中的諸多難題和制約因素。自主創新能力不僅是食品工業加快轉變發展方式、實現轉型升級的重要基礎,也是食品質量安全重要保障。其重點是完善自主創新機制、加快建設科技創新與服務平臺、大力培養創新型人才和推進關鍵技術自主創新與産業化。在完善自主創新機制方面,要探索多種形式的産學研用聯合創新機制,建立以企業為應用主體、科研院所和大專院校為技術依託的創新戰略聯盟,促進科技與産業的有機銜接。在推進關鍵技術自主創新與産業化方面,要以中國傳統食品工業化自主創新為重點,努力突破大宗食用農産品加工、特色傳統食品等工業化、現代化重大關鍵技術。

    (四)提高裝備研製水平

    裝備水平是食品工業發展的基礎。必須下大力氣提升裝備自主化率,提高食品工業整體技術裝備水平。重點是突破食品裝備數字化設計與先進製造、智慧控制與過程檢測、節能減排、質量控制、監測與檢測、安全衛生共性技術與標準等關鍵裝備與配套技術,加快裝備自主化進程。

    在通用裝備方面,加大開發力度。選擇一批具有良好技術與産業基礎的企業,重點支持發展市場前景廣闊、技術含量高、産業關聯度大的關鍵與成套設備,建成一批國産化、智慧化、成套化裝備生産基地,形成具有國家競爭力的知名品牌。在行業專用裝備方面,重點發展糧食加工、油料加工、果蔬加工、乳製品加工、水産品加工、禽畜屠宰加工裝備和飲料製造、食品包裝及食品檢測與控制等裝備。在包裝裝備方面,重點開發高速無菌灌裝設備、高速吹瓶設備等。

    (五)加快企業技術進步

    企業是食品工業發展的根本。加快企業技術進步的重點是鼓勵和支持食品加工企業實現技術進步和産業結構升級,優化生産結構,淘汰落後工藝和裝備。推進節能減排的重點是加大力度在發酵、肉類屠宰加工、釀酒、水産品加工、制糖等行業實施節能減排技術改造和大力發展循環經濟。

    (六)促進産業集聚發展

    《規劃》特別提出了發展食品工業産業集群的模式,一是以骨幹企業為龍頭,“專、精、特”中小企業為配套支撐的集成融合;二是上下游企業産業鏈相互銜接,産業鏈前後貫通的集成融合。與此同時,為了發揮食品産業的集聚效應,必須加快配套檢驗檢測、人才培訓、科技開發、産品設計、物流建設等生産性服務業的建設,形成優勢互補、信息共享、協調發展的新格局。

    (七)大力推進兩化融合

    兩化融合是發展現代食品工業的重要手段。其重點是提升食品工業企業信息化應用水平、推進食品安全可追溯體系建設、推進物聯網技術的示範應用、完善食品生産企業的信息化服務體系等。

    六、重點行業

    食品工業門類較多,本著突出重點、體現特色的原則,結合食品工業行業分類的實際,《規劃》提出了糧食加工業等13個重點行業的發展方向、産業佈局和發展目標。這13個行業可以劃分為兩種類型:一是關係國計民生、轉化農産品數量大、産業關聯度高、帶動輻射能力強的行業,主要包括糧食加工業、食用植物油加工業、肉類加工業、乳製品加工業、水産品加工業、果蔬加工業、飲料工業、制糖工業、釀酒工業等9個行業。二是近年來發展比較快、能夠適應現代生活方式變化、符合今後食品消費需求結構升級趨勢要求的行業,主要包括方便食品製造業、發酵工業、食品添加劑和配料行業、營養與保健食品工業等4個行業。

    針對食品工業自主創新能力弱、産品結構與消費需求不相適應、質量安全水平不高、企業規模偏小、産業集中度低、原料基地建設滯後和低水平重復建設等問題,《規劃》對十三個重點行業提出了下一步重點任務。

    (一)糧食加工業

    我國糧食加工業的重點任務是加快調整産業結構,大力發展糧食食品加工業,積極發展飼料加工業,嚴格控制發展非食品用途的糧食深加工,確保口糧、飼料供給安全。實現産品系列化、多元化。到2015年,形成10個銷售收入100億元以上的大型糧食加工企業集團;日處理稻穀200噸以上企業的産量比重提高到60%以上,日處理小麥400噸以上企業的産量比重提高到65%以上,均比2010年提高15個百分點。

    (二)食用植物油加工業

    我國食用植物油加工業的重點任務是穩定傳統大豆油生産,著力增加以國産油料為原料的菜籽油、花生油、棉籽油、葵花籽油等油脂生産,大力推進以糧食加工副産物為原料的玉米油、米糠油生産,積極發展油茶籽油、核桃油、橄欖油等木本植物油生産,促進油脂品種多元化,提升食用植物油自給水平。到2015年,食用植物油産量達到2440萬噸,其中國産油料産油量提高到1260萬噸以上;花生油、菜籽油、棉籽油、葵籽油、米糠油、油茶籽油等植物油産量比重明顯提高。淘汰油料加工落後産能2000萬噸左右。

    (三)肉類加工業

    我國肉類加工業的重點任務是進一步調整生産結構,穩步發展豬肉、牛羊肉和禽肉加工。優化肉類食品結構,提高冷鮮肉比重,加強肉、蛋製品的精深加工,促進資源的綜合利用。加強對名優傳統肉類食品資源的挖掘,推動傳統肉類禽蛋食品的工業化生産,提高産品質量。到2015年,肉類製品及副産品加工達到 1500萬噸,佔肉類總産量的比重達到17%以上。全國手工和半機械化等落後生豬屠宰産能淘汰50%以上。形成10家100億以上的大企業集團,肉類行業前200強企業的生産和市場集中度達到80%左右。

    (四)乳品加工業

    我國乳品加工業的重點任務是加快乳製品工業結構調整,積極引導企業通過跨地區兼併、重組,淘汰落後生産能力,培育技術先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企業集團,加快淘汰規模小、技術落後的乳製品加工産能。調整優化産品結構,鼓勵發展適合不同消費者需求的特色乳製品和功能性産品,積極發展脫脂乳粉、乳清粉、乾酪等市場需求量大的高品質乳製品,根據市場需求開發乳蛋白、乳糖等産品,延長乳製品加工産業鏈。到2015年,乳製品産量達到2700萬噸,增長15%,其中乾乳製品(乳粉、煉乳、奶油、乾酪素、乳糖等)産量900萬噸,液體乳産量1800萬噸。乳製品加工能力閒置率控制在25%以內。

    (五)水産品加工業

    我國水産品加工業的重點任務是積極發展精深加工,生産營養、方便、即食、優質的水産加工品;挖掘海洋産品資源,加大水産品和加工副産物的開發利用力度。利用現代食品加工技術,發展精深加工水産品,加快開發包括冷凍或冷藏分割、冷凍調理、魚糜製品、罐頭等即食、小包裝和各類新型水産功能食品。到2015年,水産品加工總産量達到6000萬噸以上,水産品加工率提高到45%以上,冷凍調理食品和分割小包裝食品的比例佔水産冷凍加工品的比例達到30%以上;培育形成年産值超20億元、具有明顯區域帶動作用的水産品加工大型企業20家以上。

    (六)果蔬加工業

    我國果蔬加工業的重點任務是大力發展果蔬汁和果蔬罐頭。大力發展濃縮果蔬汁(濃縮蘋果汁除外)、非濃縮還原(NFC)果蔬汁、複合果蔬汁、果蔬汁産品主劑等果蔬汁品種,積極發展水果以及輕糖型罐頭、混合罐頭等産品,大力發展果蔬脫水産品和擴大速凍産品的生産規模。到2015年,果蔬汁産量達到300萬噸,果蔬罐頭産量超過200萬噸,果蔬冷鏈運輸量佔商品果蔬總量的30%以上,水果和蔬菜的平均加工轉化率超過15%和5%。

    (七)飲料工業

    我國飲料工業的重點任務是積極發展具有資源優勢的飲料産品。鼓勵發展低熱量飲料、健康營養飲料、冷藏果汁飲料、活菌型含乳飲料;規範發展特殊用途飲料和桶裝飲用水,支持礦泉水企業生産規模化;大力發展茶飲料、果汁及果汁飲料、咖啡飲料、蔬菜汁飲料、植物蛋白飲料和穀物飲料。到2015年,飲料總産量達到1.6億噸,年均增長10%左右,産品結構更加合理,碳酸飲料、果蔬汁類飲料、包裝飲用水、茶飲料、蛋白飲料、其他飲料産量的比例分別為14:15:39:13:15:3。

    (八)制糖工業

    我國制糖工業的重點任務是加強糖料生産規模化建設,重點穩定廣西、雲南、新疆、黑龍江等食糖主産區糖業生産,加快産業結構調整步伐,穩步推進大集團戰略,向規模化、集約化方向發展。普及推廣新技術、新裝備,推進清潔生産和節能減排,提高綜合利用水平。著力提高産品質量,全面提升糖業的綜合競爭力。到2015年,食糖産量達到1600萬噸左右。日處理糖料能力121萬噸;甘蔗糖和甜菜糖標準煤消耗分別低於5噸/百噸原料和6噸/百噸原料。

    (九)方便食品製造業

    我國方便食品製造業的重點任務是加快推進方便食品製造業的快速發展,滿足市場細分需求。重點發展冷凍冷藏、常溫方便米麵製品等主食食品,推進傳統米麵食品、雜糧和中餐菜肴的工業化。推進冷凍米麵行業擴大規模,繼續提高速凍食品産量,拓寬冷凍食品加工範圍,鼓勵營養型冷凍産品等新産品的發展。調整優化方便食品加工業佈局,鼓勵其更多地在中西部地區佈局。到2015年,方便食品製造業産值規模達到5300億元,形成10個銷售收入超過100億元的大型方便食品加工企業集團。

    (十)發酵工業

    我國發酵工業的重點任務是努力提高非糧原料比重,減少玉米等糧食原料的消耗量。積極發展高附加值新産品,加快開發擁有自主知識産權的食品行業專用酶製劑,適度發展發酵法生産小品種氨基酸、新型酶製劑、多元醇、功能性發酵製品等生産。繼續抓好節能減排,降低能耗和水耗,推進清潔生産和循環發展。到2015年,分別培育5家和10家銷售收入超過100億元和50億元的發酵工業企業集團。非糧原料所佔比重由5%提高到15%左右,高附加值發酵製品比重提高到70%以上。

    (十一)釀酒工業

    我國釀酒工業的重點任務是依據原料稟賦,能源優勢建設釀酒工業基地,優化釀酒産品結構,重視産品的差異化創新。在確保糧食安全的基礎上,鼓勵白酒行業通過改造升級,加快淘汰落後産能,提高産品質量安全水平;逐步增加高附加值啤酒産品比例,啤酒風味向多元化、多品種等個性化方向發展;注重葡萄酒原料基地建設,逐步實現産品品種多樣化,促進高檔、中檔葡萄酒和佐餐酒同步發展;根據水果特性,生産半甜、甜型等不同類型的果酒産品;擴大黃酒行業幹型、半幹型産品産量,適度發展甜型、半甜型産品,研發適宜北方地區的創新産品。到2015年,銷售收入達到8300億元左右,酒類産品産量年均增速控制在5%以內,非糧原料(葡萄及其他水果)酒類産品比重提高1倍以上。

    (十二)食品添加劑和配料工業

    我國食品添加劑和配料工業的重點任務是加快産業整合,向規模化、集約化、效益化方向發展;加快發展功能性食品添加劑,鼓勵和支持天然色素、植物提取物、天然防腐劑和抗氧化劑、功能性食品配料等行業的發展。重點利用生物工程技術提高酶製劑、生物發酵製品等行業的技術水平,提高提取物産品質量,利用高新技術提高化學合成産品的純度。到2015年,食品添加劑製造業總産值達到1100億元,産品産量達到1100萬噸,形成10個具有知名品牌、産值達20-50億元的大型企業(集團)。

    (十三)營養與保健食品製造業

    我國營養與保健食品製造業的重點任務是提高食品與保健食品及其原材料生産質量和工藝水平。大力發展天然、綠色、環保、安全有效的食品、保健食品和特殊膳食食品;開發適合不同人群的營養強化食品、特殊膳食食品,開發具有民族特色和新功能的保健食品。調整産業結構,改變企業規模小、技術水平低、産品同質化等狀況。到2015年,營養與保健食品産值達到1萬億元,年均增長20%;形成10家以上産品銷售收入在100億元以上的企業,百強企業的生産集中度超過50%。

    七、政策措施

    按照《規劃》確定的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為保障發展目標和主要任務的完成,提出了8個方面的措施。一是針對不同行業發展狀況,制定準入條件,規範投資行為,保障産品質量安全,促進行業合理佈局。二是發揮政府對食品工業的引導和支持作用,支持關鍵技術創新與産業化、節能減排和資源綜合利用等重點項目建設。三是支持食品質量安全監測能力建設,支持企業生産條件改善和質量檢測手段提升,保障食品質量安全。四是針對食品工業能耗物耗特點,引導企業提高資源綜合利用能力,實施清潔生産,淘汰落後産能。五是規範和加強食品重點行業的外資準入管理,公平市場競爭環境,保障國內食品産業安全。六是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到境外投資建設原料基地、生産工廠等食品産業,提高企業國際競爭力。七是加快推進食品工業企業誠信體系建設,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將食品安全風險關口前移,建立食品安全長效機制。八是倡導適度加工,引導合理飲食,促進食品科學健康消費。

    八、《規劃》的亮點

    《規劃》的制定緊扣科學發展主題,把為民生作為發展的目的,堅持把食品安全擺在首位;把穩增長作為發展的核心任務,大力推動食品工業調結構促轉型;把促和諧作為發展的關鍵環節,注重産業協調和機制形成,主要有以下亮點:

    (一)把食品安全作為首要考慮

    食品安全事關人民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規劃》嚴格按照《食品安全法》的精神,並作為貫徹落實《食品安全法》的具體行動綱領,始終把保障食品質量安全作為根本出發點和首要任務,確保老百姓吃得放心、吃得安心。

    (二)突出結構調整和産業升級

    “十二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題是推進科學發展,主線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我國食品工業結構調整和産業升級的任務比較艱巨。為此,《規劃》緊緊圍繞主題主線,把結構調整和産業升級作為主攻方向,努力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食品工業體系,全面提升食品工業發展水平。

    (三)推動食品全産業鏈有效銜接

    食品産業是一個涵蓋農業、工業、服務業三大領域的産業,産業鏈條較長,需要各環節的緊密配合和有效銜接。《規劃》要求推動食品全産業鏈有效銜接,鼓勵食品工業企業積極向上、下游産業延伸,建立從原料生産到終端消費各環節在內的全産業鏈,促進各環節有效銜接,加快産業鏈間的融合。

    (四)形成了較為完整的規劃指標體系

    規劃突出強調了質量第一的發展理念,從8個方面、17項指標較好地體現了今後5年食品工業轉型升級、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任務和要求。其中,把涉及人民群眾根本利益的民生指標都作為約束性指標給予明確,對糧食加工等13個重點食品行業的發展方向、佈局和目標,規劃中都有所體現。

    (五)突出了誠信建設和兩化融合的要求

    《規劃》首次對食品行業自身提升食品安全保障能力提出了要求,在條件能力建設、技術改進、標準完善、現代管理方法應用和建立食品企業誠信管理體系等方面提出了具體要求和指導性意見。同時,首次在食品規劃中將大力推進兩化融合作為行業發展的一項工作任務,提出要提升食品工業企業信息化水平,推進食品安全可追溯體系建設,推進物聯網技術的示範應用,完善食品生産企業的信息化服務體系。

    (六)注重規劃實施的措施和政策支持

    為便於《規劃》組織實施,支持和保障規劃任務的落實,除了明確規劃指標外,還專門設置了5個任務專欄,並提出了8條政策措施。為保證《規劃》取得實效,規劃提出國務院有關部門要結合規劃任務與政策措施,加強溝通,密切配合,確保規劃順利實施,食品工業重點地區要按照規劃確定的目標、任務和政策措施,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制定本地區食品工業發展規劃並認真組織實施。

    《規劃》的組織實施將有力地促進我國食品工業發展方式的轉變,為滿足居民消費需求,保障食品質量安全,促進食品工業健康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相關鏈結
· 重慶將啟動規模以上食品工業企業建誠信管理體系
· 印發《2012年食品工業企業誠信體系建設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
· 2012年食品工業企業誠信體系建設工作實施方案印發
 圖片圖表
 欄目推薦
領導活動 人事任免 網上直播 在線訪談 政務要聞 執法監管
最新文件 法律法規 央企在線 新聞發佈 應急管理 服務信息